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技术在大学听说课的应用研究

2019-08-27 20:21陈建华
名家名作 2019年4期
关键词:听力口语英语

陈建华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跟上社会的步伐而不断地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在听说能力上。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应用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带了契机和便利,也为大学生锻炼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带来了机会与挑战。利用移动技术的广泛性,交互性,实时性,可以将大学英语听说课的课下自主学习和课上互动学习结合在一起,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  键  词]移动;教学;口语;听力;自主

在全国大学英语课时缩减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包括我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的课时为每周2学时,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要同时兼顾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实属不易。因此,如何让大学英语听说课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即在有效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同时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度,决定学习方式和时间的主体。 教师的角色应从教学活动的主体转换为学习活动的监督者和中介人,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学习资料,传授学习方法,协助学生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也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及时的评估。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听说课的模式进行了重新设计。 基础听力内容在课前自主学习, 课上小部分时间用来解答课前疑难点并指导听力技巧和策略,余下的大量课堂时间用于小组会话和主题口语会话,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面对面口语交流的机会;课后组织话题进行进一步的实践练习和听力训练。

一、 课前——听力、口语自主学习

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自主学习的内容,包括基础听力训练和口语自主训练。基础听力训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听力基础训练,老师通过手机把音频发到班级群,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地点完成听力练习,非常便利,遇到问题可以记下来以便上课时与老师和同学讨论交流。在学生完成第一部分基础听力训练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第二部分的听力练习。第二部分是一些听力扩展题,题型比较多,包括短对话、长对话、新闻听力、篇章理解以及复合式听写。这个听力练习主要借助手机APP itest 完成,在做题的过程中,老师需选题、布置,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可,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口语训练中用到的APP 是fif口语训练,里面的资源很丰富,学生可以自主进行一些口语训练。例如,人机口语对话含有各种情景对话,也可进行句子、段落的跟读和朗读,同时系统会及时给出分数,能极大地增强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和满足感。老师也可有目的地布置一些相关话题的口语题让学生进行课下操练,这样课上进行口语操练时学生会言之有物。此种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合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各种平台也方便学生随时和老师进行交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遵循的是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监督者和中间人,为学生提供平台,提供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监督,记录并且给出评价。

二、课中—— 问题解答及专题口语训练

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听力训练的内容设定课上检查学生听力完成情况的形式,可以做测试,课前借助一些公众平台把学生易错的题编成10到15个选择题或填空题,课上学生登陆平台进行作答,答完系统自动阅卷,并显示分数,当场就可以看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对于学生集中出错的题,可以共同讨论并解答。由于当场显示分数,不仅老师可以看到每一个同学的答题情况,同学之间也可看见彼此的答题情况。老师可以很容易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在以后训练中可以有意地强化,同时对于错题进行集中解决,也可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同学之间也会产生同龄压力,课前自主学习时偷懒的同学不好意思再偷懒,也会认真做好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前一部分时间主要用于解决课前听力自主训练的疑难问题(输入),后半部分集中精力进行专题口语训练(产出)。

口语训练的形式主要有跟读、仿说、个人陈述(就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两人对话、三人或多人短剧展示等。这几种练习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跟读是基础,仿说是升华,个人陈述是内化吸收。跟读过程中学生首先做到听懂,接着着重模仿語音、语调、吞音、重音、连读、词汇发音,达到能流利自然地表达,其中会进行个别学生的个人跟读,也会进行集体合唱类型的跟读,尽量做到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都有表达的机会。在跟读熟练、流利的基础上进行仿说。在给定学生框架的基础上(一些可能用到的词汇、句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模仿跟读的内容进行仿说操练,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组织语言,整理思路,之后让学生当众进行展示,因为有给定的语言帮助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可完成,基础好的学生的表达会非常流畅自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行同学交流和师生交流的场合。例如,在讲到“新世纪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Food 这一课时,进行仿说练习的内容是 “A traditional food in my hometown” 。很多同学都分享了自己家乡的传统美食,特别是外省同学的分享让大家耳目一新,很多传统食物都是大家闻所未闻的,分享结束后很多同学说产生了想去当地品尝美味的想法。我想这也正体现了英语的交际功能,互通有无,起到交流和宣传的作用。个人陈述通常要求就某一社会现象进行个人陈述,此项活动要求较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逻辑以及思辨能力。通常每班会有三到五名同学作答,但是有些同学的回答也会和其他同学及老师碰撞出火花。例如,在 “新世纪大学英语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第四单元 “family trends” 中,大家针对离婚率逐年上升这一社会现象,分析了其背后原因。分析前,我告诉同学们,这样的话题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而且也比较难,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但是,出乎意料,在之后的分享中有的同学分析得非常精彩。例如,有的同学说:“以前,人们的东西坏了,大家都是想着怎么去修,而现在只要坏了就把它扔掉,再买新的,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婚姻也一样,不满意了或出问题了就干脆结束它。”这样的分析很独到,既分析到了原因而且用了很形象的手法。这样的思想碰撞达到了交流思想的目的,也达到了听说课的目的。对话是以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为依托,所以比较容易进行,一般学生都可以完成。情景短剧是对已学内容的升华,要求学生既能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而且还得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

三、课后——听力、口语专项实践训练

通过课上不同形式的口语训练,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当众表达自己的勇气,锻炼了组织语言、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但课上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的机会,学生需要在社会情景下进行进一步的锻炼,以检验课堂语言环境的训练效果。课后语言实践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后语言实践对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课后语言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英语辩论赛、视频配音、英文歌曲大赛、英文小品、情景剧等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英语基础,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搜集資料、讨论之后形成presentation 或 oral report,让学生把过程拍下来,之后把presentation 或oral report 发到班级群和QQ群,供教师和其他同学观看、讨论,取他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可以利用APP留一些作业强化口语练习,例如跟读、朗读和对话,很多系统都会实时给出分数,而且给出的分数相对客观、准确,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加积极地练习口语。所有这一切都在自己的手机上完成,私密性更好,让一些比较害羞的同学可以更加放得开,克服害羞心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跟读内容可以是和所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也可是额外的材料,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发音的准确性、断句以及语音语调。对话相当于进行人机对话,很有真实感,但又不至于让学生太紧张,压力感太强,主要考察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最后是朗读,可以朗读任何内容,主要从发音流利度和完整度方面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综合评价和打分。

四、贯穿课堂内外的过程性评价以及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

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口语训练以及课后听力、口语专项练习这样的课程模式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强调学生参与的过程,以及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所以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参与过程做非常翔实的记录,可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电子档案,记录学生的每一项付出和参与。而借助一些平台进行记录,既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又可以永久性保留学生的学习过程。

作者简介:陈建华(1980—),女,汉,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和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听力口语英语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