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伟中 王东海
制造业和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构建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依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行支撑,并且实现二者有机结合、互促互进和融合发展。201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2019年七大重点工作的首位。会议指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钢铁行业如何推进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助推钢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是一项全新的重要课题。
作为传统制造业和基础性原材料行业,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异常严峻。在环保约束、出口受阻、成本上涨、价格回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钢铁企业如何提高产线的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对用户的服务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竞争力,推进智能制造,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指出:加快推进钢铁制造信息化、数字化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支持钢铁企业完善基础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制造执行、企业管理四级信息化系统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建立大数据平台,在全制造工序推广知识积累的数字化、网络化。支持钢铁企业在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操作一致性高等岗位实施机器人替代工程。
推进智能制造可以提升钢铁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如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安全事故、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实现智能决策等。
2017年,奥钢联在多纳维茨附近新建的棒线材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该产线设计年产能55万吨,总投资1亿欧元,实行全自动化操作,仅配置了14名员工。浦项建立了智能工厂平台PosFrame,通过该平台,对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管理,通过有效分析,提高生产效率,预测产品质量,预防设备故障。与上述奥钢联、浦项等国外优秀的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人均劳动生产率等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装备水平相对较好,且许多企业已实施了好几轮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为后续实施智能制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电子与信息技术、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实施智能制造提供了技术可能。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政策指导下,国内钢铁企业在不同领域积极探索智能制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九个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见表1)。
今后钢铁企业要围绕数字化、少人化和智能化为目标,积极推进利用新技术推进智能制造。一是要充分注重数据分析和运用。数据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基础,必须要注重数据的挖掘和汇总分析,为发现产品质量缺陷进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发现用户需求、领导决策等提供支撑。实施智能制造的基础是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实施分类分析。钢铁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但在数据挖掘、分析和运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实施人工替代。在重复繁重的劳动中使用机器人、无人行车、无人仓库以及具备智能操作的产线,实现无人操作,减轻劳动负荷,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在流水线上实现个性化定制是工业4.0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推进智能制造中,必须要考虑客户的个体需求,通过智能制造项目的建设或改造,实施大规模柔性化定制生产。具备条件的企业,也可以与下游客户进行智能制造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建设,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能力。
表1 钢铁企业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实体产业和金融业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产业发展需要金融业提供支撑,金融业依托实体产业进行发展。从内部业务来看,大型钢铁集团内部业务单元多,部分单位存在阶段性资金短缺,需要向银行贷款的情况,其他单位同时存在资金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的情况,这样集团整体的利益得不到最大化,迫切需要设立内部金融单位,为集团各业务单元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以解决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外部政策和环境来看,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汇率利率变化等严重影响企业的稳健运营,在外部金融市场无法满足企业集团产业发展对资金与贴身金融服务需求的情况下,钢铁企业集团设立内部金融业务单元,从事资金管理、金融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很有必要。
钢铁企业可以按照产业为本、金融为用、产融有效互动的原则,设立金融业务单元,适度发展金融产业,主要的目标是为集团的资金缺口找到低廉的融资渠道,为集团的盈余资金找到稳妥的投资渠道,为成员单位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同时利用人才优势,为集团公司各成员单位在投资、融资以及并购重组等方面提供服务。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可以适度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获取投资收益。
目前,许多钢铁企业集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大都成立了财务公司、保理公司、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等金融和类金融公司,开展相关金融服务。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为例,2017年2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宝武将金融业纳入主业进行发展,目标是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平台化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为冶金及相关产业提供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资产管理和社会财富管理等金融综合服务,成为集团重要的支柱产业。中国宝武计划到2020年,产业金融板块力争实现管理资产规模超万亿,利润过百亿(见表2)。
中国宝武产业金融板块在做大现有业务的同时,同时为中国宝武各成员单位发展提供有竞争力的直投及投资咨询、融资及信用管理、并购及重组整合、理财及综合资管等服务,助力中国宝武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成功转型,成为兼具产业投资和资本运营功能的主流金融机构。比如,中国宝武成立的四源合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在2017年参与了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支持了中国宝武钢铁主业的整合,完善了其产业布局,助力了亿吨宝武战略目标的实现。
河钢集团也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先后成立河钢财务、河钢租赁、河钢保理、河钢售电、河钢碳资产券等金融和类金融公司、控股财达证券。2018年9月,河钢集团决定成立以数字经济为导向的“河钢供应链管理公司”,将河钢集团所属金融类和类金融企业纳入平台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并依托河钢供应链管理公司,基于上下游企业互联互通的产业生态圈,打造以数字经济为导向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通过这一平台,首先立足于河钢集团庞大的产业链资源,服务集团降本增效、金融创效。河钢集团计划到2025年,产业链金融板块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当然,钢铁企业集团在发展金融业务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一是偏离主业的风险。要防止偏离主业,或挤占主业业务发展资源发展金融业务,脱实就虚的风险。二是违规经营的风险。要防止踩红线,走边缘,违规开展金融业务的风险。
表2 中国宝武金融业务单元及定位
大型的钢铁企业集团,体量大,业务多,对上、下游产业贸易交易量巨大,所以贸易业务和物流业务也是钢铁企业集团需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目前的大型网路购物平台、如京东,淘宝等都难以满足钢铁企业的工业采购和销售需求。部分社会企业,建立了一部分网络平台,如找钢网等,但只是钢材的销售,且交易量较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大型互联网平台的运营管理的经验的积累,钢铁企业具备了建设大型网络平台的条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探索搭建钢铁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钢铁生产企业、下游用户、物流配送商、贸易商、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各类资源,共同经营,提升效率。
中国宝武旗下的欧冶云商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欧冶云商是中国宝武整合原有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相关资源,以全新商业模式建立的生态型服务平台,是集交易、金融、仓储、运输、加工配送、数据、技术、资讯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第三方B2B平台。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欧冶云商已发展成为大宗商品交易的服务者、基础设施的提供者,信用体系的构建者,有力推动了钢铁制造业的发展。2017年,欧冶GMV交易量达6815万吨,2018年交易量超过1亿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系统合作库1880多家,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物流服务网络。
钢铁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构建生态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同时认真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独立的网络服务平台,或通过其他兄弟企业已建立的平台开展业务,提高贸易、物流的运营质量和效率。
在钢铁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大大提高了运营和管控的效率。与此同时,钢铁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具备了对外输出的能力;所以,技术条件较好企业集团都成立了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作为业务运营的主体,将信息化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加以发展。中国宝武旗下的宝信软件在上交所上市;马钢集团旗下的飞马智科完成新三板挂牌上市工作;太钢集团旗下的信息与自动化公司被山西省国资委改组为云时代公司,重点发展政务云等信息产业;鞍钢集团和首钢集团的信息自动化公司业务规模也较大,在行业内有较大的影响力。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信息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钢铁企业以及其他制造类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将越来越多,钢铁企业集团内部的信息与自动化公司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1)研发集成工程技术,实现技术输出
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大型钢铁公司集团一般都配套有设计院,为钢铁主业进行工程设计。在钢铁主业发展的同时,设计业务也得到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企业集团大都将设计院改制为工程技术公司,在开展内部设计的同时,对外实施工程技术输出。随着《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的颁布,钢铁企业必须限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钢铁企业对于先进的环保治理技术有很强的需求,同时由于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成为了各行业的“先行者”,各钢铁企业集团的工程技术公司应当抓住机遇,开展环保技术研发,在满足钢铁企业需求的同时,同步向其他有需求的产业输出。
(2)发展城市服务业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部分钢铁企业已成为城市型钢厂。钢铁企业必须要有前瞻性,大力发展现代城市服务业,利用钢铁产业链、在污水处理、城市供热、城市绿化等方面为城市提供服务,实现与城市的和谐共融。也可以考虑设立产业园区,建立大型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基地,通过产业带动城市配套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对钢铁的需求也将达到历史峰值,未来钢铁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钢铁企业应积极贯彻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转型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从制造到“制造+服务”的转变,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