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声传译学习中的难点和应对策略

2019-08-27 07:27王杰
北方文学 2019年23期

王杰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大趋势下,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进行大幅交流,每年举行的大大小小的会议数不胜数,从APEC、达沃斯等国家级的大型会议论坛,到公司团体之间的友好交流往来,都活跃着翻译人员的身影,其中有不少是同传译员。在讲究即时的会议中,同传译员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扮演着保障不同国家与会人员之间语言交流与理解顺畅的重要角色。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同传学习经历和理解,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同声传译学习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对有意向学习同声传译的同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同声传译;难点;应对策略

同传译员的工作看似轻松自在,高大上又多金,西装革履,侃侃而谈,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有广阔的市场。但实际上,同传从业人员的缺口是非常大的,据《中国人事报》报道,目前全国合格的同传人员不超过500人,市场缺口高达90%。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那是因为同传的辛苦是外界所不能想象的。同声传译对经验、语言能力、反应速度、体力以及文化底蕴的要求极高,专家孟宪波说过“同传是一种折磨!30岁入门,50岁方入佳境”。

一、兴趣和坚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习都必须以兴趣为基础,才能持续有效的进行下去,最终学有所成。对于同声传译的学习尤为如此,同声传译的学习过程对于大多数没有经验的人来说是比较痛苦费力,需要对各种知识、概念等进行大量地学习,要掌握不同主题的词汇和表达,还要进行不断的练习,回放自己的录音寻找问题来加以改进,此过程确实很容易打击学习者的自信心。再加上同传过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大腦要高负荷全方位的运转,往往十分钟的练习就会让学习者身心俱疲。若非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不能长期坚持有效学习的,那么也无从可谈学习成效。

因此,初学者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就投入同声传译的学习,一定要对同传的艰辛有所认识,只有不惧困难,以苦为乐,喜欢这个行业,才能长期学习并取得成绩。另外,每天都要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不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传练习需要每天都进行,才能保证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养成大脑和肌肉记忆,不断精进。

二、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强健的体魄

同传看似轻松,只是坐在同传箱里跟着发言人侃侃而谈,但自信沉着的背后却有着无数不为人知的努力——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消耗译员的体力和脑力的阶段。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拥有通晓一切的能力。然而每次需要同传的内容却是各行各业且日新月异的。因而同传之前,译员都必须自行查阅和熟悉相关专业和领域的知识,记忆大量专业的词汇和表达,译员对要进行翻译的领域了解必须达到“专家”水平,才可以在同传过程中游刃有余,不被难住、卡壳,因此译员需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此外这种会前准备的过程往往工作量大,经常需要熬夜学习、看会议材料,对身体是极大的考验。同传过程中,由于译员需要同步翻译出发言人的内容,不能出现明显和较大的错误,并且还可能面临很多不好的情况,比如译员提前拿不到发言材料、发言人语速快、口音重、跑题等,现场设备故障听不到发言人声音等突发情况。译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大脑时刻都处于亢奋状态。对于专业同传译员来说,每翻译二十分钟就必须换人休息,但有些极端情况下,需要译员长时间工作,这一切都需要同传译员有强健的体魄。所以初学者每天都要进行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在同传这条路上走得更顺利更长远。

三、扎实的双语能力

同传译员需要用语言在与会各方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因此扎实的语言功底是不可缺少的。很多初学者,甚至有少数同传从业者的语言功底其实是不过关的。而有些译员,只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忽视了汉语语言能力的提高。作为同传译员或者学习者,必须把提高双语能力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扎实的双语能力,才是保障良好翻译的根本。如果英语能力不扎实,就有可能听不懂或者理解不了发言人说的内容,有可能看不懂发言材料,有可能翻译出来的英语不够流利、充满了语法错误;如果汉语能力不扎实,就有可能译出来的中文不够准确地道,翻译的四不像。

因此,同传学习者一定要重视培养提高双语语言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多阅读和收听地道的英语,努力使自己的英语阅读、口语、听力能力提高不影响自己理解和交流的水平;也要多阅读优秀的中文书籍和文章,收看中文脱口秀或者辩论节目,提高自己的母语能力。有了扎实的双语能力,进行同传工作时才能不被语言本身所束缚。

四、“一心三用”

同传是在双语间进行即时转换的过程,在只有两三秒的时间差内,译员要一边听发言人讲的内容,一边要进行理解和转化,一边还要地道流利准确地翻译出来。这一过程是让很多初学者望而却步的过程。在同传学习期间,大多数学习者都面临这一难题,即“一心不能三用”,大脑分配不好,往往是翻译前半句的时候没记住后半句话,一边翻译,一边落掉内容,一路磕磕绊绊,造成语义和内容的不连贯,听众听得云里雾里,译员自身的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若要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平时可以多做一些跟读练习,尽量把跟读的时间间隔拉长,一边跟读,一边可以在纸上做一些加减法之类的练习,锻炼自己分配大脑的能力,长此以往,必定能达到“一心三用”的目的。

五、顺句驱动

由于同传的即时性非常强,几乎是和发言人同步翻译,最多有半句的时间差,译员不可能做到像笔译那样,掌握了一整句话的内容后,再进行翻译。同传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译员绝不可能翻译的时候进行句子的大幅调整,使得翻译像笔译那样优美。但同时也正因为这一特点,对于同传译员的翻译质量要求也就没有笔译或者交替传译那样高了,同传的时候只要能做到“信”和“达”便很出色了,即忠实原文,表达流畅。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译员可以在同传练习的时候把发言人说的长句子拆成两三个简单句来翻译,多使用一些连词或者虚词,使译语更连贯。因为同传和视译都强调顺句驱动,所以同传学习者可以多练习做视译,来熟练掌握顺句驱动的技能。

六、团队合作、保密意识

除了极少数情况以外,同传都是两人或三人为一组进行的。要把同传的工作做到顺利有序,必须和搭档配合无间。在换到搭档翻译的时候,也不能完全放松,要帮助搭档处理突发情况,及时帮搭档查找生僻词汇和概念,交接的时候也要配合默契,不能出现内容断档或者语气突兀的情况。在同传学习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和搭档的默契度,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和督促,共同提高,最终实现1+1大于2的状态。另外,保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为客户翻译的过程中,要讲究诚信,替客户保密,不外传客户和会议资料,只有征得客户的允许才能进行录音等,这是作为一名合格译员必备的重要职业道德素养之一。

七、结语

综上所述,想必读者已经对同声传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上皆为笔者对个人的学习及实践经验的总结,看似有要求若干,容易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各行各业的成果又未尝没有历尽艰辛?做一名合格的同传译员定要克服以上重重困难,提高作为译者的多方面修养,树立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态度,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对听众负责,对自身肩负的译员使命负责。

参考文献:

[1]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仲伟合.英汉同声传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