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609的选育与应用

2019-08-28 09:29刘庆龙杨远柱金庆生凌文彬祁永斌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父本早稻母本

刘庆龙,杨远柱,金庆生,凌文彬,祁永斌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2.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 株洲 412007;3.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116)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扩大杂交早稻种植面积,种植双季稻是增加稻谷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长江流域双季稻种植区,包括湖南、江西、湖北、浙江、安徽南部、广西和福建北部,常年早稻种植面积300万hm2,其中杂交早稻面积约150万hm2[1]。近几年,早熟温敏不育系株1S及其衍生不育系选配的两系杂交早稻,具有早熟性和丰产性特点,有效解决了长江中下游早稻生产的早熟与高产之间的矛盾,同时对稻瘟病、矮缩病和白叶枯病等病害的抗性较好[2];另外,一些杂交早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适合米粉和膨化食品等加工专用;脂肪含量、不饱和酸含量低,耐贮存,适合作储备粮;蛋白质含量高,出糙率高,适合作饲料原料,因而杂交早稻的生产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常规早籼稻种植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三系杂交早稻如金优402[3]和金优974[4]在衢州、金华和温州等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一定种植面积,但因生育期较长而影响晚稻生产,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株两优609(浙审稻2011005)于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浙江省通过审定的第一个省内育种单位主持选育的两系杂交早稻品种,它的育成实现了浙江省早稻产量继常规早籼稻嘉育253(浙审稻2005024)之后的新突破。该组合2008—2009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区试,2010年参加浙江省早稻生产试验,产量均居首位而且较其他参试品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同时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和适应性广,适合机插和直播等轻型栽培,有效解决了杂交早稻生产早熟与高产之间的矛盾。2012年通过江西省引种(赣引稻2012002)。

1 选育过程

母本株1S系湖南省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遗传距离较远的不同生态类型水稻杂交并自然突变,经过多代选择而育成的籼型广亲和温敏不育系,其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制种安全期较长和开花习性好[2]。

父本 06EZ09(G99-21-1)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从浙江省“9410”早籼联品试验的品系 G99-21 中选择优良单株,经过系统法选育与测配而育成。品系G99-21是将丰产、优质且抗稻瘟病的两个中间早籼品系G96-29和YD951进行去雄杂交,经过海南冬季、浙江早稻正季和翻秋1年3代的系统法选育,F3世代以后进行稻瘟病和米质鉴定,保留抗稻瘟病和米质优的株系,高世代定系参加2002年浙江省多点品比试验,从中选择6个优良单株的穗系。随后系统加代,进行优势测配,选出优良株系 06EZ09。06EZ09在杭州种植的全生育期109 d左右,株高86 cm,穗长21 cm,穗总粒数120~130粒,结实率达85%,千粒重26 g;抗稻瘟病;米质优良,糙米率80%,精米率72%,整精米率50.5%,粒长6.6 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25%,垩白度6.5%,透明度2级,碱消值2.8 级,胶稠度53.5 mm,直链淀粉含量19.6%。

组合选配。2005年3月在海南育种基地以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温敏早熟不育系157S为母本测试父本G99-21的6个株系的配合力,同年早稻正季在杭州进行杂种优势观察,其中157S/G99-21-1(06EZ09)组合表现分蘖力强、丰产性好、熟期早、千粒重大和结实率高等特点。2005年杭州夏季,以温敏不育系株1S为母本,06EZ09为父本进行配组。2006年杭州参加院内品比试验,表现产量高和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同年夏季在杭州制种。2007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多点试验,平均产量7.30 t·hm-2,比对照嘉育293增11.4%,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108.7 d,比对照迟熟0.7 d。2008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区试,2009年续试(参试名称为株两优0609)。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株两优609。

2 特征特性

2.1 产量

2008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区试,平均产量7.02 t·hm-2,比对照嘉育293增产7.6%,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增产点率100%;2009年续试,平均产量7.82 t·hm-2,居第1位,比对照嘉育293增产10.4%,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100%。2年区试平均产量7.42 t·hm-2,比对照增产9.0%。稳产性好,2年的增产点率为100%。2010年浙江省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97 t·hm-2,比对照嘉育293增产8.1%。

2.2 生育期

株两优609在浙江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9.8 d,比对照嘉育293迟熟0.6 d。2008年浙江省早稻区试,平均生育期110.1 d,比嘉育293迟熟1.0 d,2009年续试,平均生育期109.4 d,比嘉育293迟熟0.1 d。

2.3 植株形态和经济性状

株两优609的植株形态较好,植株较高,据浙江省2年区试结果,平均株高92.0 cm,株型适中,生长势较强,抗倒性一般,抽穗整齐,剑叶挺直,半叶下禾,叶色淡绿,熟期转色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有效穗较多,穗形较大,着粒较密,谷粒长粒型,稃尖无色、无芒,大粒。2年浙江省区试结果(表1):平均总苗数456.8万·hm-2,有效穗333.8万·hm-2,成穗率73.3%,穗长20.1 cm,每穗总粒数111.3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7.5 g。株两优609的有效穗和千粒重比对照嘉育293分别增加3.5%和15.1%,这是增产的主要因素。

表1 2008—2009年浙江省早稻区试中株两优609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注:2008年的数据为8个试验点的平均值;2009年的数据为7个试验点的平均值。

2.4 抗性和米质

株两优609表现抗稻瘟病、抗矮缩病和中感白叶枯病,苗期耐寒性强,稻瘟病综合抗性显著优于对照嘉育293,白叶枯病抗性与对照相仿。2008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鉴定,叶瘟平均1级;穗瘟平均0级,穗瘟发病率0%,穗瘟损失率0%,综合指数0.3;白叶枯病平均4级。2009年浙江省区试统一鉴定,叶瘟平均0级;穗瘟平均1.5级,穗瘟发病率5%,穗瘟损失率1.6%,综合指数0.6;白叶枯病平均5级。

2009年浙江省区试点取样,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2),糙米率81.7%,精米率74.3%,整精米率57.5%,粒长6.8 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75%,垩白度16.5%,透明度2级,碱消值5.8级,胶稠度49 mm,直链淀粉含量21.6%,蛋白质含量11.5%。其中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符合食用籼稻品种稻米品质1级标准,透明度、碱消值符合食用稻米2级标准。

表2 2008—2009年浙江省早稻区试中株两优609的稻米品质

注:2008年的数据为浙江省早稻区试2个试验点取样的平均值;2009年的数据为浙江省早稻区试诸暨试验点取样的分析值。

3 栽培与制种要点

3.1 栽培要点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株两优609在浙江省作双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9 d左右,3月25日左右播种。秧田播种量225 kg·hm-2,大田用种量30~37.5 kg·hm-2。浸种时进行种子消毒。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秧龄25~30 d,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旱育秧3.5~4.0叶、水育秧4.5叶左右移栽。插植密度13.3 cm×16.5 cm,每蔸栽2~3粒谷苗。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等肥力田的基肥一般施尿素225~300 kg·hm-2,过磷酸钙450~62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移栽后10 d施分蘖肥,穗肥视苗情而定。注意增施有机肥,配合磷钾肥,实行“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后期控制化学氮肥用量,增施钾肥。

科学管水,适时露田。浅水促分蘖,苗足露田控苗,保证有效穗330万·hm-2以上。水层抽穗,湿润灌浆,增强根系活力,达到青秆黄熟,籽粒饱满。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3.2 制种要点

严格选择制种基地,合理安排2个安全期。杭州地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一般安排7月底至8月初始穗,使不育系的育性较稳定,同时避免台风的风险,使制种处于安全授粉期。

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杭州栽培父本06EZ09的总叶片数为12~13叶,母本株1S为13~14叶,父本比母本迟3~5 d播种。同时注意田间水肥管理,调控花期,使之相遇理想。

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父母本行比2∶10,母本株行距为13.3 cm×16.7 cm,每蔸3~4粒谷苗,父本株行距为13.3 cm×20 cm,每蔸2~3粒谷苗,父本与母本间距为20 cm。注意前期施足基肥,适时追肥,父本偏施球肥,搭好父母本丰产苗架。

适时适量喷施九二〇,及时防治病虫害。大田喷施九二〇用量150~180 g·hm-2,母本株1S始穗30%左右时进行第1次九二〇喷施,分2~3次进行,注意父本加重喷施九二〇,使其植株高出母本10 cm左右,形成理想授粉姿态。注意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4 推广应用及浙江省两系杂交早稻育种前景

4.1 应用情况

株两优609先后通过浙江省审定和江西省引种,在长江中下游多省进行试验推广,表现丰产性好、熟期适中、适应性广,适合抛秧、机插、直播等轻型栽培。株两优609的秧龄弹性大,适宜于早稻移栽种植技术[5]。2010—2011年参加南方稻区早籼早中熟组品种区试,涵盖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份的15个试验点,平均产量分别为6.958和7.050 t·hm-2,比对照株两优819分别增产5.71%和1.68%,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2年区试增产点比例73.3%,平均全生育期112.3 d,比株两优819迟熟0.5 d,表现有比较好的适应性。株两优609发苗快,近几年在江西、安徽、河南和浙江等省进行早稻和晚稻直播面积逐年增大。根据曹春信等[6]的试验结果,株两优609早稻直播的适宜用种量为22.50 kg·hm-2,大田有效穗达到368.07万·hm-2,产量可达7.999 t·hm-2。株两优609的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达22.3%,是米粉、米凉粉和膨化食品等加工专用的较佳原料。

4.2 浙江省两系杂交早稻育种前景

目前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应用面积较大的光温敏不育系有株1S、湘陵628S和湘陵750S等。作者经过多年的育种实践发现,浙江省许多含有粳稻血缘的早籼中间材料和常规早籼品种是株1S、陆18S、湘陵628S和湘陵750S等光温敏不育系的优势种群,两者具有较好的配合力,配组选育出的强优势两系早稻组合在生育期、丰产性、适应性和稻米品质方面能够适应浙江省生态、生产和市场需求。至今,浙江省区域内育种单位先后通过浙江省审定的两系杂交早稻有株两优609、株两优813、陆两优173、陵两优0516和株两优831,这些组合的区试产量和大田种植产量都表现突出[1,7],但尚需要农技推广部门和种业企业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为农业生产和种业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父本早稻母本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