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兴悦
十六岁,正是美好而又敏感的年纪,仿佛一夜之间摆脱了假小子的性格,在香樟的清香中,眼神莫名地温柔、细腻了起来,开始用别样的眼光看世界、理解世界,理解了许多……
不再用手拔下一丛丛狗尾草,开始喜爱在它们中间坐下,看它们在微风吹拂中摇头晃脑,神气得不行。更喜欢用指尖轻轻掠过它们头顶细密的绒毛,让指尖沐浴阳光,一片温暖。于是,十六岁的年纪,开始理解每一丛狗尾草的幸福,理解每一个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不再目中无人地挺直腰杆迈向前方,开始在意道旁石缝间每一朵花的花开花落。蹲身凝视着这朵怯生生的小花朵一天天舒展着它温婉却灿烂的微笑。于是,十六岁的年纪,开始理解这样一个阳光下透明灿烂的灵魂,理解勇于绽放自信美丽的勇气。
不再用手抓住一只蚂蚁在掌心玩耍,肆意摆布它的方向,看它惊慌失措得团团转、在阳光下闪个不停的细细的触角。偶尔邂逅一条忙忙碌碌的蚁链,跨过它们歪歪扭扭的队伍,用树枝画出一条模糊不清的搬运道路。于是,十六岁的年纪,开始理解蚂蚁平凡却同样伟大的愿望,理解坚持不懈的决心。
不再用竹竿去捅奶奶家屋檐下的燕巢,眯着眼睛看它们扑腾的样子。开始喜欢在晴天丽日时静静聆听它们一声声清脆的啼叫,狂风暴雨时打开纱窗,放进那个柔弱的精灵,用鞋盒为它做一个避风的港湾。于是,十六岁的年纪,开始理解燕子对巢的依恋,理解家的温暖。
阳光下的我走着,看着,听着,也感伤着,那些弱的草、小的花、花草丛中的蚂蚁,还有绕梁的燕子,在我的生命中发出透亮的釉色。
向着太阳伸出手掌,阳光透过指缝间丝丝缕缕地洒落下来,在肩头绽开大朵透明的花。理解,所以感悟;感悟,所以信仰。平凡的人融入生活才变得与众不同,熠熠生辉。
从看世界的幼稚的那一瞥,到凝望的注视,本着对生命的敬畏。
理解,原来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作者在文章主体部分使用排比段,把自己过去對待动植物的行为和如今的行为进行对比,语言优美生动,并在每一段的末尾点出自己的成长收获:理解每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理解勇于绽放自信美丽的勇气,理解坚持不懈的决心,理解家的温暖。最后,文章以点题语句结尾,使得全篇结构显得很整齐。
(指导老师: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