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云
摘要:歌妓处于当时社会的底层,说不受世人重视,甚至是鄙夷,然而在柳永的笔下却成为了赞美、同情的对象,为她们吟诵、作词。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的形象和心态以及词人同歌妓的关系为内容的词。柳永现存的词中,其中歌妓词占有近三分之二,这些歌词大多记录柳永与歌妓们的来往、恋爱、娱乐和歌妓的生活与心理,柳永因歌妓词名气而大增,其词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叶梦得在《避暑录话》卷三中写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永词”。
关键词:歌妓词;原因;分类;影响
一、柳永歌妓词形成的原因
(一)世人狎妓游乐之风的影响
北宋时期,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得农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商业方面也是相当的繁荣。于是,自上而下弥漫着一种奢侈逸乐的风气。当时的市民皆狎妓饮酒,出入秦楼楚馆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与习惯,故风流成性的柳永也在其中。正是由于这种社会风俗的存在,让柳永能够接近这些歌妓,了解歌妓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由于歌妓行业的繁荣需要创作更多的新歌词来娱乐消遣,但是一般的文人不愿意为市井歌妓作词。柳永在多次科举考试中落榜,此时的他陷入经济的困境,需要赚钱养活自己。对于“自是白衣卿相”的才子只会创作,所以柳永与歌妓的合作一拍即合,自此开始了大量的歌妓词创作。
(二)柳永的音乐才华和浪漫天性使然
因为柳永精于音乐,其词音律谐婉。因此,“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可以看出,柳永在音乐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填的词在当时盛极一时,故歌妓主动与其交往,想得到柳永的作品。如果说科举上“偶失龙头望”的失落,生活上的捉襟见肘是其选择与歌妓的外部条件,那么天生的浪漫气质便是走上这条道路的内在原因。其词作中,时见以才子自居之处。他在所作的词中反复提及宋玉,自指之意不言而喻。自始以来,必然是才子与佳人相配。作为才子,自然需要佳人相伴,正如他在词中他写到:“美人才子,合是相知”,柳永与歌妓的交往中有种觅得知音的愉悦。北宋时期勾栏瓦肆空前兴盛,而柳永便是勾栏瓦肆文艺的爱好者。据记载,柳永在乡下读书时,在《眉峰碧》一词中领悟出作词的章法。此词是一首市井通俗词,尚未正式接触都市市井文化,便具有如此慧根与勇气,只能归于那浪漫的气质与天赋。一旦来到都市,对于市民文学的热情便显现出来。
(三)途受挫激发柳永的逆反心理,促使与歌妓往来
柳永出身于书香门第与官宦之家,从小受家庭的熏陶与教育,也是立志于仕途。谁知命运弄人,因言语不当,得了个“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头衔,自此便断了仕途之路。所作之词流传于各处秦楼楚馆,仕途失意的柳永找到了内心的归宿,便流连于歌榭舞坊之间。
二、柳永歌妓词的分类
在柳永的歌妓词中,对于这些底层的歌妓持有肯定的态度,认为她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如容貌美,心灵美,技艺之美等等,体现了柳永对于社会底层阶级的人文关怀。柳永的歌妓词按照内容可分为咏妓词、思妓词、悼妓词三类。
咏妓词首先是对歌妓外貌的描写与赞美,如脸、眉、发髻,肌肤等。柳永是一代文人才子,风流倜傥,自古才子多风流,而柳永也不在其外。
其次对歌妓的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赞叹。这些歌妓不仅容貌艳丽,更有令人称赞的歌艺、舞艺、填词等才能。只有如此佳人才能使柳永甘愿为之词。如:
第一艺:歌艺高超
《木兰花·佳娘捧板花钿簇》中佳娘拥有美妙歌喉,每每歌唱,都能技压群芳。柳永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佳娘歌艺之高超。
第二艺:舞艺精湛
在《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柳永同样用“昭阳燕”来衬托歌妓英英的舞姿。舞者舞步缓急有度,一顾一盼,一曲《霓裳羽衣曲》跳得风韵无穷。此处柳永还用“垂袖”、“莲步”等动作来写出舞姿的优雅与曼妙。回眸一瞬间,便使得“万人肠断”,舞已罢,情仍留,使观看者回味无穷,通过侧面表现观看者的神情来展现舞者技艺的高超。
第三艺:善于词赋
“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击梧桐·香靥深深》这是柳永对于歌妓善于词赋的评价,可以说评价十分的高,因为柳永用“悲秋之祖”宋玉来衬托这些女子的填词技艺。
再次展现了歌妓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有的词表现出歌妓想回归平常生活的愿望;有的词表现出歌妓对于爱情的坚贞;有的词则表达出歌妓对于情人的思念之情。
思妓词首先表现其与歌妓分开后对她们的思念之情,歌妓虽处于社会的底层,但词人视她们为知己、朋友,把她们赋予真正的人格。如:“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于倩街·前时小饮春庭院》
第二,则是明确表达自己对于歌妓的珍惜和永不抛弃之心。柳永虽不是社会底层阶级,但是屡试不中,让他心灰意冷。正好与歌妓在一起相互安慰、相互慰藉。可以说他们是同是天涯沦落人,那么惺惺相惜就在所难免了。如:“断不等闲轻舍。鸳衾下。愿常恁、好天良夜。”《洞仙歌·嘉景》
这些歌妓与柳永相互往来,早已结下深厚的感情,但由于歌妓的生活和精神方面的打击,很多歌妓早早的离开人世。柳永对此感到十分痛苦,于是创作了一批悼念词,如《秋蕊香引》,从时间的角度来感叹歌妓的命运悲惨,对于她们来说,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太过匆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柳永作为男性甘愿为下层歌妓代言,为她们倾诉不平、同情她们的遭遇、哀悼她们的逝去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显现着人性的光辉。
三、柳永歌妓词的影响
(一)对市民文学的影响
柳词对普通市民生活与心态的关注,在广大的市民阶级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市民如此倾倒与维护柳词表明他们从词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由于市民阶级接受了柳词,所以在当时的时调小曲、剧曲和散曲等多种形式的市民文学均受柳词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挂枝》、《打枣》,均以真率通俗的艺术风格为世人所喜闻乐见。柳词对于市民文学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当时的时调小曲,还表现在剧曲和散曲方面柳永多用俗语入词,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二)对士大夫文学的影响
首先,柳永的歌妓词突破了传统词的题材领域。柳永把创作的视角转向市民阶级,转向无人问津的歌妓,表达她们的喜怒哀乐和复杂情感。这样使文学的题材更加多元化,使受众的群体扩大。原先的文人作品只是在文人之间传唱,现在因为语言的明白如话,兼有雅俗,使得文人与市民阶级争相传唱与模仿。
其次,柳永的歌妓词铺叙的创作手法。铺叙也即是“赋”,多用“赋体”,进行铺叙,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与逻辑性。秦观作慢词受惠于柳永的铺叙一法,用五代词的文雅、含蓄来弥补柳永词的俚俗和显露,从而形成“情韵兼胜”的风格,同时利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使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师承柳永铺叙手法的还有词人周邦彦。周济云:清真詞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但是周邦彦铺叙并非平铺直叙,而是委婉曲折,可以说是对柳永铺叙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柳永一直怀有积极入世的志向,而然追求浪漫放诞生活的性格,又使得他的仕途及其坎坷。因而他的许多词都表现了他对于功名的追求和仕途失意的慨叹,所以柳永作品中自我成分与情怀比重较大。在主体意识方面,后期的苏轼词表现得更为强烈。在苏轼的词作中多次出现第一人称“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我欲乘风归去,犹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可以说苏轼也在一定程度上受了柳永的影响。同时,柳永大力变革宋词的精神也使苏轼受到鼓舞,所以苏轼能够形成“以诗入词”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