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勇彪
纪念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诞辰110周年
薛勇彪1,2,3
1. 中国遗传学会,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所生物学研究所,北京 100101 3.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北京 100101
谈家桢
(C. C. Tan, 1909~2008)
2019年是谈家桢先生诞辰110周年。谈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为中国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谈先生1909年9月15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本科毕业于东吴大学,硕士毕业于燕京大学,1936年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摩尔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谈先生于1937年回国后被聘为浙江大学教授,1952年被聘为复旦大学教授[1]。
谈先生一生致力于遗传学研究,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谈先生于1930年师从燕京大学的李汝祺教授攻读硕士学位,以瓢虫为实验材料进行鞘翅色斑变异遗传规律的研究。硕士在读期间,谈先生共收集瓢虫10 193只[2],对野外采集的瓢虫进行培养,利用杂交和统计学手段研究瓢虫鞘翅色斑的遗传变异,发现了瓢虫鞘翅色斑的遗传规律,完成了他的硕士论文《异色瓢虫生物学及其鞘翅色斑变异和遗传》。其中核心内容《异色瓢虫鞘翅色斑的遗传》(Inheritance of the elytral color patterns of the lady-bird beetles,Pallas)于1934年发表在杂志[3],提出决定异色瓢虫鞘翅黑边性状的遗传因子之间存在上位效应。
为进一步学习遗传学理论知识和技术,谈先生怀揣科学报国的理想,于1934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摩尔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他以黑腹果蝇为实验材料,开展了黑腹果蝇染色体结构分析和遗传图的绘制,这在当时是极其艰难的工作。谈先生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果蝇常染色体遗传图》,于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继续在摩尔根实验室从事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在摩尔根实验室期间,谈先生撰写论文10多篇。他利用唾液腺染色体技术绘制了黑腹果蝇常染色体的细胞图和遗传图;通过分析果蝇种内和种间遗传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异,揭示出种内种间亲缘关系远近与染色体结构差异大小存在相关性;利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发现了果蝇种间的性隔离机制是由多基因突变形成的[2,4,5]。这些研究成果为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4年,谈先生在瓢虫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观察到瓢虫杂交后代的鞘翅上同时显示父本和母本的显性性状,即“嵌镶显性现象”(mosaic dominance)。1946年,谈先生将他的这一重要发现整理成论文《异色瓢虫色斑遗传中的嵌镶显性》(Mosaic dominance in the inheritance of color patterns in the lady-bird beetle,)发表在杂志,正式提出“嵌镶显性理论”[6]。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当时被科学界公认为丰富和发展了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在国际遗传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遗传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谈先生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谈先生于1948年作为中国遗传学界的唯一代表出席在瑞典召开的第8届国际遗传学会议[4]。谈先生还是一位国内外遗传学社团的领导人,曾担任国际遗传学联合会常务理事,第15~17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主席和第18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主席。谈先生是中国遗传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中国遗传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第二、三届理事长,《遗传学报》和《遗传》的第二任主编[1,4,7]。他在担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期间,中国遗传学会于1998年首次成功申办第18届国际遗传学大会,提升了我国遗传学和中国遗传学会的国际影响力。
谈先生特别重视遗传学教学,开设了我国高校第一个遗传学专业[3]。谈先生治学严谨,注重人才培养。他曾邀请国外学者来中国进行分子遗传学培训,为中国开展分子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骨干。谈先生一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的弟子有多位已成为遗传学界的领军人才和国际知名科学家。
谈先生一生潜心科研,求索创新,为中国遗传学事业鞠躬尽瘁。在谈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让我们弘扬谈先生的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潜心科研,拼搏创新,特别是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推动中国遗传学研究快速进入世界一流,为实现中国梦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致谢
感谢《遗传》主编张永清研究员和中国遗传学会编辑部主任张颖编审对本文写作的贡献。感谢复旦大学卢大儒教授提供谈先生的照片。
[1] 赵寿元. 贺谈老百岁华诞. 遗传, 2008, 30(9): 1095– 1096.
[2] 谈向东著. 谈家桢和大学科研.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3] Tan CC, Li JC. Inheritance of the elytral color patterns of the lady-bird beetles,Pallas., 1934, 68: 262–265.
[4] 谈家桢, 赵功民. 中国遗传学史.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5] 谈家桢论文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6] Tan CC. Mosaic dominance in the inheritance of color patterns in the lady-bird beetle,., 1946, 31: 195–210.
[7] Xue Y. The Chinese garden of genetics—celebrating 40th anniversary of Genetics Society of China., 2018, 4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