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公司别患上“大企业病”

2019-08-26 02:43高之梁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9年2期
关键词:梦想文化企业

高之梁

中国经济发展四十年,诞生了无数的知名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从草根创业起步,一步步成为一个“商业帝国”,这是无数创业者的梦想:谁不想把自己的企业越做越大呢?谁不想成为百年老店的大企业呢?然而,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毕竟是少数,马云说,90%的中小企业都是死在内部管理上,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小企业患上了“大企业病”。

“大企业病”的主要表现

什么样的企业算是大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5月22日发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大型工业企业的划分标准为:销售额3亿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亿元及以上,从业人员2000人及以上。

除了一些老牌的国有企业,相信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从几个人、几十个人起步的,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努力,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企业”,一些“肥胖性”导致的疾病也随之而来。首先就是机构臃肿,具体表现为:部门设置过多,层次增加,多重领导,流程繁琐,二线人员人浮于事。导致不赚钱的人太多,且职责不明,审批繁杂,行动缓慢,效率降低,内耗严重;并且高层所获信息失真,反应迟钝,管控弱化,执行走偏。

其次是形式主义,具体表现为:公司会多,考核指标多.员工填表多,上级讲话多,本来是实体企业,应当把主要时间用在干实事儿、多赚钱上,结果层级多,效率低,规章制度本本册册不少,应付上级检查和面子工程挺多,对市场的反应越来越慢,解决消费者投诉越来越迟顿,形式主义害死人。

第三是企业大了逐渐失去创业“初心”。企业有一定发展之后,管理者和老员工在创业阶段形成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平等团结、谦虚谨慎的作风,渐渐消失;等级观念、攀比享受、铺张浪费、骄傲自满的习惯,开始滋生。而有的创业公司,一开始就没有形成艰苦奋斗的创业文化。张朝阳曾经反省搜狐的衰落,“我的管理模式也很有问题。一个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没有创始人盯着就散架了,因为创新来自于创始人的冲动和激情。当时我对产品技术不够重视,也不够勤奋,只是飘飘然享受自己”。有一天晚上,张朝阳在酒吧唱歌,马云因为收购雅虎也在北京,于是张就叫他出来玩。结果马云夜里12点才过来,待了半小时就走了,因为他还要回去接着干活。

“大企业病”的两类成因

这个病是中小企业的疑难杂症,是长期以来的通病,多年来,人们也一直在分析病因,尋找对策。当然,我们首先要弄清概念,在定义上形成共识才能共同面对。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大类“临床表现”:

一是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二是企业文化基因所致。

数年前,有个做基金管理的朋友在股票市场上挣得第一桶金后,加上自己特有融资能力,筹得一大笔钱,成立了一家航运公司。开始只有十几个人,但也是照着大公司的组织架构,设立了十分“健全”的各种管理部门,创业者自然都是“封官加爵”,没过多久各部门就开始招兵买马,轰轰烈烈组建自己的团队,热热闹闹配备各种办公设备,没几个月钱就烧完了,骨干很快流失,不久关门大吉。这种现象近几年在互联网公司特别常见,本来有个潜力项目,可是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切实际的公司设计和浮躁心理,都总是想着要成为第二个马云,或者急于在短期内就实现“挣它一个亿的小目标”,高举高打,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导致很多挺有“钱途”的创意最终都胎死腹中。

企业文化是经营思想和经营方法的母体,而老板的价值观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很多中小企业老板都有着浓厚的“中式”思维,好面子,讲关系,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建立‘入脉”上;而为了能攀附更高的权势,自己也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比如办公室要租在豪华写字楼,购置豪华车,甚至还要招聘一些漂亮的公关小姐,架子拉得很大,无形中就增加了开支,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而公司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被忽视,最终,企业发展建立在了看似光鲜实则虚弱的泡沫上,公司越来越大,贷款越来越多,而利润却越来越少。

“大企业病”用文化“调理”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患上“大企业病”,有企业老板急躁、浮躁甚至投机的原因,但其实大多数企业的初衷是好的,是想要发展,想做大事,只是由于没有很好认清自我,在发展过程中偏离了方向。

在企业成长中“大企业病”在所难免,但也不可怕,只要管理者们学习正确的价值观与系统的管理理论,而这其中的核心要素,就是一直要坚守自己的创业初心,明确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文化”简言之就是某种价值观下的行为习惯。为什么有的企业文化能让员工知行合一自觉自愿努力工作,而有的企业文化却成了墙上的标语?

“十年企业靠制度,百年企业靠文化”。许多大企业只所以长寿,其根本动力靠的就是企业创立之初就确立的愿景和使命,一种外对社会、内对员工的现任感,从而保障每一个员工能为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真心尽力。

然而,多年以来,我国中小微企业普遍“短命”

平均寿命仅仅有2.5年,“一年起、两年兴、三年亡”的尴尬现象屡见不鲜,仅仅是因为文化的缺失吗?这只是表象,实际上则是企业的内在根本出现了问题。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创办京瓷至今已有60个年头,其实他在创业的第3年,也遇到过成长的烦恼和困难。京瓷的初心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的技术得以问世”。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在创业初期,员工都拼命埋头苦干。但是,长时间的加班和对公司未来的不安,导致员工大规模找老板交涉。稻盛饱含着诚意,与员工交涉了足足三天三夜,才最终打动了员工。

经过此事,稻盛意识到,公司的经营首先要保护员工的利益,只有为员工谋取幸福,员工才会死心塌地地跟着你干。

从那以后,京瓷也从一个以“让技术得以问世”为愿景的企业,转变为“追求全体员工幸福”的企业,从而真正明确了公司的经营理念,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员工踏实情愿地为企业辛勤工作,尽责尽心。

然而,为什么我们的许多企业虽然也奉行“为员工谋幸福”,但具体措施却无法落实呢?

他举例子说:公司有个高管想买一辆保时捷帕拉梅拉,但买不起,总是苦恼。稻盛对他说,我教你一招能买得起这个车的方法。从现在开始,你先不要再想这个车的事了,而是先去问问你手底下的员工,他们有什么梦想,然后,把他们的梦想当成你的梦想,一天到晚去研究怎么帮他们实现梦想。当你底下的员工大部分人都实现了梦想,你的这辆车自然就来了。

而反过来,如果你一天到晚注意力都在自己的那点事上,而不去关心你底下的员工。厚德才能载物,德不配位的人,目标往往难以实现。

通过这个故事,领导人可以想想,你的注意力有没有放在员工身上?

很多领导人之所以带不出团队,文化也落不了地,就是因为太自私自利。

自私自利的领导人,只图自己轻松,只为自己挣钱。知行不一,底下的人就不会服你,文化就只能变成标语。

企业老板存在的意义,就是实现员工梦想,员工的梦想实现了,企业能不健康发展吗?所以公司里面不论是老板,还是高管、中层,都应该建立起渡人之心,把所有的感情和热情,用来成就身边的人,大家成功,就是老板的成功。

猜你喜欢
梦想文化企业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谁远谁近?
梦想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