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豆作为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用、饲用、工业等方面,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北方在种植大豆过程中虫害问题逐渐严重,对北方地区的大豆产量造成了极大地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北方大豆虫害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能够综合防治虫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北方大豆;虫害;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715050
引言
虫害对大豆的影响十分恶劣,其不仅会影响大豆的产量,还会成为大豆产业持久长远发展的阻碍因素。对于北方大豆来说,其常见的害虫主要有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地老虎、草地螟、蛴螬等,根据这些常见害虫的发生规律或者生活习性等方面,可以制定出不同的防治方法来有效防治北方地区大豆虫害问题。
1 大豆食心虫
1.1 形态特征
大豆食心虫在完全长成后可以达到5~6mm长,成虫时期翅膀展开可以有12~14mm,整体颜色大多为黄褐色或者偏暗的褐色。大豆食心虫前端翅膀大概有10条较短的斜纹,呈黑紫色,其外端内侧的中间部分呈现为银灰色泽,且分布3个纵向排列的紫色斑点。雄虫的前端翅膀颜色较浅,有1根翅缰分布,腹尾较圆滑。雌虫的前端翅膀颜色相对较深, 有3根翅缰,腹尾处较尖。
1.2 生活习性
大豆食心虫虫害1a发生1次,幼虫虫体大多在大豆田和周围的泥土中过冬。大豆食心虫成熟后飞翔能力有限,上午多选择在豆叶的背面蛰伏,受到惊吓会短距离飞行。开始时虫体大多为雄虫,之后雌虫逐渐增多,直至达到平衡。
1.3 防治方法
大豆食心虫可以选用农药防治、食物防治或者药剂防治。在农业防治方面可以选用抗虫品种,比如光荚大豆品种等,另外是注意合理轮作以及豆田翻耕等问题;利用生物防治,考虑到赤眼蜂可以对大豆食心虫有较高的寄生可能性,所以在排卵期把赤眼蜂放归到豆田中,能够有效的降低大豆食心虫的数量。赤眼蜂的释放量达到30~45万只/hm2为佳,可以降低豆田损失40%以上;利用药物防治。在食心虫成虫后,每667m2豆田用秸秆制成20cm长短的药棒,在其上灌足80%稀释度的敌敌畏乳油100~150mm左右之后,放置40~50杆到田中[1]。
2 大豆蚜虫
2.1 形态特征
大豆蚜虫体型较小,头部和胸部呈现黑色,触角较长,腹部筒状且为黄绿色,尾片为圆锥形,上有长毛7~10根,身体末端圆润。
2.2 发生规律
大豆蚜虫将卵产在枝条的缝隙中过冬,5月中旬过后会对大豆的幼苗造成损害,在大豆开花期间有较大的损害,开花期间的损害是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
2.3 防治方法
大豆蚜蟲需要进行农业防治,比如,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这样可以减少大豆蚜虫的虫源;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来防治大豆蚜虫,例如:用20%虫霉水乳剂100倍液防治大豆蚜或者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蜂等生物措施来防止大豆蚜虫对大豆造成的损害,控制效果能够达到100%[2]。
3 大豆红蜘蛛
3.1 发生规律
大豆红蜘蛛的成年个体有0.3~0.5mm长,总体呈红褐色。红蜘蛛雌虫尾部较长,体背分布刚毛且两侧有黑斑;越冬雌虫朱红色有光泽。雄虫多为紫红色或浅黄色,体长较雌虫短,身体为梨型。
3.2 生活习性
雌虫选择在缝隙、草根底部过冬,到第2年的4月中旬后活跃起来,先在杂草上繁殖,至6月转移到大豆植株上,随着温度升高逐渐蔓延来,气温降低后数量减少,到10月份准备过冬。
3.3 防治方法
可以利用农业防治,比如,通过施足底肥,增加磷钾肥,后期不脱肥,对杂草要及时进行清除,干旱时注意浇水频率,水田和旱田轮流耕作为佳,降低病害率;利用化学防治,用灭螨净、二氯杀螨醇、克螨特乳油、扫螨净等化学制品,在经过合适配比后洒入豆田之中,都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 地老虎
4.1 形态特征
地老虎成虫体长为16~23mm,翅展42~54mm。雌性地老虎触角为丝状,前端翅膀呈现黑褐色,内外横线都是双曲线分布。
4.2 生活习性
地老虎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存。在沿河、地势低洼地及地下水位高、耕作粗放等区域虫口密度大。在春季,田间的蜜源植物的地区发生较为严重。凡是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的土壤更适宜于地老虎的虫害发生。
4.3 防治方法
利用化学防治可以达到有效的防治。例如:用50%辛硫磷乳油拌细砂土或者可用80%敌敌畏或50%辛硫磷兑水6000~7500kg灌根,均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利用诱杀防治的方法。由于地老虎具有趋光性等特点,所以在地老虎成虫的盛发期间,利用黑灯光或者糖醋液进行诱杀[3]。
5 草地螟
5.1 形态特征
草地螟的成熟个体颜色为浅褐色,身体长8~10mm,前端翅膀的外侧有浅黄条纹,翅膀中央有一块深黄斑点,顶角的内端同样有颜色较浅的小斑点分布。后端翅膀偏灰黄色,有和翅膀相平行的波浪纹2条。
5.2 生活习性
草地螟的成年个体对植物的密集度、种类以及水分有较大的需求,需要大量的营养摄取,来保证繁殖力的提高。所以在成虫期内,蜜源植物和水分的多少会对草地螟成虫造成较大的影响。蜜源的植物丰富地区,或者地势较为低洼潮湿的地区,草地螟会有较多的数量。此外,沿江沿河流区域草地螟虫害也较为多发。
5.3 防治方法
对草地螟虫害的防范应该主要从药物防治入手,主要消灭草地螟的幼年个体,及时的去除田间杂草,达到消灭草地螟虫卵的目的。另外,还要挖沟渠防虫,及时洒药避免幼虫随着温度迁移进而损害豆田。对于草地螟的幼虫聚集区应该重点防治,设立应急区用药物进行防治[4]。
6 蛴螬
6.1 形态特征
蛴螬的形态较为肥张,體型上多为弯曲的C型,颜色大多为白色,也有黄色个体。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身体较为柔软,有皱褶分布,体表有毛。头部呈圆形,呈现黄褐色,左右两端有对称的刚毛,根据刚毛数量是进行辨别种类主要的方法。
6.2 生活习性
蛴螬的幼体和成体都在土中度过冬季,1~2a繁衍1代,成虫白天蛰伏在泥土中,晚间开始外出觅食。蛴螬的幼体长期在泥土中生活活动,其成活数量与土壤的温度息息相关。当地表下10cm的土温达到5℃,幼虫会到地表活动,13~18℃最为活跃,当温度达到23℃以上时,进入土层深层活动,等待秋季温度再次下降时迁到地表活动。
6.3 防治方法
防治蛴螬可以利用农业防治的方法来进行有效地防治。可以水田和旱田轮流耕作,或者在作物生长期合理的进行水流浇灌。另外对施肥也要注意,不要使用没有完全腐熟的肥料,种植期注意精细耕作,及时的除去杂草,清理土壤。对于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等物理方法,来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5]。
7 总结
目前虫害问题是北方地区大豆面临的主要问题,想要有效的解决虫害问题,就需要针对常见的害虫,制定出综合防治措施,并有效地落实在各个种植地区。通过对虫害问题的不断治理,不仅能够提高北方地区的大豆产量,还促进北方大豆产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维良,赵开兵,王路路,姜磊,王月英.2017年度宿州市大豆生产情况调研[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41-42.
[2] 刘思博,殷国梅,高博,等.内蒙古草原虫害防治对策及效益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38(12):55-65.
[3] 宋若鹤,王永祥,苏冠朋.大豆虫害综合防治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7(13):70.
[4] 刘文萍,吕伟,任果香,等.干旱春播区芝麻“一病三虫”的发生规律[J].甘肃农业科技,2017(01):29-34.
[5] 杨凌舒. 整合作物资源 调整种植结构 保障大豆面积、产量 每666.7m2再增产100kg粮食与效益[C].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第24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中国作物学会,2014:2.
作者简介:
王功(1969-),男,大专,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