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颖霞
摘要:由于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圆融性和可塑性,导致语文教学容易陷入困境,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教学智慧,并充分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改善教学困境、优化课堂教学。本文在分析语文教学困境的基础上,并结合具体的课例,作出充分做好教学预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适度开展课堂训练、构建和谐课堂气氛等四个方面的教学思考,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困境;教学智慧;教学效率
一、语文教学的困境
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圆融性和可塑性,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这导致了语文教学容易在教学方法的选取和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陷入困境。
一是教学方法的选取偏离学情,语文教师缺乏一定的语文教学智慧。纵观当前一线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往往随波逐流,或者为了方便,直接按照教学参考书中千篇一律的教学建议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的选取失误,导致偏离学情,影响课堂效率。
二是语文课堂的核心教学内容脱离主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的核心教学内容应该是学习并解决语言文字运用的问题。然而观察当前的语文教学,许多教师在核心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容易脱离主业,整节语文课不是为了解决语言文字的问题而是跑到文本以外甚至跑到课堂以外,把一节语文课上成了一节道德课、知识普及课等。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语文困境,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身是否具备一定的语文教学智慧,并巧妙灵活使用针对学情的语文课堂教学智慧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语文课堂中教学智慧的应用思考
语文教师具备了相当的教学智慧并内化于教师自身的信念、价值与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其价值,便要把这些语文教学智慧适当地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步骤和特点,认为语文教学智慧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应用:充分做好教学预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适度开展课堂训练、构建和谐课堂气氛。
(一)充分做好教学预设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首先,要立足教材,吃透教材,仔细推敲文本裂缝处、章法考究处,在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整体布局教学设计,把握好文本各个方面的联系。例如著名小语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古诗词《长相思》的时候,来回充分备课一百多遍,充分做好了各方面的预设。同时由于学情的不确定性,许多教学问题无法提前预设,此时语文教师更加应该在做教学预设时注意教学留白,留有余地让学生和自己发挥,如此,语文课堂张弛有度,才能更好把握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一是随意引申,跑到文本之外、跑到课堂之外,将语文课上成了道德课,历史课等等。二是教师罔顾文本解读的范围和解读的程度,任意解读文本,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一课里,在分析父亲攀爬栏杆这一人物动作的时候,部分教师将其解读为违法了交通规则,显然,这就造成了文本内容的脱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准度没有把握好,不考虑教材背景,不尊重作者情感和精神,不理解教材编者意图,容易误导学生的解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认真选取核心教學内容,不跑到文本以外。
(三)适度开展课堂训练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在课堂训练方面存在着“量”和“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语文课堂训练缺少一定的数量。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极力压缩教学内容,课堂训练就更加少之又少了。第二,语文课堂训练缺乏一定的质量。一些语文教师盲目将测验、小考等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训练的手段,这并不是真正有效的训练,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无效的课堂训练并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有课堂训练的智慧,适度开展科学的课堂训练,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构建和谐课堂气氛
语文课程还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语文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审美、道德等因素,使语文成为一门有温度的学科,其温度直接表征为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秋天的怀念》中,作者从生活细节入手,诠释了母爱的内涵。语言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情感真挚深厚。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文本,紧扣作者情感,依照文本脉络,层层深入分析,把学生引导进教师所创设的文本情境之中,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季玉珍.语文课堂中教学智慧的运用探赜[J].学科教学与成才研究,2019,2(5).
[3]陈仁龙.语文教学智慧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
[4]龚成,梁慧仪.运用语文教学智慧优化课堂教学[J].读与写,20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