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琳
在所有动物里,蚊子对人类危害最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蚊子是人类第一大致命动物杀手。蚊子身上携带多种细菌、病毒,被咬之后如果出现红痒之外的症状,就该及时就医。
有的症状要在两天甚至两周后才出现,如打寒战可能得了疟疾,关节疼可能是基孔肯雅热,嗜睡则可能感染了乙脑病毒。
疟疾
它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和艾滋病、结核病一样的三大危险疾病之一。全球每年有几十万到上百万人死于疟疾,在我国主要是中华按蚊传播该病。
登革熱
致死率在15%~50%。主要发生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由白纹伊蚊,也就是常说的花蚊子来传播,且在每年6—11月多发。
虽然在北方较少,但只要有蚊虫叮咬,就有得登革热的可能。
基孔肯雅热
这是一种外来病,初期症状跟登革热很像,但除了高烧有皮疹外,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关节疼痛,其对关节的伤害极大,几个小时就能让关节丧失功能,也是由白纹伊蚊传播。
乙脑
儿童是主要受害者,多发生在夏秋季,主要由三带喙库蚊传播。
蚊子叮咬猎物时会释放唾液,其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液凝固,便于吸食。
抗凝剂主要是一种蛋白质复合物,注入人体后会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组胺,让血管扩张、皮肤发红,血管通气性升高,局部长包、变痒。
有些人被咬后包会很明显,有些人却不明显,并且很快就能消失,这主要和抗凝剂的浓度以及人的体质有关。
蚊子的种类不同,唾液中抗凝剂的浓度也不同;叮咬时间越长,释放的唾液也越多;敏感体质的人,对蚊虫叮咬的反应也更明显。
被蚊子咬的包越挠越红肿,这是因为抓挠使皮肤里的感染物(蚊子唾液)扩散,引发更大面积的炎症免疫反应,若发生感染,后果更加严重。
如果难以忍受瘙痒,可以用香皂水、淡盐水、花露水、风油精等进行止痒,冰敷也能有效解痒。
蚊子活跃的高峰期大致在每年6—9月,最适宜生存的温度为26~28?℃。蚊子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活动,还具有趋化性,对某些化学物质有一定的趋向和忌避反应。
天气闷热或下雨前,湿度大、光线弱,人体分泌出的汗液和化学物质因闷热不能迅速挥发,这些条件对蚊虫都有诱集作用,让其“闻风”而来。
人饿了就想找东西吃,蚊子也一样,饿得受不了时攻击性特别强。
研究发现,蚊子在一天中有两个攻击高峰:清晨至上午9时和傍晚6时左右。
由于蚊子有趋光性,夏季天亮得早,而且外面比室内亮度强,所以蚊子会趁这个时间觅食。此时,可打开窗户把蚊子放出去。
下班回家开门前先四处看看,观察身上和周围有没有蚊子,拍打拍打衣服再进门。日落前将家中门窗关好,防止开灯后蚊子飞入室内。蚊子最多的地方就是草地、树林和水边,一早一晚最好远离这些区域。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两个人,一个人被咬得满身包,另一个人却没什么事。有些人自嘲说:“只要有我在,蚊子就不会咬别人。”
这是因为,蚊子凭借身体上的感受器,接收人体散发的热量、挥发的汗味、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某些分泌物等信号。所以,蚊子也有其钟爱的目标。
呼吸快的人
二氧化碳是蚊子定向的气味源,50米开外就能锁定。体重过重和肺活量大的人,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更受蚊子青睐。
孕妇在妊娠后期,呼气量比非妊娠女性高21%,呼出的潮湿气体与二氧化碳对蚊子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爱出汗的人
汗液中含有大量氨基酸、乳酸及氨类化合物,容易被蚊子锁定。因此,毛孔大和本身就容易出汗的人最好勤洗澡。
新陈代谢快的人
这类人会生成更多的三甲胺,该物质对蚊子有很强的吸引力。
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皮肤比较娇嫩,新陈代谢旺盛,汗液挥发快,因此常挨蚊子叮。
穿深色衣服的人
蚊子一般栖息在黑暗的环境中,深色衣服正好符合其视觉习惯。夏天穿深色衣服吸热,让人体温升高,也容易招蚊子,所以建议夏季多穿浅色衣服。
常化妆的人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大多数发胶、护手霜、洗面奶等化妆品都含有硬脂酸,对蚊子的诱惑力非同寻常,所以化妆的人更受蚊子欢迎。
喝酒的人
研究发现,在室外喝上一两杯啤酒后,被蚊子叮咬的概率会增加15%。科学家分析指出,饮酒后的体味改变和呼吸变化,会让人们更易招蚊子,且饮酒会使身体防御蚊虫叮咬的能力下降。因此,建议喝啤酒时,最好做些充足的防蚊措施。
一旦被蚊子咬了,需要分三步来应对。
刚被叮咬时
蚊子叮咬会引起皮肤红肿、瘙痒,此时切忌乱抓乱挠,否则会导致组胺释放,让人感觉更痒,还可能造成感染。
建议用冰块冷敷或轻轻拍打被咬处,再涂上清凉油等外用药,清凉感可压住痒痛感,其中所含的成分对缓解红肿、瘙痒效果很好。眼周、鼻孔、口唇等部位的皮肤,以及有伤口处禁用。
如果是孕妇或孩子,最好用肥皂水、芦荟汁冲洗,既能中和酸性毒素,又不至于伤害身体。
局部起大包
如果局部形成较大肿块,可适当选用艾洛松等激素软膏,但最好采用点涂、薄涂法,一天内不要超过两次,连用不超过3天。
腋下、颈部、膝盖后窝、大腿根部等地方,最好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有些人被蚊子叮咬后,肿块四五天都下不去,可能是对蚊子的毒素过敏,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同时用3%的硼酸液冷湿敷,或将1片扑尔敏用清水化开,反复涂擦患处,每天3~5次。
红肿发炎、破溃
婴幼儿皮肤比较娇嫩,被蚊子叮咬后由于瘙痒难受,很容易被抓破而引起感染。
有些儿童抵抗力弱,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皮肤抓破后有轻度感染者,可使用红霉素软膏、金霉素眼膏或浓度为1%~2%的龙胆紫等药物涂抹,可预防严重感染。
一些过敏体质的孩子,还可能在蚊虫没有咬到的地方出现红肿大包,必要时需及时就医,口服开瑞坦糖浆等抗过敏制剂,结合抗过敏治疗。
个别化脓感染者,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肿得很大,伴有发烧、寒战,除了处理局部脓肿,还要遵医嘱服药,可口服或静脉注射头孢一代或二代抗菌素。
想要避开蚊子的叮咬,根本办法就是减轻身体散发的“气味”,可以适当涂抹防蚊液、花露水进行驱蚊,运动后应尽快洗澡,天热流汗多,要及时用纸巾、手绢擦去汗液等。
蚊帐
蚊帐经济实惠,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最好是选用拉链蚊帐,密封性好,蚊子进不来。
蚊帐使用起来会有一种闷闷的感觉,且蚊帐内的空气不太新鲜,蚊帐空间狭小,要特别注意不要紧贴着蚊帐睡觉。
橘红灯光
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或用透光的橘红色玻璃纸套在灯泡上,开灯后蚊子会因惧怕橘红色光线而逃离。但光线不宜过强,否则会影响正常睡眠。
电蚊拍
利用高压静电来吸附蚊子并杀灭。每天天黑之前以及清晨,蚊子喜欢粘在纱窗、蚊帐或者墙壁上,这时利用电蚊拍可以有效地捕杀蚊子。杀蚊后要用软毛刷轻刷电蚊拍,不能用水洗。
要特别注意电蚊拍是通高压电的,不用时要把电池取出,避免孩子接触到。
电蚊香
电蚊香的驱蚊效果最好。使用电蚊香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最佳使用时间是在睡前半小时。家中有宝宝的最好趁宝宝外出时使用电蚊香,并在充分通风后再接宝宝回家。
花露水
花露水防蚊功能很显著,可以在外出时涂抹在外露的皮肤上,或者喷洒在床的周围。在被叮咬后还可用于消炎。但使用不要过量,否则容易刺激皮肤。
网上流传不少驱蚊偏方,真的靠谱吗?现为大家盘点关于驱蚊的种种谣言。
香油能驱蚊
夏季到来,朋友圈不断有人分享香油能驱蚊的妙招,把香油滴在手上,两只手抹一下,拍打在手和脚上。最后手上即使没油了,但还有香油的味道,蚊子都躲得远远的。
事实上,并没有科学依据证实香油能驱蚊。油性的东西都会产生油膜,相当于皮肤上产生了一层物理阻隔,蚊子不容易叮上。但时间一长,油腻感消失了,保护膜就会消失。所以,香油本身不能驱蚊,而油膜驱蚊的效果非常有限。更何况,油性液体涂在身上很不舒服,得不偿失。
喷驱蚊液等于喷农药
有传言说,“驱蚊液中含农药避蚊胺成分,喷花露水就是往身上喷农药。”
避蚊胺确实是美国农业部开发研制的农药,用于驱蚊已有近60年的历史。不过,抛开剂量谈毒性不科学。只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涂抹,就是安全的。
需要提醒的是,驱蚊液只可用于暴露在外的皮肤上,不能直接喷到脸上,不能接触伤口、眼和嘴,耳朵部位也要少用。给儿童使用时,应喷在大人手上,再涂抹到孩子身上。
驱蚊软件能有效赶走蚊子
据称,雄蚊子会不断发出求偶聲波,但已经受孕的雌蚊因为不想重复受孕,便会竭力回避雄蚊。驱蚊软件是利用这个原理,模拟雄蚊飞行时震动翅膀所发出的声音达到驱蚊效果。
但并非所有种类的雌蚊都会拒绝多次交配。而且,不同品种的蚊子,翅膀震动频率和声波频率范围有差异,所以软件模拟的声音很难对所有蚊子都有效。
此外,市面上的超声波驱虫产品也多半不靠谱。
被叮后抹大蒜汁有助止痒
有说法称,被蚊子叮咬后抹大蒜汁不但能止痒,还有助杀菌。
被蚊子叮咬后感到痒,主要是因为免疫系统面对侵入人体的异种蛋白释放出大量组胺,来执行防御任务。皮肤痒痛和起包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大蒜中没有能阻止组胺释放的成分,只是其中的大蒜素会产生辛辣刺激感,能转移对瘙痒的注意,但并不是真正止痒。
吃碱性蔬菜蚊不叮
有传言说,改吃碱性蔬菜,让体质和血液变微碱性,蚊子不爱叮。
事实上,所谓的碱性蔬菜和碱性食物并不能改变身体和血液的酸碱度。其实,只要血液的酸碱度出现微小变化,就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与紊乱,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这条传言从根源上就是错的。
此外,所谓的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及大蒜等有辛辣味的蔬菜,吃下后蚊子会远离你,也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