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一带一”建设推出一批“享有事实上国际地位的标准”

2019-08-26 02:43叶柏林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9年2期
关键词:一带规范标准

叶柏林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并称国际上制订国际标准的三大国际组织。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制订这些国际标准的具体组织机构,即: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多为发达国家所掌控,在传统的产业领域,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然而,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同时还存在另一种情况,他们虽然不是国际组织或机构,但由于多年技术积累的沉淀,或在这个行业内具有广泛国际的影响,其制订的标准,也往往被业内视为“享有事实上国际地位的标准”,这些标准的绝大多数也被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学会、协会和商会所垄断,如: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l)、英国协会标准(BS)等协会和团体标准就属于这种情况。

2018年春节后,中央电视台4频道,播出一组采访中国驻外大使的节目,其中,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中国在塞尔维亚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碰到的一个难题是,中国标准与欧盟标准的碰撞和不协调问题,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欧盟标准抵制中国标准。据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抵制或变相抵制中国标准的事屡有发生,甚至存在某些国外的政治或利益集团,借口标准问题抵制、拖延、刁难投招标建设项目。这种碰撞与抵制会随着我国外贸的增长,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会更加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许多建设工程堪称世界一流,而世界一流的建设工程需要一流的标准、规范相匹配和支撑。

事实上,研发和输出中国标准,与争取和建设精品工程同样具有战略意义。一系列先进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并被认可,往往决定工程建设投中标的成败,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制订和输出“中国标准”,这些标准都要纳入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难度很大:一是数量大;二是利益悠关方的协调难度大;三是时间会拖得很长,赶不上“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制订行业协会的团体标准,逐步使之成为上面提到的“享有事实上国际地位”,成为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忠诚度和权威性的标准。

二、具体建议

1、制订标准的范围。包括:中国水务标准(含自来水、污水处理、海水淡化)、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标准(风能、水力发电、太阳能、民用核能)、中国港口码头建设标准、中国高铁标准、中国桥梁标准、中国隧道工程标准、中国公路建设标准、中国大型公用设施(场馆建设、机场建设)标准、中国民用住宅工程标准、中国电力电网建设和运行标准、中国通讯建设标准、中国医院建设标准,中国跨海大桥建设标准和规范,运营和维修标准,等等。

在制订这些标准和规范中,还有以下三种情况要考虑,一是,由于传统的惯例和民族习俗上的差异,有些特殊的要求要尊重;二是,由于地域上的差异,如湿热地区、高温干旱地区、严寒地区对工程建筑的一些严格的要求;三是,根据国际间和区域内形成的一些协议,有关国家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这些都应系统地收集,并纳入到需要制订的标准的体系中去。

2、如何组织实施。这是一个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庞大的、系统的基础建设工程,需要“统筹规划、跨界联手、层次分明、综合配套”。

“统筹规划”。就是要制订一个具体项目的规划和进度,要像当年邓小平同志亲自关心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那样,按学科分类,一本接一本地出书。要像当年有关部门组织编撰《当代中国》的系列丛书那样,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出系列丛书,促进制订成多个系列“一带一路”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跨界联手”。需要标准行业的主管部门、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产业主管部门等联手,通过相关行业协会、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起来,统一领导、目标明确、专业分工、协同配合,在已有制订的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填平补齐,修订和升华。

“层次分明”。就制订每个行业的标准或规范而言,需要先制订标准体系表,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体系内涵盖了基础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建筑规范、验收标准等。

“综合配套”。是指对某项大型工程,要从该行业的标准体系内,选取若干个标准,形成综合化的标准化体系,以确保该工程项目,全过程、全要素都有标准作为依据。

3、建立“一带一路”标准数据库。为便于有关单位共享数据信息,似应建立标准的“一带一路”数据库,数据库还应收集第三国参与“一带一路”共建项目的标准、规范。当然标准中含有专有技术(专利)不宜公开的,可暂不列入。数据库可设在中国标准研究院标准馆或国家信息中心。

4、组织实施和经费保障。这是一个庞大的标准化规划,也是壮大我国“一带一路”软实力的重要技術支撑,需要有经费的支持和一定的组织形式,通过3——5年的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可完成这项工作。

最终,随着项目实践和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应用,逐步修订、补充和完善,获得“享有事实上国际地位的标准”,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夯实技术基础。

三、协同联手,尽早部署

在《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书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务之急是协调解决影响互联互通的制度、政策、标准问题”(p49页),他还指出“倡导交流互鉴,解决制度、政策、标准不对称问题”(p127页)。

总书记把解决标准不对称、不协调的问题,上升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当务之急”的高度。

有鉴于此,相关部门似应协调联手,如来不及做到制定全面系统的标准,也可按轻重缓急,急用先订的原则,在调研和协商的基础上,尽快作出部署。

附件:外媒高度关注中国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据《环球日报》的《环球网》报道,美国彭博社2018年5月7日的文章称:中国正在悄然制定全球标准。该网站还附上日媒对此关注的一篇文章。虽然,媒体对标准问题的报道,用词上不那么专业,但是,讲的问题还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三篇文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关于标准的重要性

美媒称:未来数年内,标准问题,将变得更为重要。

二、关于争夺标准的话语权问题

日媒称:中国或正在从“世界工厂”转变为“标准大国”。

三、关于“一带一路与标准问题

美媒称:随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中国正通过制订标准改变全球真正的版图。5月18日,《参考消息》报道,英媒路透社5月16日报道,中国标准落地非州,中国铁路技术在非洲得到肯定和积极的传播。

猜你喜欢
一带规范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