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珍 应孔寅
【摘要】目的:了解我縣中学新生结核病感染状况,为有效防控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非寄宿制初中新生体检询问肺结核密切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对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需要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高中和寄宿制初中的入学新生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以下简称PPD)强阳性者需要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结果:新生结核病症状筛查15586例,PPD筛查10267例,PPD筛查率72.40%,阳性2856例,阳性率27.82%,其中强阳性292例,强阳性率2.84%。胸部X光片检查,发现2例纤维增殖灶、1例活动性肺结核。结论:新生结核病筛查有助于筛查学生结核病,使其得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控制学校结核病的传播与流行。
【关键词】新生;结核病;筛查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病程长,传染性强等特点,学校属于人群密集场所,一旦发生活动性肺结核,易造成传播与流行。依据《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要求,我县对2018年入学的中学新生开展结核病筛查,现将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1.1调查对象
2018年平阳县人学中心新生共15586名,其中初一新生9640名,高一新生5946名。
1.2调查方法
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
1.2.1可疑症状筛查包括: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午后潮热、泛力、盗汗、食物减退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1.2.2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采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按照操作标准选取0.1 ml,即5IU皮内注射到学生左侧前臂内侧中上部1/3位置,于注射结束后48-72小时对结果进行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对注射位置硬结出现的纵横比进行测定。评价标准:硬结反应平均直径≥5 mm为阳性反应,硬结直径≥20mm或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者均为强阳性反应,即判定体内感染。
1.2.3胸部X光片检查:对PPD强阳性的学生行胸部X光片检查,异常者转诊至结核病定点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1.3数据处理
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及整理,在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各组间PPD试验结果比较采用xz检验。
2.1筛查结果
11586名学生中PPD试验10267名,阳性2856例,阳性率27.82%,其中强阳性292例,强阳性率2.84%,对全部强阳性学生行胸部x光片检查,发现2例纤维增殖灶及1例活动性肺结核。初一、高一学生PPD阳性率分别为31.49%,23.68%,强阳性率分别为1.61%,4.22%。高一学生PPD强阳性率与初一新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0,P<0.05)详见表1。
2.2男女生强阳性率
初一新生强阳性共127例,男女比值1:1.1,高一新生强阳性204例,男女比值1:1.4,男女生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本次筛查由平阳县卫生健康局和教育局负责组织、政策落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培训、技术指导,各乡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内中学新生开展结核病筛查工作。
本次筛查显示我县中学新生结核感染率27.82%,低于全国2000年全人群调查的结果(44.5%)。初一段新生PPD阳性率大于高一段,而强阳性率小于高一段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本次发现2例纤维增殖灶及1例活动性肺结核均为高一段新生,这与PPD强阳性率具有一致性。强阳性男女生比例为1:1.3,与相关报道一致,可能与女生成熟较早、户外活动少、体质较差有关。
本次筛查发现2例纤维增殖灶、1例活动性肺结核已转诊定点医院进一步检查,结果3例均为稳定型肺结核,不存在传染性,均可在校上课,要求定期复查。其余强阳性学生建议密切观察。国内近期对此也有报告,对3890名PPD反应强阳性的大学生观察了4年,有34人发病,其中前2年占61.8%。因此,PPD试验强阳性者较易发生结核病,也是发现患者和预防发病的重点对象
学校结核病常规防控工作是预防学校结核病疫情发生的基础。卫生行政部门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对策、措施;督促落实学校结核病疫情报告制度;检查督促辖区内学校落实各项结核病防控的措施;配合卫生部门监测辖区内学校结核病发病情况,适时发布健康提示;协助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处置等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