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发展提供数以亿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直接关系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能否顺利实施。而雇主对毕业生的评价,是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有效检验的最重要途径和终极标准。本文通过全国范围内的中等职业教育雇主抽样调查,分析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提供政策建议。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雇主满意度调查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的组成部分[1]。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雇主满意度调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调查,共收到网络调查问卷1130份,有效问卷数1047份,有效率93%。
以全国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为调研对象,从单位性质、所处行业、企业规模、所在地区和所处的经济圈等维度,确定调查样本。对回收问卷进行清洗后,最终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调查采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制的《中等职业教育雇主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2]。由雇主期望、质量感知、雇主满意和雇主忠诚4个一级指标,下设12个二级指标构成雇主满意度指数模型。
雇主期望是雇主依据自身以往经历或其它途径感知而对未来中职毕业生整体工作能力的预期,从总体期望、需求期望和岗位期望三个二级维度进行测量;质量感知主要是雇主对中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表现和能力感受,从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三个二级维度进行测量;雇主满意度是雇主对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的整体评价,从工作表现满意度、工作表现与期望的差距和工作能力与人才标准的差距三个二级维度进行测量;雇主忠诚反映雇主对中职毕业生的忠诚度,度量的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企业认可度;是雇主从自身雇佣中职毕业生体验出发,对继续保持与中职毕业生雇佣关系的意愿,问卷从提出培养建议意愿、招聘意愿和合作培养意愿三个二级维度进行度量。模型假设具体见图1。
表1 样本分布
图1 雇主满意度模型假设情况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雇主满意度指数的测评,包含24道客观题目。调查题项采用Likert七点量表;第二部分是雇主的基本信息,包括职位、企业性质、企业地域、雇主职位等信息。
1.问卷信效度及结构方程建模分析。本研究采用SmartPLS软件3.2.5版本对问卷进行建模分析。其模型拟合评价分析结果见表2,其中克隆巴赫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指标中质量感知大于 0.9,雇主期望接近 0.9,雇主满意和雇主忠诚都大于0.8,符合标准,表示结构模型中的一级指标内部一致性较好。同样表征一致性的指标组合信度(CR)指标中除了雇主满意略低于0.9,其他都在0.9以上,表示信度较好。平均抽取变异量(AVE)除了质量感知低于0.7以外,其他得分高于0.7,这个指标表示模型效度较好。总体满意度测定系数(R2)值总体不高,说明模型拟合一般,但符合标准。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拟合,利用SmartPLS3.2.5中的Blindfolding分组交叉验证模型拟合情况,生成的交叉验证预测相关系数(Q2)在0.5左右,说明模型拟合情况也符合要求。
表2 模型拟合评价分析结果
其中,η 为指标;E[η]为指标的期望得分;Max[η]为指标的最高得分;Min[η]为指标的最低得分。最低得分和最高得分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从以上模型信度、效度、模型拟合和模型参数评价检验结果得出,中等职业教育雇主满意度模型符合建模质量要求,可以运用该模型测算雇主满意度指数。
2.指标指数计算方法。问卷中所有的一级和二级指标采用下面公式进行计算。指标指数的高低反映了雇主对该指标表现的评价。
其中,yi是测量指标;wi是各个测量指标对应的权重;k是测量指标的个数。
3.满意度重要性矩阵分析。满意度矩阵,是以各指标对总体满意度的重要程度为纵坐标(测度项变量的重要程度为交叉负荷系数),以对这些因素的满意度评价(即指数得分)为横坐标,两者的均值为交叉点的矩阵图,见图2。它将二维平面分成四个象限:竞争优势区为高满意度、高重要性,落入优势区的因素对提升满意度指数起重要作用;亟需改进区为重要性高但评价低,落入该区域的因素是快速提升总体满意度应优先解决的方面;次需改进区为重要性低且评价也低,落入该区域的因素是雇主不满意但关注也低的方面;锦上添花区为重要性低但评价高,落入该区域的因素是工作已经做得较好,当前不需再大量投入精力的方面。通过重要性矩阵分析可以了解影响满意度的各个因素的性质[3]。
图2 满意度重要性矩阵
1.雇主对中职人才培养质量总体处于不满意状态。企事业单位作为用人方,其评价最能反映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全国雇主总体满意度指数53.42,得分较低,处于不满意状态。雇主期望得分52.00,说明雇主对中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期望不高,对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充满期待。质量感知得分52.39、雇主忠诚得分50.08。总体来看,雇主对中职教育的各维度满意度分值都在50多分,处于不满意状态。
2.雇主对学生的具体岗位操作能力满意度最高。雇主对学生最满意的五个方面分别为“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及爱岗敬业、操作技能、继续学习能力、适应企业文化制度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以上题项均属于质量感知维度,见表3。概括来说,雇主对学生最满意的方面还是学生的岗位能力,反映出中职毕业生作为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道德和基本的岗位知识及岗位适应能力方面相对自身其它方面有优势。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中职教育着重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岗位知识的传授,具体岗位能力成为毕业生的竞争优势。
表3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雇主满意度调查得分最高的题项
3.雇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满意度最低。雇主对中职学生最不满意的六个题项中有四个属于质量感知维度,分别为英语水平、了解国内相关行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学生整体素质和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反映出中职学生在了解掌握国际前沿专业知识等综合素质能力方面不能满足雇主需求。属于雇主期望维度题项“中职毕业生入职以前,雇主对他们整体素质的期望”,较低的期望显示出雇主对学生综合素质期望不高,评价较低。来自雇主忠诚维度题项“向中职学生毕业学校提出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建议次数”,较少的建议反映出雇主对中职教育关注度低,见表4。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对企业提出了创新创造、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企业对人才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受高等教育扩招影响,中职生源下降,学生自身文化知识水平低,造成雇主评价不高。
表4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雇主满意度调查得分最低的题项
对比雇主对中职毕业生最满意的五个方面和最不满意的六个方面,可以看到,雇主对中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具体岗位操作能力方面,评价最高,但对深层的岗位发展能力和素质,评价较低。为此,中职教育在坚持做好当前学生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之外,要从培养人的综合发展能力角度,要从“授之以渔”的长远发展眼光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不同区域的雇主对中职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具有显著差异。沿海开放城市(不含直辖市)雇主的满意度最高,得分为55.18,直辖市区域雇主的满意度最低得分仅为51.79,不同区域的雇主对中职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具有显著差异(F=2.284,P<0.05)。中职教育作为一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一线人才的教育类型,其教育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动态平衡的内在关系。沿海开放城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一大创举,通过扩大城市的权限等政策优惠,在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等各种资源要素方面,有更好的聚集整合能力,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强大的经济实力使沿海开放城市在中职教育的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更有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更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因此雇主满意度较高;而在直辖市地区,行政级别高,在资源和人才聚集方面较一般沿海开放城市(不含直辖市)更强,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创新发展阶段,雇主对员工创新、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中职学历员工知识能力的满意度就会较低,见图3。
图3 不同区域的雇主总体满意度情况
1.雇主对中职学历人才的需求度越高,满意度越高。不同中职学历员工占比企业,其雇主在总体满意度、雇主期望、质量感知和雇主忠诚维度上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中职学历员工占比越高的企业,其雇主在四个维度上均得分越高,见表5。人才需求程度决定雇主的满意程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中职学历员工比例高的企业,其岗位整体更适合中职学生,学生岗位操作能力得到认可。另一方面在中职学历员工比例低的企业,整体学习需求层次较高,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要求更高,而相比更高学历员工而言,中职学生竞争力不足,因而造成整体评价偏低。
表5 不同中职学历职工占比的企业雇主满意度得分情况
2.雇主对销售性工作岗位和财务工作岗位上的毕业生满意度低。中职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操作性岗位占比最大,占52%,其次是生产技术管理岗位占20%,销售性工作岗位占12%,行政管理岗占8%,最低的是研究设计与开发占4%和财务工作岗位占4%。雇主对销售性工作岗位和财务工作岗位的中职毕业生满意度较低,见表6。销售性工作岗位入职学历门槛低,但对沟通和应变能力等要求较高;财务工作专业知识要求高,且工作中要求耐心细致,对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较高,而前面数据恰恰显示,中职毕业生在沟通能力、综合素质方面上有短板。因此雇主对这个工作岗位上的毕业生满意度低反映出中职在培养学生的沟通交往等能力方面尚难以满足雇主的用人需求。
表6 不同岗位毕业生的雇主满意度得分情况
3.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建筑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雇主满意度最高,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和房地产业雇主满意度最低。对来自19个行业的雇主满意度进行比较,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建筑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雇主总体满意度最高,同时雇主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其期望。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和房地产业等雇主满意度最低,并且雇主的总体满意度低于期望,见表7。
表7 不同行业雇主的满意度得分情况
雇主对中职人才在不同维度上的满意度,既有中职发展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中职教育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二级指标指数得分平均值(52.14)和二级指标重要性平均值(0.54)为交叉点做雇主满意度重要性分析矩阵,可以看到:
1.岗位能力强是中职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质量感知维度的“学生岗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作中继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岗位专业知识”等三个指标、雇主满意维度中的“所录用的中职毕业生胜任工作”指标都落入竞争优势区,显示出雇主对中职学生的岗位能力认可度最高,岗位能力强是当前中职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见表8。加强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是提升中职教育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表8 落入竞争优势区的二级指标
2.雇主忠诚度低制约中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推广。四个得分低、重要性高的指标落入了亟需改进区,雇主忠诚维度中所含的全部三个二级指标“培养建议、招聘意愿和合作培养意愿”均落入亟需改进区,反映出雇主对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培养人才的热情不高,对持续招聘中职毕业生意愿不强。雇主忠诚度低制约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元”育人模式的推广。同时,质量感知维度中的“中职学生了解国外相关行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也落入亟需改进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中职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见表9。
表9 落入亟需改进区的二级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教育质量饱受争议。此次全国中职雇主满意度调查也证明了这点,雇主忠诚度低,对中职教育总体不满意。中职教育亟需精准施策,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中职教育质量获得认可,雇主满意度高于雇主预期。通过比较雇主对中职学生的期望和在雇佣中职学生之后的满意度,能够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面向市场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效果。调查显示,雇主对学生期望并不高,但是在雇佣中职学生之后,对中职学生培养质量有较好体验,雇主总体满意度高于雇主期望。这充分说明,尽管雇主在招收中职学生之前对学生整体期望不高,但是最终认可度超过预期。同时调研结果显示,中职学历员工占比越高的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满意度越高,说明企业认可和需要中职学历人才。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符合当前企业用人需求。不仅如此,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多元,承担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缓解劳动力短缺等诸多社会发展责任,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把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认可度相对比较高。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形成一种新常态,劳动力由长期过剩转为短缺。2017年全国劳动力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16,比2016年同期上升0.06,其中2017年第四季度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达1.22,比2016年同期上升0.09[4]。“用工荒”情况下,我国中职学校培养“留得下,干的好”的技术人才,受到企业的认可。中职学生在“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适应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保护公司重要信息”等方面,都受到雇主认可。中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较高。中职毕业生在生产、服务一线上已经体现出较高的素质和技能,受到雇主好评。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满足岗位需求、工作中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和操作技能满足岗位需求”等方面满意度得分相对较高,满意度得分都高于总体满意度分值。中职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所需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对提高中职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生源变差,学生学习习惯差、自律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面对新的教育形势,贯彻落实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的人才培养策略对保持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调查显示,雇主对中职教育缺乏关注,参与中职人才培养意愿较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用人需求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企业关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提出岗位人才标准,参与课程开发,对提升人才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当前雇主忠诚得分在四个一级指标中,得分最低。雇主很少向中职学校提出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继续招聘中职毕业生的意愿明显不足,与中职学校开展订单培养的意愿也很低。这些充分显示出雇主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不高,职业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企业冷”现象。
做好校企深度合作,重点要激发企业热情。《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强调加大企业激励力度,通过对深度参与校企合作、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挂牌认证,打“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激励拳,并给予税收优惠,激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动力。随后,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印发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将“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激励拳形式细化落地,这将有效解决校企合作中“一头热”“两张皮”的问题,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雇主对中职毕业生知识水平与能力不满意。尤其在中职毕业生“英语水平”和“了解国外相关行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满意度偏低,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雇主对中职学生在工作岗位能力上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在技术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对学生相关行业的国际知识视野、相关外延技能和高水平的工作能力素质也有相当的要求和期望。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一转变对企业提出创新要求,企业对国际化人才必然有更加迫切需求。中职教育应顺应经济发展需求,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内涵上下功夫,扭转其在人才竞争中的颓势。《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对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提出职业资格证书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进行开发。未来中职学校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快职业资格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甚至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世界一流的职业学校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行业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当地产业需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中职学校要积极“走出去”,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作用,实现职业教育标准的境外输出与国际认证,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品牌。
我国中职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人才培养质量高。调查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城市雇主满意度高于其它地区,反映出沿海城市的中职教育更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当前政府应加强统筹,科学配置中职教育资源,尤其是发挥东部沿海城市优质的职教资源外溢效应,提高中西部中职教育质量。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明确提出“鼓励东部地区的职业学校、企业与中西部地区的职业学校、企业开展跨区校企合作,带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落实这一政策过程中,应优先发挥沿海地区职教集团、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对中西部地区的结对帮扶,总结推广沿海城市的先进人才培养经验,全面提升我国职业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