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一
摘要:东巴象形文字,是代表语言的符号,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接触到的实物与意象的形象化与抽象化的字符组合。东巴文产生于中国西南地区的纳西族,这种文字创始以来,有着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因其长时间为宗教使用,墨守成规,保持性强,使得近于原始的少数民族文字得以流传至今,且较为完整。本文将从东巴文象形文入手,通过与原始图画、甲骨文等古汉字象形文对比,使读者全面了解东巴象形文字中所展现出的民族性文化,梳理出东巴文在传承中所取得的突破成就,挖掘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价值。
关键词:纳西东巴象形文;传承;发展。
一、东巴文简介
云南东巴文是云南纳西族人千百年来创造的智慧结晶,被称为活的文化形态,是随着纳西族历史发展而逐渐演变而成的文化结晶。早在2013年7月,中国社科院就将纳西族东巴文及纳西族东巴原始文化列为中华重点保护的绝学之一。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东巴文字的创作来源就是如此。据说,在创作东巴文字时,纳西族先民通过观察自然万物,即天地、日月、山河、鸟石等,再对这些物体的外形进行一个大体的临摹,从而造型,创造了纳西东巴象形文。据记载,纳西东巴象形文由1400多个东巴单字组成,这些文字不拘于形式,词语丰富,能够记录事件,表达感情,亦能吟诗作文,其文字形态中更能看出从人类文字从图像图画到表意表音的演变过程。因此,更因为他是目前人类唯一保存和完整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所以东巴象形文字又被称为“活的象形文”。
东巴文的传承形式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先是从最初的再木头、石头上刻画记号图像,后逐渐发展到刻画一批具有固定的图像符号,再到后来的图像可以记录复杂事件,表达细腻感情,直到最后的可以记录长篇著作。东巴文字发展至今,其研究和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与此同时,东巴文化的传承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见,保护与传承东巴文化,任重道远。
二、东巴文比较
(一)与原始图画比较
原始图画指的是原始人为了记载重大事件,传递信息,抒发感情等,在艺术中的完美表达形式。原始图画具有语言所没有的“记录”功能。尤其是在原始社会时期,文字还没有被创造下来的情况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交往开始变得越来越广泛,绘画等简单的艺术形式,便成了人们交流的有效手段。
纳西族曾有个广为人知的传说:“相传‘一个汉族人,一个藏族人,一个纳西族人约好日期去找天神取经。但是纳西人丢在后面,没能取成经,便见山画山,见人画人,从而创制了东巴文。”虽然神话将此过程描述的过于虚幻,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但我们从中以及从考古中的大量原始图画和原始物件中也可以推断出——虽然原始图画与原始文字有着一定的差别,但是二者之间,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一定密切的联系。
下图中举例的一些象形字,我们通过它们的形体可以看出原始图画是东巴文的渊源物之一。(图1)并且,我们从《曼德拉山岩画》与东巴经《崇搬图》片段中还能看出,(图2)原始图画与象形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象形文字中带有着图画的某些特性,某些原始图画的绘画方法也在象形文字中大量使用。
(二)与古汉字象形文比较(以甲骨文为例)
我们将"日"、"月"及其衍生字进行比较:(图3)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东巴文与古文字字形虽然有些差异,但是却有着一定的共性——两者都是在以“日”、“月”为主体的基础上,增添构件组合而成的。但是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古汉字相比于东巴文要更为简洁化、符号化,造字更为灵活,由此可以说明,东巴文要比古汉字更为原始久远。
三、东巴文的传承与发展
(一)东巴文的发展现状
丽江地处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丽江古城的东巴文化才得以保留至今。政府对于东巴文化的发展也十分重视,现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丽江人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过程中。在丽江大街小巷可见众多东巴文化元素广泛地利用于包装、服饰、纪念品等产品上,纳西文化独特的民族文艺表演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东巴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给丽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东巴文化在书法艺术中的表现
从上述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巴文字与其他象形文字如甲骨文,金文等,在外形、构造方法等方面都大致相似。
虽东巴文字与其他象形文字两者之间有些许相似,但是文字的象形系统的最初创造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则诸身,远取诸物”,而东巴文字的象形系统则是“见木画木,见石画石,用图像的方法写成文字”。或许因为兩者创造方法较为相似,所以两者从形到义都有大多相似。
(三)在篆刻艺术中的表现
在篆刻艺术中,对文字的字体没有太多的要求,多是统一协调,符合文字字义,便可。倘若我们把东巴文运用于篆刻艺术中,相信也别有一种风味。
(四)在绘画艺术中的表现
就如上所说,原始图画与东巴文象形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差别。但现阶段,东巴文还处于图画时期向原始文字过渡的阶段,许多东巴文象形文还是一字一音,或者多字多音。很多东巴文象形文字形不稳定,书写自由,亦画亦字,这也充分说明东巴文与图画之间是没有严格差别的。
如今,我们将东巴文运用到绘画中去,相信也是点睛之笔。甚至可以借鉴到年华、民间剪纸中等,辅之以色彩。
(五)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启示
1.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东巴文象形文经历了1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有丰富的内涵,造型规律。东巴文象形文其本身就是一幅画,每个字都可以单独成画,都具有深刻意义与艺术特点。标志的设计追求简洁、美感与艺术,很多标志设计都是从一幅画,或者一个字,字母的意思中找寻灵感,亦字亦画的东巴文象形文如果经历再创造,运用于标志设计中,可以更简单明了地传递与表达信息,同时也不失艺术特色。
2.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就如上文所讲,东巴文字亦字亦画,可以单独使用,我们都知道,图形、文字、色彩是海报设计的三大元素。如果将东巴文象形文运用于海报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加画面中的趣味与视觉效果,只能传递出独特的民族韵味。东巴文象形文在海报中的运用具有相当大的美学价值与应用价值,相信不仅能在商业海报中脱颖而出,也能在学术上为海报设计上提供丰富的研究价值。
3.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如果我们运用东巴文图形化再设计的元素,制作T恤衫、环保布袋、马克杯等原创产品,或运用东巴文设计系列化的明信片、便签,书签,台历,笔记本等原创旅游纪念品,不仅美观大方还具有纪念意义与民族风情。
4.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东巴文象形文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原始美观,将其元素运用于包装设计中,可以增强产品视觉上的美观,凸显产品的独特性。并且,通过东巴文的设计元素在包装设计上传递信息,不仅能给人视觉美感,还能提升产品品味,更有利于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