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目的:分析细菌学及血清学检验在布氏菌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12月到2017年6月期间我中心收集检测的布氏菌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细菌学检验、血清学检验。对比细菌学检验、血清学检验以及细菌学联合血清学检验在布氏菌病诊断中的阳性率结果。结果:血清学检验阳性率86.25%,明显高于细菌学检验阳性率(P<0.05);细菌学联合血清学检验阳性率为98.75%,明显高于血清学检验阳性率(P<0.05);明显高于细菌学检验阳性率(P<0.05)。结论:细菌学联合血清学检验在布氏菌病诊断中应用价值诊断价值显著,可提高疾病栓出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细菌学检验;血清学检验;布氏菌病;诊断;应用价值
布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流行性传染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随着疾病的进展,病情加重,可导致患者残疾,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该病及时进行检查,明确病情及分型情况,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中心抽取2015年12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集的80例布氏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细菌学及血清学检验在布氏菌病诊断中应用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5年12月到2017年6月期间我中心收集检测的布氏菌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布氏菌病的J临床判定标准WS269—2007者;(2)经外周血象检查、病原体分离检查、免疫学检查(血清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被动血凝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电泳、斑点免疫法、皮内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血检查等相关检查确诊者;(3)行细菌学检验、血清学检验,且检验资料完整者;(4)对本次研究知情,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3)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疾病者;(4)有精神类疾病家族史及个人史者;(5)存在明显沟通障碍者。80例布氏菌病患者,男性4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21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43.14±0.57)岁。患者病程4d到11d之间,平均病程(7.68±0.21)d。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利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值>0.05,能够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采集样本:于患者清晨空腹狀态下,抽取肘部动脉血3mL到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中。
细菌学检验:将患者的血液样本加入到琼脂培养基中,于常规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待菌落形成后,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病原菌是否为布氏菌。
血清学检验:采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测。所有检验过程均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步骤和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并记录检测值。
1.3评价指标
对比细菌学检验、血清学检验以及细菌学联合血清学检验在布氏菌病诊断中的阳性率结果。细菌学检验阳性检测标准:病原菌为布氏菌者;血清学检验阳性标准:试管中可见1:100的抗原滴度、凝集现象等级在(+)(+)以上。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生物统计学SPSS18.00软件对本次研究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细菌学检验、血清学检验以及细菌学联合血清学检验阳性率相关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如表1所示。血清学检验阳性率86.25%,明显高于细菌学检验阳性率(P<0.05);细菌学联合血清学检验阳性率为98.75%,明显高于血清学检验阳性率(P<0.05);明显高于细菌学检验阳性率(P<0.05)。
布氏菌病是布鲁氏杆菌病的简称,在临床的发病率较高。患者多伴随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等症状和体征,尤其是乳腺肿瘤恶性者,早期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若不及时治疗,可损伤血液系统、眼睛、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对该病及时进行诊断,以便早期制定治疗方法,防止病情恶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临床针对疑似布氏菌病的常规临床检查方法有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首先,细菌学检验,因布鲁菌生长较慢,首先采用血培养仪对血液标本进行培养3~5d,然后再进行转种,之后需培养24h,方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所耗时间较长,易增加其他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增加检测的难度,导致误诊和漏诊率增加。另外,血清学检验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为试管凝集试验法,能够检测出IgM类抗体,对布氏菌病进行定性分析,操作较简单,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度较高。本研究显示,细菌学检验联合血清学检验布氏菌病,相比单独细菌学检验和单独血清学检验而言,检测阳性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