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反洗钱会计的经济学基础

2019-08-27 07:24周怀忠
商情 2019年33期

周怀忠

【摘要】反洗钱会计信息决定着反洗钱工作的成败。反洗钱的实质是打破洗钱形成的利益关系格局,因此反洗钱必然受到既得利益阻碍。科学合理的反洗钱收益分配机制和反洗钱成本负担机制是反洗钱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条件。

【关键词】反洗钱会计 经济学基础 收益分配机制 成本分担机制

引言:构建反洗钱会计必须充分考虑洗钱和反洗钱的博弈中涉及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才能有效完成为反洗钱服务的任务。

一、反洗钱会计的经济学基础

(一)洗钱与反洗钱的外部性问题

近年来各国都在进行反洗钱活动,但长期进行的反洗钱活动不仅没有抑制洗钱犯罪这一行为,这一行为仍在不断增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洗钱和反洗钱的外部性问题。

1.洗钱的外部性问题

洗钱收益合法化是洗钱犯罪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洗钱过程中,洗钱犯罪人通过各种洗钱渠道掩护非法资金的流动,中间的洗钱渠道就可以获得部分收益,由于目前法律的不健全性,导致其中被动的洗钱者逃过了法律的制裁,客观上造成了洗钱的外部收益的合法性,这就使得洗钱犯罪不断增加。洗钱的成本主要分为法律的制裁和造成的社会危害成本两部分,由于法律的不健全导致部分洗钱者可以逃脱法律的追究,这就造成了自我约束的失效;而洗钱的社会危害成本也会造成自我约束的失效。就想一些国家不在乎洗钱对其他国家的危害,反而从洗钱中获取收益。

2.反洗钱的外部性问题

反洗钱主要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的安定,政府作为其中主要的机构,承担着反洗钱的责任,所以说反洗钱是一种公共物品。在反洗钱的活动过程中,如果政府或者金融机构的成本或收益结构不合理,就会打击政府反洗钱的积极性。目前我国的反洗钱活动所得都归国家所有,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反洗钱的效率一直处于低谷状态。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是反洗钱失效的另一重要原因。这一不对称问题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洗钱者与反洗钱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反洗钱系统内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两者都加大了反洗钱的难度,从而降低了反洗钱的效率。

洗钱者与反洗钱机构所处的位置不同,洗钱者较反洗钱机构来说处于相对隐蔽的位置,对洗钱活动很是有利,而反洗钱机构则处在不利的位置,这一差距就使得双方对信息的掌握程度相差较大,从而影响了反洗钱机构对信息的判断,也就加大了反洗钱工作的难度。反洗钱会计主要就是解决洗钱者和反洗钱机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反洗钱系统内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与各金融机构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导致信息不能共享或者不能及时共享,这种不及时就使得反洗钱工作效率的低下,甚至可能导致反洗钱的失效。

综上所述,这两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都会导致反洗钱的失效,对此,最主要的解决措施就是构建反洗钱会计,构建一个完善的反洗钱系统,会计作为其中的传递者,可以准确、系统的反映核算对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经过及结果,从而为需求者提供健全的信息资料,能够有效缓解洗钱者和反洗钱机构之间以及反洗钱系统内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反洗钱会计的理论框架

(一)反洗钱会计的概念

反洗钱会计主要是指运用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对洗钱者和洗钱机构引起的资金运行進行调查研究,从而健全反洗钱信息系统。

(二)反洗钱会计的目标

反洗钱会计的目标就是为反洗钱服务。具体目标主要包括识别可疑交易和情况,提供反洗钱方面的信息,对可疑情况进行调查,健全反洗钱机制,记录各种洗钱犯罪的证据,还需要具体反映反洗钱工作的成果。

(三)反洗钱会计的对象

反洗钱会计的对象是洗钱者及洗钱犯罪活动的资金运行过程。所以反洗钱会计主要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可疑交易和可疑情况,并对可疑交易进行记录和调查,为相关预测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反洗钱会计也可以反映反洗钱工作的效率,核算反洗钱工作的收益和成本,从而提升反洗钱工作整体的有序性。

(四)反洗钱会计的程序

1.识别

作为反洗钱会计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检测系统对可疑交易进行动态识别,从而为反洗钱机构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

2.调查

调查工作是反洗钱会计程序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反洗钱工作需要对可疑情况进行具体调查,在这一阶段可以运用监管部门来进行调查,并对这一可疑情况进行严密的动态跟踪调查,从而寻找洗钱犯罪的证据。

3.记录

这一阶段主要是将前两个阶段所掌握的会计信息进行细致的记录,将犯罪证据记录并进行整理分类,以便日后查找使用。

4.报告

报告是反洗钱会计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反洗钱会计只需要将前面所掌握的洗钱犯罪证据进行整理并汇总,写成报告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

结束语:反洗钱会计的构建有利于反洗钱工作的推行,可以提高反洗钱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范克新.肖萍,团体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张林,马旭东,党鹏,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与建设[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3]王瑶,李刚.拓展心理教育平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