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芸芸, 张彬钰
(陕西省安康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陕西 安康, 725000)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由肺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引起肺泡萎陷导致[1-2]。患病后,新生儿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及呼吸三凹征,部分严重患儿可出现呼吸衰竭及呼吸暂停等症状,可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3-5]。临床上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多以改善其肺功能与临床症状、促使其肺成熟度增加、减缓疾病发展为治疗目的。本研究探讨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200例。纳入标准: ① 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有关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标准; ② 均存在不同程度气短、气急、呻吟及发热等症状; ③ 患儿经X线胸片检查确诊; ④ 患儿及其家属自愿参与研究; ⑤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合并严重先天脏器发育不全; ② 合并畸形; ③ 抗拒或抵触治疗; ④ 参与其他研究者。采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男53例,女47例; 胎龄28~42周,平均(35.60±1.50)周; 出生体质量2 413~2 569 g, 平均(2 482.32±50.23) g; 剖腹产30例,自然分娩70例。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胎龄29~42周,平均(35.40±1.40)周; 出生体质量2 410~2 570 g, 平均(2 480.33±50.19) g; 剖腹产29例,自然分娩71例。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采用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将患儿置于辐射床上,采用鼻塞式流量CPAP呼吸机实施治疗,设定呼吸末的压力初始值为5 cmH2O, 流量设置为8~10 L/min, 氧浓度为50%~60%, 实际浓度可根据患儿病情及经皮血氧饱和浓度进行调整,必要时可经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以提高疗效。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日常保暖,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对于部分出血患儿,可给予维生素K1止血。同时,加强患儿血气指标检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治疗1周后开展随访,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给氧时间、住院时间、呼吸困难评分及pH值、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氧分压、呼吸流量峰值等肺功能指标变化。
治疗总有效率参照患儿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分为显效: 治疗后,患儿身体症状消失,呼吸平稳,血气指标均恢复正常,电解质紊乱现象消失; 有效: 治疗后,患儿身体症状有所改善,呼吸平稳,血气指标有所好转,经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异常阴影有所改善; 无效: 治疗后,患儿临床体征及症状无改善,经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异常阴影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6]。呼吸困难评分采用医疗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作为评定标准,评分范围0~4分,分值越低表示呼吸困难程度越轻[7]。
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本次研究数据。变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 无序分类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00%, 高于对照组的5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1/100), 为鼻中隔糜烂患者1例;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3/100), 为鼻中隔糜烂2例和鼻中隔坏死1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困难评分(3.32±0.15)分,高于对照组(2.53±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给氧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研究组pH值、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呼吸流量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多为早产儿[8-9]。研究资料[10-12]显示,肺透明膜病主要由缺乏Ⅱ型肺泡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而表面活性物质80%成分是由磷脂组成,可在胎儿发育20~24周内出现,在35周后可迅速增加,直至促进肺成熟。胎儿受早产、缺氧、低温、母体糖尿病、剖宫产及肺部感染等因素影响,可导致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从而引发疾病[13]。患病后,缺氧状态下机体代谢可导致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诱发肺血管痉挛,表现为肺部收缩、扩张时血流量发生阻碍,右心压力升高,严重情况下则会导致动脉导管再次开放,形成右向左分流; 而当进入肺部的血流量减少后,肺部灌注不足,对应血管壁可因缺氧渗透性增加而出现血浆外渗,形成肺透明膜。
表1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给氧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2组pH值、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氧分压、呼吸流量峰值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既往临床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多采用一般疗法、代替疗法、对症治疗及氧气治疗,其中氧气治疗为主要手段,有SIMV、CPAP两种呼吸支持模式。SIMV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经由气管插管实施给氧,具有直接、快速等优点,但建立气道过程中可能会对患儿呼吸道造成损伤。CPAP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通过实际需求利用正压气流系统辅助患儿呼吸,临床中多应用于呼吸中枢功能正常及可进行自主呼吸患儿的治疗[14-16]。
目前,临床常用流量CPAP呼吸机操作模式为鼻塞式。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中,采用CPAP呼吸机能够有效防止肺泡萎陷,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趋近于正常水平,并促进肺泡产生表面活性物质,以达到改善病情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采用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00%,高于对照组的58.00%,且治疗时间控制较好,有效减轻长时间治疗对患儿身心状态造成的不良影响,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及呼吸状态[17-18]。
综上所述,应用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安全、有效,能够短时间内维持其正常氧气供应,减少通气治疗对患儿造成的损伤,具有操作简便、无需气管插管、不影响喂养、呼吸道护理简单等优点,促进患儿的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