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忠
群山俯首,草木含悲。5月9日上午,我国工业战线的老前辈、现代企业管理的奠基人袁宝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惊闻悲痛至极,今已成隔世,再不能聆听先生教诲。
回想袁老的一生,是为党和国家、人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不懈奋斗的一生。袁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参加了建设新中国的整个历史过程。自1949年袁老调到东北工业部,投入到为刚刚解放的东北地区恢復工业生产。1950年以后,按照毛主席的要求,我国开始研究第一个五年计划。袁老组织编制了东北工业生产和建设计划,这是新中国最早的经济计划,为后来成功编制“一五”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特别是在苏联援助项目谈判过程中,袁老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到莫斯科参加了苏联援建项目谈判,直至1953年签订156项援建项目协议,他代表中方在民用项目上签字。在此后很多项目实施过程中,袁老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白山黑水、戈壁山川,选厂址、上项目、促生产。
我所在的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就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始建于1954年,坐落于东北工业重镇富拉尔基。
建厂伊始先后完成了我国第一台1150初轧机,第一台12500吨水压机等。在三年调整时期,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独立设计制造完成了2800铝板冷、热轧机和30000吨模锻水压机等一大批“国宝级”设备。期间,得到了袁老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袁老在重工业部工作期间,把矿山和轧钢作为“钢铁工业的两头”,特别是针对“大力发展轧钢生产”及“轧钢机的制造问题”等,从我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能修理就能制造”的逻辑,并以“蚂蚁吃螳螂”的道理,提出“用小机床加工大机架”等工艺。经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努力,我国一个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强的重型机械科研设计和生产制造体系迅速建立起来,这为新中国加速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袁老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主任期间,积极推进企业管理整顿。他强调,“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技术,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技术的高起点、管理的高水平和职工的高素质”“加强管理才是治本,是根本之道”。从很早的时候开始,袁老就特别强调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这些论述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进入80年代,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袁老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工作,以“扩权10条”和《关于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个文件颁发为标志,拉开了我国企业改革的序幕。袁老力推企业承包制和厂长负责制,厂长负责、党委保证监督、职工民主管理,并主持制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企业法》等。企业整顿和改革从1977年开始,经历了恢复性整顿、全面整顿和企业升级,到1988年国家经委撤销时结束,他始终站在整顿和改革的最前沿。
袁老在长期担任我国工业主管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的负责人期间,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袁老高度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90年代初就提出“市场观念,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竞争观念”“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并强调企业精神“一句话,发扬50年代精神、树立90年代观念”等。袁老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思想方法转化为系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建立和形成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我于1982年大学毕业,在冶金和重型机械行业工作近40年,期间得到了袁老的诸多关心、帮助和指导。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点点滴滴,思之情切。至今回想,无不令人动容。袁老生前高度重视提升企业管理和发挥企业家作用,在推动企业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创新等方面不遗余力。自2005年起,为了表彰企业家对推进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由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设立了“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我本人有幸于2012年荣获第七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
斯人已去,遗泽永存。秉承袁老遗志,继续不断前行,就是最好的怀念。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光明前景的伟大新时代,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民族装备工业,加快推进建设制造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不懈奋斗,不负袁老嘱托。
袁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作者系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