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9-08-27 01:26崔治龙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兰州一带一带一路

摘 要:“一带一路”是兰州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兰州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黄金节点城市,抢抓历史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培育核心竞争力,不仅对于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于支撑西北区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黄金节点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从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为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优化经济结构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是甘肃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兰州作为甘肃省会城市,在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要紧抓重大历史机遇,展示大作为,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把兰州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向西开放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一、兰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意义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陆上向西开放战略,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西部地区寻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正在进入“海路并进、东西互动”的阶段,西北地区向西开放在全国开放总体战略中的地位正在迅速提升。兰州位于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凭借“秦陇锁钥、东西咽喉”、坐中六联、关通八方的区位优势,既是西北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也是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开放的战略通道。面对“一带一路”方针良机,任何等待观望、畏首畏尾、被动应付、碌碌无为,都会被机遇所抛弃。兰州要从多层面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与中西亚和欧洲国家的交流合作,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新市场,发展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面向国际的开放型经济作用,以此促进兰州自身、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发展。兰州作为向西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向西通过新疆、西藏输出产品、进口所需能源资源,其经济成本大大低于从海路进出口国内外各类商品和资源能源,要抢抓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速向西开放步伐,建设面向中亚西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开放型经济区,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二、兰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比较优势与风险分析

兰州经过2000多年的文化积淀和新中国近70年的建设,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在我国西部的核心节点城市,在交通区位、经济产业、资源禀赋、文化旅游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超越以往、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在区位优势方面:绵延2600公里的丝绸之路中国段,兰州承东启西、座中六联,是区位最佳、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节点城市,已经成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客观上承担着“中转站”和“主阵地”的作用,在向西开放中物流集散效应显著扩大。在产业基础方面: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能源原材料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工业上游产业比较发达,恰好能与中亚各国丰富的矿产和能源优势进行互补合作。在资源禀赋方面:兰州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水力、矿产等资源,土地、电力、天然气、成品油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丰富,可与中西亚各国开展广泛的资源互补和合作开发,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充裕的能源供给。在交通枢纽方面:兰州是全国12个主干交通枢纽,特别是兰新高铁、兰渝铁路、宝兰客运专线的建成,未来还有多个方向的多条铁路在这里交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通道功能日渐强化。在文化旅游方面: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和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于兰州,已成为横跨2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的中心,在向西开放的人文旅游交流中具有广阔前景。兰州上述优势十分明显,具备发挥比较优势的内外条件。

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兰州在向西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也面临着复杂挑战和显著风险,主要有:我国向西沿线各国法律法规不同、人文地理差异大,发展水平差距大,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发展环境欠佳,投资风险比较大。我国西部各邻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民族、宗教派别冲突积重难返,有些宗教派别与极端势力不断寻机与渠道向我国渗透,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稳定产生消极影响,需要时刻警惕,并积极化解。“一带一路”向西沿线中亚、中东各国是大国利益交汇点,也是大国矛盾集结点,中国的“西进”还可能引起其他大国的疑虑和防范。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真正落实命运共同体理念,政治经济文化并重,注重寻求伙伴合资合作,培养更多的利益攸关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以此规避和管控西进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最大限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三、兰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重点突破的几个方面

一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进行突破。全面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线上由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一口受理”、线下由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全面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30天”,力争实现工验收前“最多跑一次”;大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对标竟价的“标准地”制度。全面实施“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等区域评价。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自主申报、简易申报、豁免特定登记等便利化措施。围绕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投资经营等办事需求,优化商事登记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内完成;按照应纳尽纳原则深入推进“多证合证一码”改革,加快推动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和管理备案类的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法人事项“一码通办”;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广泛应用电子营业执照,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办事。全面推进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应用,以企业到政府办事一窗受理、一证办理、一次办结为目标,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构建一体联动、一网通办的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体系。

二是在培育现代产业新体系方面进行突破。依托兰州石化,大力推进炼化一体化,提高精细化工比重,打造绿色石化产业。延长有色冶金产业链,向电解铝深加工业延伸和集聚,着力延伸铝板铝带、铝箔和铝型材高性能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超高强高韧性铝合金管材等下游产品,做优做长产业链。企业“出城入园”集聚发展,打造石油装备、冶金装备、工程装备等优势产业链和新兴装备产业链,建设新能源装备产业园、3D打印装备产业园、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等。发展以预防类疫苗为基础,以治疗類蛋白药物、重离子治癌、兰飞心脏瓣膜等为重点,形成集产业研发、原料生产、加工制造和专业化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围绕金属新材料、炭素新材料、光电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城,加快产业链延伸和集聚化发展。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军工集团的创新资源,设立新材料研发创新中心、创新基础和开发共享平台,推动新材料设计研发制造和应用协同创新。以建设“都会城市、精致兰州”为主线,依托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民风等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名城、黄河文化旅游体验之都和全国生态型大健康产业基地。

三是在建设“三大枢纽”方面实施突破。建设兰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实现西北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极大完善兰州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统,整合协调甘肃物流贸易企业资源,统一场站设施、组织发运、运营管理、优惠政策和市场报价等,保障物流通道畅通,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兰州中欧班列集结枢纽,发挥中欧班列“整合编组、集散分拨”的集疏优势,加强与重庆、成都、宁夏等中欧班列运营公司合作,支持货物属地拼箱、口岸“集拼集运”业务,提高中欧班列的货物集散和归集能力。同时,发挥武威木材进境指定口岸功能,将欧洲、中西亚地区原产木板材、纸浆、矿产等资源型产品运抵兰州用于进出口贸易,积极推动中欧贸易合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形成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以全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为契机,建设兰州多式联运物流园,大力提升兰州的承载吸附能力,强化承接中西部产业转移、盘活闲置物流资产的能力,降低物流成本。

四是在推进“五通”方面进行突破。在政策沟通方面,争取国家协调支持对外交流和贸易通关便利化等政策措施,扩大与中西亚国家贸易合作。在道路联通方面,对接中亚西亚国家铁路主干线,把兰州铁路编组站打造成西进国际铁路货运大通道上的枢纽站。在贸易畅通方面,争取将“兰洽会”升格为“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并配之以中国向西开放高峰论坛,同时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区,拓展中西亚国家市场。在货币流通方面,争取设立中国—中西亚基础建设开发性金融机构,从国际视野加大对兰州的信贷投入。在民心相通方面,争取在兰州设立上海合作组织代表处,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设立领事馆和商务机构,缔结一批友好城市,依托在兰高校的专业学科优势,与中西亚、南亚国家开展人文合作和交流,促进扩大开放。

参考文献

[1] 张明哲.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01).

[2] 宁吉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崔治龙(1972- ),男,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兰州一带一带一路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