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辅导员,让我的人生更精彩

2019-08-28 01:04:20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杨广祥
辅导员 2019年11期
关键词:红领巾研学少先队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杨广祥

我是幸福的,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在星星火炬的指引下茁壮成长;我是幸运的,1996年3月1日,刚工作一年多的我,就重新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为一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从此,红领巾陪伴我一路向前,让我从一名乡村辅导员,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理事……我的人生也因为那一抹鲜红而更加精彩!

坚守初心:放飞红领巾的金色梦想

1994年8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我充满了奋斗的激情,仅两个月后,就在周边几个乡镇上开起了公开课,第一次辅导的节目在仪征市文艺调演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1996年春,我开始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做一名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成为我奋斗的新目标。

乡村的夜晚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喧嚣和诱惑。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基础理论,阅读少先队专业书籍,学习笔记就记了厚厚的几大本。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尝试将学到的少先队工作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并按照第四次全国少代会倡导的“在实践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少先队工作路径,组织中队辅导员们学习相关理论,开展小课题研究。2001年,我辅导的小课题“废品中的资源”获得了全国“创新杯”优秀活动奖。之后,我又拜少先队工作专家徐国英老师为师,跟着她系统地学习少先队理论与实践经验,更从她的行动中理解了该怎样热爱少先队工作,做好少先队员的引路人。

杨广祥(右一)在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上与陆士桢教授合影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还幸运地遇到了张先翱、华耀国、陆士桢等少先队工作专家,他们对少先队事业的执着坚守、用心钻研等,时刻激励着我坚守初心,向上,向上,再向上!

锤炼匠心:谱写少先队的美丽乐章

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情怀。面对花朵一般的少先队员,身处瞬息万变的时代,作为少先队辅导员,要具备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将每名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全神贯注地培育他们成才,才能不辜负党的嘱托。

★匠心在于专注,眼里都是队员成长

平日里,生活在队员们中间的我,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变化,处处为他们着想,努力做好他们的知心朋友。

队员张玉的父母是盲人,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我帮助她申请了“希望工程”的资助,让她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队员李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我组织队员们为他捐款治病,帮助他树立与病魔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在学校里,我推进了“星级队员评选制”“志愿服务积分制”“队长学校培训制”“队长轮换制”等制度建设,让每名队员都有为集体出力的机会,能在少先队组织中不断历练、成长。

★匠心在于执着,把最好献给队员

熟悉我的人,都称我为“大忙人”,因为我总有停不下来的工作。当大队辅导员时,我认真抓少先队常规,建阵地、搞活动,还参加自学考试、上公开课;担任学校德育副校长后,我又将少先队工作进行项目化推进,搞起了“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工程”“小强人校本活动课程”“创新创优项目提升工程”……每一项工作都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于是,我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少了,与家人沟通、团聚的次数减了,面对儿子埋怨“你心里只有别人的孩子”,我只能喃喃自语:“谁叫你有一个当少先队辅导员的爸爸呢!”

★匠心在于创新,带领队员去感受世界

杨广祥向队员们讲述校史

做好少先队工作,需要少先队辅导员不断整合资源,创造性地进行实践。多年的少先队工作经历,开阔了我的眼界,练就了我勇于创新、自我超越的品质。为了一个活动创意而绞尽脑汁,为了一个活动方案而废寝忘食,为了一个活动灵感而欢呼雀跃,都是我生活中的常态。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一张张获奖证书,更见证了我艰辛而快乐的创新之路。

2015年,扬州市迎来2500年城庆。如何帮助队员们感受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焕发的蓬勃生机?我带领队员们从扬州的一条主干道——文昌路出发,探究文昌路的“前世今生”:文昌中路上的历史遗存揭开了扬州“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神秘面纱;东联西拓后的文昌路被人们称为“中国第一长街”,展现了“一体两翼”的大扬州城市格局;“运河博物馆”描绘了明天的蓝图,吹响了扬州争创世界名城的号角……因主题正、切口小、方式活,这一活动一举获得江苏省少先队辅导员说课比赛特等奖。

如今,创新逐渐融入我的血液,更从少先队活动延伸到学校少先队的各项工作:开学典礼仪式、少先队小干部竞选方式、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机制、“十分钟队会”组织模式等的创新,让学校少先队工作越来越光彩夺目。

杨广祥策划并主持扬州市少先队活动课程研讨会的展示活动

保持恒心:展现辅导员的精彩人生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坚守,所以成长!

2003年10月,我成为江苏省第一届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大赛扬州代表队中最年轻的一员。赛前集训的半个月是我专业素养提升最快的阶段,我如饥似渴地向队友们学习、向专家们学习。作为团体冠军的一员,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感慨万千:一名乡村学校的辅导员也能站上省级比赛金奖的领奖台,做少先队辅导员真自豪!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这让我强烈地意识到,新的奋斗目标就在眼前。

2008年,我开始参加教育科研工作,从“小学思品课程实施中的队员公民素养的培养”“开发少先队活动课程,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到“四好少年的培养路径与载体的研究”,我不断探索少先队与思品课程以及学校德育资源的有机融合路径,有意识地在课题研究中提升自我的理论素养,逐步实现了从“活动型辅导员”向“科研型辅导员”的转变。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关系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2013年,我将研究的视角聚焦于少先队辅导员的核心能力上,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少先队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的研究”,带领团队一起研究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成长的阶段特征及素养提升的方法与途径,努力解开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密码。

2015年,我领衔的江苏省首批优秀辅导员工作室——杨广祥名辅导员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组建,来自31所学校的35名成员一起,围绕机制推进、理论提升、名辅领衔、科研支撑、服务引导、品牌创新六大策略,努力实现建好一支团队、做好一项研究、进行一批展示、形成一系列成果、建设一个主页、带动一个区域六大目标。

杨广祥名辅导员工作室成立仪式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我努力做一个“点灯人”,帮助年轻的少先队辅导员规划职业生涯,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我们的工作室在3年多里,已主持、参与5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朱峰、江苏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沈晨和陈晔等10多名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成为年轻辅导员们成长的摇篮、名辅导员的“孵化器”。2017年,我又被江苏省少工委聘任为“江苏省青少年工作研究特聘研究员”。

2017年江苏省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大赛首次增设了“红领巾研学”项目。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我开始思考:研学和游学有什么区别?“红领巾研学”又有哪些本质特征?为了找到答案,我带领团队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2018年,我先后发表5篇关于“红领巾研学”的文章,还在江苏省骨干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上做了“红领巾研学的本质特征和实施策略”专题讲座,促进了全省“红领巾研学”活动规范性和实效性的增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促进理论与方法的提升,借助这样的研究性思维,我攻克了科研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少先队工作水平的提升。

2018年,《辅导员》杂志开设了《辅导员能力加油站》专栏,作为主持人,我每期聚焦一种少先队辅导员的关键能力,从方法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阐述,推广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成长的课题研究成果和经验,努力推进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化进程。

20多年的辛勤耕耘,让我在少先队的天空中越飞越高;少先队组织的培养,让我感到温暖、幸福;少先队的红色基因已植入我的灵魂,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我愿把这份幸福和感动一直传递下去。

猜你喜欢
红领巾研学少先队
去研学
认识少先队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红领巾要戴好
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8:58
《红领巾》的“童年照”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4:54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少先队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0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