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荣,金荣花,陈祺,方峰,罗汉,杨瑞鸿,黄山,李宝梓
(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 开放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20;2.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甘肃 兰州 730020;3.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早在2000多年前成熟的运气学说,是中医独特理论之一。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其核心理论包括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为研究人体健康疾病与自然气候的关系,开辟了独特的气象医学思维。运气理论创建了医学气候预测模型,可以对年、季等不同时间尺度的风寒暑燥湿火六气演变特征进行预测,对自然界的气象变化和疾病的发病作了预测与推演,并以此来指导临床的预防和治疗[1-2],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运气学说在漫长中国医疗实践中,展示出了极高的实用价值[3-5]。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特别是近200年西方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之后,西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质疑不解中医之声时有泛起[6-8],传统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亟待重新认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我国新建了大量气象观测站网,实现了气象要素资料的实测量化,利用现代气象观测数据,使评估运气学说之科学性具有可行、可靠性。近年来对运气学说(理论)已有大量研究验证[9-14],大多受资料来源限制,验证往往带有明显的局地或节段特点,统计学角度存在很大随意和偶然性,加之我国气候地域性强、变化复杂多样[15],局地和节段特点对我国全区时空代表性很低,科学说服力不强。为降低统计随机性,尽可能多的增大样本及容量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基于气象观测连续性好的实测资料,从医学气候预测模型开始,对其科学性开展评估检验,从时空角度全面予以研究评估。本文重点研究了主运对燥湿气候预测能力,科学阐述了千古学说的规律,虽时过境迁数千百年,今天亦明显而客观地呈现其优势和科学价值。
本文选取了我国气象连续观测最长的83个测站, 1951—2005期间55年近地面大气相对湿度逐日实测数据资料。
1.2.1 实测资料处理
采用了EOF(自然正交分解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和REOF(rotat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旋转自然正交分解函数)分解方法[16],EOF和REOF在提取气象要素场时空变化特征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14]。以大寒日为年度起始分界日,本文对83站(气象观测站)55 a的相对湿度年距平序列资料进行EOF和REOF分解。在自然界状态下,空气具有吸收水分的特征,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的所含相对水汽的多寡,是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以相对湿度的正负距平划分燥湿,将正距平定义为湿年(偏湿),负距平定义为燥年(偏燥)。
1.2.2 运气推算
将公元记年转为甲子记年,如1951年记为辛卯年。大运是主管每年全年气候变化的岁运,又名中运、岁运,大运有太过与不及。每年的年号凡逢天干甲和己年,大运都属于土运,从土运开始依次各年按天干五行顺序排列,逢阳的干年为太过,逢阴的干年为不及。太过即主岁的岁运旺盛而有余,为本气流行;不及即主岁的岁运衰少而不足,克己之气流行。依据《素问·天元纪大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和《素问·天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岁火太过炎暑流行,岁土太过雨湿流行,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岁水不及湿乃大行。”和五行生克辱的关系,定义值年大运与燥湿气候的对应关系(见表1)。为便于计算将1951—2005年间,值年湿年记为1,燥年记为-1,构成容量为55(55 a)的1与-1组成的数字序列,简称为值年燥湿序列。
表1 值年大运与燥湿对应关系
图1给出55 a平均相对湿度的全国分布,从中看出湿度最大值靠近我国地理位置的中部(最为湿润),湿度基本上从东向西逐渐递减(愈加干燥),分布格局与五行“西方燥金、中央土湿”的观点一致。其主要成因是我国地理越向西部愈远离海洋,加之地形阻挡影响,夏季风输送水汽的能力逐渐降低造成西方最为干燥”;湿度大值区域湖泊和河流较多,易于蒸发水汽增多。
图1 相对湿度
大运年推算的湿年或燥年(标准见表1)与实测一致则记为正确,此外则记为不正确。全国83站55 a的燥湿样本容量为4565(83X55),燥湿年推算正确率为58.68%;其中74%的站,55 a内的正确率超过56%。其空间分布(图略)可以看到,准确率存在着明显区域特征。总体而言,青藏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大巴山脉地区、南岭区域、燕山及太白山脉区域等高原高山高等高海拔地区准确率较低,基本在55%以下;而低海拔的平原地区准确率较高,尤其关中平原及黄河中下游流域一带准确率在70%以上。就五行方位角度可见,西部燥金之地和南方火热地区准确率低,而北方寒水、东方风木之地准确率高。如此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是否与2000年前运气学说发源于生存地理环境优越的黄河流域,而高原大山气候环境恶劣人迹罕至、认识欠缺有关?值得深入探究。
对相对湿度距平序列进行自然正交分解(EOF),将原时空场分解为相互独立的空间型,具有显著性特点的前5个空间型解释了总方差的73.14%。
第一空间型(EOF1)方差贡献明显高于其它型,EOF1及其主分量(PC1)反映出相对湿度场演变的最重要信息,揭示了我国燥湿变化的最主要特征。其空间(图2)主要特点,数值由东北向西南递减,最大值区在黄河河套附近,表明燥湿变幅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燥湿演变最敏感的地区,燥湿异常变化最容易在这表现出来,也是“雨湿流行,肾水受邪;燥气流行,肝木受邪”燥湿邪气之敏感区。
图2 相对湿度EOF1
表2给出55 a的值年燥湿序列与EOF主分量序列间相关系数,看到燥湿序列与PC1相关系数为0.349 6,在a=0.01水平上二者相关显著;与其他PC系数间几乎不相关。值年燥湿序列与PC1正负符号一致率达66%,与其他PC系数符号一致率不足50%。可见,我国燥湿气候演变中,值年大运观点概括了最主要的变化规律。
表2 值年燥湿序列与PC主分量相关系数
注:**a=0.01水平上显著
旋转自然正交分解(REOF)能按空间相关程度的高低分解成不同的空间型,REOF中随着特征向量序数的增加,依据Scree法和North等理论判据法依此取前5个主分量做方差最大REOF分解,空间模反映空间相关程度。
表3给出55 a值年燥湿序列与REOF的主分量RPC相关系数,系数大小反映出值年燥湿序列与各空间模相关的密切程度,从表中可见,其二者显著相关,其中与第四空间模REOF4相关程度最高,REOF2、REOF1、REOF3、REOF5依次降低。值年燥湿序列与RPC4、RPC2、RPC1、RPC3、RPC5主分量正负符号一致率分别为74%、72%、66%、64%、60%,这样的一致率,当今世界最高气候预测水平也难以企及。
表3 值年燥湿序列与RPC主分量相关系数
注:**a=0.01水平上显著,*a=0.05水平上显著
图3给出了前5个空间模态分布,图中数值大小反映出区域内相关程度,大值区就是区域内相关程度最高。
图3 次区域分区
第1空间模REOF1(方差贡献19.93%,图略)显示出,黑龙江地区数值最大,与黑龙江高相关的地区构成一个典型区域;第2空间模REOF2(方差贡献18.82%,图略)中,高相关的华南区域;第3空间模REOF3(方差贡献16.34%,图略),黄河下游区域高相关的华北区域;第4空间模REOF4(方差贡献15.64%,图略),渭河流域高相关黄土高原区域;第5空间模REOF1(方差贡献12.27%,图略),新疆地区高相关的内陆干旱区。
根据我国区域燥湿演变的相关程度之高低,将相关程度高的区域规划到一起,空间模反映空间相关程度,利用其空间模分型。以相关系数0.55(在a=0.01水平上显著)等值线划分出5个典型区域(图3),按空间地理位置五方(东西南北中)大致归为,1区为北方,2区为南方,3区为东方,5区为西方,4区为中央。
综上所述,与我国近50多年的燥湿气候实况比较可见,以值年大运为主的运气推算结果在我国仍然符合,除了在沙漠隔壁地区适宜性较低(但也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在中华古文明的发祥地,即西北中东部地区及渭河、泾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4区)最为适宜;华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适宜程度依次降低。按五行来说,中央湿土之地适宜度最高,北方和南方较高,东部风木之地和西部燥金之地最低。东西方的燥湿分布适宜度较低,与风木和燥金与湿土之间存在的克制有明显关系。
分析五行生克关系,对值年大运进一步做地域修正,按照五行之西方燥金,依据五行理论“金克木”,将值年大运中木气年份修订为燥气流行(定为燥年)后,值年大运燥湿系列与RPC5(西方区域)相关系数由0.339 1提高到0.413 8,信度显著水平由原来的a=0.05提高到a=0.01水平之上。
五行之东方风木,依据五行理论“木克土”,将值年大运中原阳木流行年份的湿修订为燥(原阴木年份燥气流行,木强而辱金)后,值年大运燥湿系列与RPC3(东方区域)相关系数由0.387 9提高到0.442 6。
阴水值年土气流行而湿,五行之北方寒水,水得以加强土气不再流行,将阴水值年的湿年修订为燥后,值年大运燥湿系列与RPC2(东方区域)相关系数提高到0.460 7。
南方火热和中央湿土之地,利用间接生克关系修正后效果不好。
可见,与流行燥湿直接相克关系的方位(区域),采用五行方位关系修正后,各地相关程度各方位区域与中央湿土之地达到同等水平,运气学说的准确度再次提高。表现出运气学说应包含地域性因素。
上述以值年大运为主建立的燥湿序列与我国实际燥湿,在时空两方面都存在很好的正相关;进一步加入司天在泉六气的关系,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建立新的燥湿推算序列,从计算结果看,一致率和相关系数等方面改善不是十分突出。
55 a平均相对湿度的全国分布,湿度值基本上从东向西逐渐递减(愈加干燥),最大值靠近我国地理位置的中部(最为湿润),分布格局与五行“西方燥金、中央土湿”的观点一致。
第一空间型(EOF1)方差贡献明显高于其它型,运气学说推算之燥湿序列与PC1相关非常显著;与其他分量的PC系数几乎不相关,运气推演的关系概述了我国燥湿变化的最主要特征。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燥湿演变最敏感区,燥湿年推算正确率为58.68%,其中74%的气象观测站点55a内的正确率超过56%,黄河流域其他区域一致率相对较高,我国南部边疆、青藏高原等地区相对较低。
以值年大运为主的运气推算结果在我国仍然符合,发祥中华文明的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适宜,华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适宜程度依次降低。按五方(北方、南方、东方、西方和中央)比较,中央湿土之地适宜度最高,北方和南方较高,东部风木之地和西部燥金之地最低。
采用五行方位关系修正后,各方位区域相关程度与中央湿土之地达到同等水平,运气学说预测的准确度有明显提高。
气候变化是气候系统五大圈层相应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局地气候又存在对全球气候的响应,是气候演变极其复杂多样,使气候预测成为科学难题,且预测水平不稳定;但周期特征是气候变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为气候部分演变预测提供了可能。如温度和降水等以35年为周期变化的布吕克纳周期,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气候周期有5~6年、11年、22年、80~90年和180年等周期,几乎都是5的倍数,与值年大运学说中的五行(五年周期)十分接近;运气学说在我国广大地区都具有很强的适宜性,在周期特征、阶段性和地域差异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各自特征。
在我国燥湿气候演变方面,值年大运理论关系概括了我国燥湿气候演变的最主要、最基本规律,表明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运气学说,所阐述的规律在当代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对于燥湿气候演变而言运气学说适用于全国。虽然实测的相对湿度数据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等,会对评估效果造成一定偏差影响,但并不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运气学说内容丰富、深度和广度之非常,限于篇幅,如六气从化、主客加临、司天在泉和演变中趋势、阶段性等特征及其对于气候、病候影响等其他方面的评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