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冰
【摘要】目的:观察退行性的膝关节炎实施关节腔内玻璃酸钠的注射治疗治疗效果。方法: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所收治80例退行性的膝关节炎病患为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组均40例。研究组实施关节腔内玻璃酸钠的注射治疗,常规组则为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病患在治療后临床症状改善指标的评分及治疗效果优势均较为突出,组间比较数据分析差异有着统计学分析基本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退行性的膝关节炎病症临床治疗的病患,实施关节腔内玻璃酸钠的注射治疗,能改善病患各项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有助于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关键词】退行性;膝关节炎;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
为了分析针对退行性的膝关节炎病症,关节腔内玻璃酸钠的注射治疗方案临床治疗效果,本次实验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所收治80例退行性的膝关节炎病患为对象,部分病患实施关节腔内玻璃酸钠的注射治疗,以下为本次临床研究具体结果:
1.1研究对象
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所收治80例退行性的膝关节炎病患作为此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组男女病患的比例为25/15例,年龄的区问范围29-66岁,平均的年龄(30.09±5.28)岁;常规组男女病患的比例为26/14例,年龄的区间范围31-67岁,平均的年龄(32.14±5.42)岁;所有病患、家属们均知晓应允本次临床观察试验,知情同意的说明书签署完毕。两组病患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的分析意义,存在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即为服用非甾体类的抗炎药、保护好膝关节、理疗等各项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则实施关节腔内玻璃酸钠的注射治疗,以下为具体操作:取病患仰卧位,指导病患将膝关节逐渐屈伸至90°状态,针对患膝做好消毒各项术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无菌化操作标准。去病患髌骨下内侧或外侧部位作为穿刺的进针点,取5ml的注射器枕头逐渐刺入病患膝关节的腔内部位,若病患膝关节腔内存在积液,需抽干净,注射2ml玻璃酸钠;若病患关节腔内并不存在着积液,可直接去2ml的玻璃酸钠进行注射治疗;待注射结束后,需协助病患做膝关节运动,注射治疗需保证每周1次,持续注射5次即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指标的评分。
(2)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1.4纳入及排除标准
基本纳入标准:①此次纳入临床观察试验研究所有病患病例资料均已经伦理会所批准;②两组病患均已经过临床症状表现、疾病史、血常规、X线及超声检查、试验室各项检查等,均已确诊为退行性的膝关节炎;③两组病患药敏符合WHO退行性的膝关节炎疾病临床诊断及用药标准;④两组病患均在临床治疗前期2个月之内并未糖皮质的激素、抗生素等用药治疗史;①排除患有重症心、肾、肝各项器官疾病的病患;②排除孕期、哺乳期妇女及精神性障碍症状病患;③排除对本次临床治疗药物有过敏史的病患。
1.5统计法
本实验借助于专业的统计学spss20.0该系统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算,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计算。如果P<0.05,表明组间数据间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的分析意义。
2.1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指标的评分
经过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J临床症状改善指标的评分后可了解到,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病患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指标的评分优势均较为突出,组间比较数据分析差异有着统计学分析基本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经过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后了解到,无效人数,研究组1人,常规组8人;显效人数,研究组10人,常规组7人;有效人数,研究组29人,常规组25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常规组总有效率为32%。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病患治疗效果评分优势均较为突出,组间比较数据分析差异有着统计学分析基本意义,P<0.05。
退行性的膝关节炎,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所致关节软骨破坏。玻璃酸钠,它是由N一乙酰葡萄糖的醛酸持续交替所形成高分子性多糖体的生物材料,注射于退行性的膝关节炎病患关节腔内可起到润滑及改善病患关节痉缩等临床症状表现的作用。经过此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后可了解到,与常规治疗相比,实施关节腔内玻璃酸钠的注射治疗一组病患,其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指标的评分及治疗效果优势均较为突出。由此便更加能够证明关节腔内玻璃酸钠的注射治疗方案对于退行性的膝关节临床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能够在尽早改善病患临床症状表现,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