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
【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严重并发症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74例患者,带管时间≤14d患者34例,带管时间>14 d患者40例。行OT患者28例,PDT患者46例。对比不同带管时间患者以及不同手术方法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带管时间≤14d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带管时间>14 d患者(11.76%VS37.5%),OT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DT组(42-86%VS15.22%),差异明显(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尽量选择PDT、缩短带管时间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气管切开;并发症
为确保危重患者救治成功,常需要气管切开术治疗,根据指南的相关建议,对患者进行评估后若发现不能早期拔出气管插管,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常见的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包括套管脱落或阻塞、切口溢痰、切口瘢痕、切口出血、感染等,也可能发生气管大出血、气管狭窄,但发生率较低。为做好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工作,本文将对重症医学科患者严重并发症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7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气管切开指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APACHEII评分>20分,病后生存14 d以上。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已签署相关协议。已排除GCS评分>8分、合并严重凝血障碍者等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18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6.96±4.74)岁。重度颅脑损伤27例,多发伤14例,脑卒中后遗症20例,颈髓损伤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3例。其中,带管时间≤14d患者34例,带管时间>14d患者40例。行传统气管切开术(OT)患者28例,经皮气管切开术(PDT)患者46例。
1.2方法
(1)OT组:进行局部麻醉后,于在胸骨上窝与环状软骨间作手术切口,长约4cm,逐层分离组织,显露气管前壁,切开1~2个气管软骨环,置人气管导管,缝合切口,妥善固定导管。(2)PDT组:患者取仰卧位,略微垫高肩部,穿刺点选择第2~4气管软骨环颈前正中,进行常规消毒、麻醉,将气管穿刺针插入器官,直到抽出气泡,拔出针芯,在套管内插入引导钢丝使其进入气管内,撤除外套管。在引导钢丝两端分别作横行切口,长约0.5cm、0.8cm,对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使用扩张器扩张气管,将气管套管送人气管,拔出管芯及引导钢丝,固定套管,将气囊充气并连接球囊引流袋。
1.3评价标准
对比不同带管时间患者以及不同手术方法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下呼吸道感染、脱管、气管大出血、气管食管瘘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并发症率等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不同带管时间患者并发症情况
带管时间≤14d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带管时间>14 d患者为37.5%,差异明显(P<0.05),见表1。
与带管时间>14 d相比:X2=6.38,P<0.05;
2.2 OT与PDT并发症情况对比
OT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PDT组为15.22%,差异明显(P<0.05),见表2。
危重症患者常需要气管切开治疗,能够避免气管插管的弊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改善通气状况,减少无效死腔,降低意外拔管风险。本文研究仅针对四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进行具体研究,结果显示,带管時间≤14d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带管时间>14 d患者,OT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DT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与带管时间、手术方式有关,缩短带管时间、采取PDT术式,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与OT相比,PDT是一种新型、微创气管切开技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出血少等多种优势。重症医学科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危重,部分患者甚至长期昏迷或植物生存,气管切开术护理难度较大,并发症风险更高。由于患者不能自行排痰,或存在排痰不畅问题,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同时,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感染风险。此外,护理不当、无菌操作执行不到位等,也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应针对常见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
综上所述,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尽量选择PDT、缩短带管时间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