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的“后申遗时代”

2019-08-23 06:46特邀撰稿施剑
商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良渚遗址良渚世界遗产

特邀撰稿 施剑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物质和非物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和一座城市的血脉和根魂。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也由此成为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3年后的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申遗成功,杭州成功跻身双遗城市。

良渚遗址申遗成功是杭州继西湖、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的又一盛举。截止目前,中国以55项世界文化遗产,超过意大利,成为全球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北京则以7项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球当然也是全中国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中国世界遗产数量第二名是古都洛阳,分别为龙门石窟、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三项。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杭州与洛阳并列,成为中国世界遗产数量第二名的城市。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古城遗址(公元前3300—2300)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物质和非物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和一座城市的血脉和根魂。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实物最多、历史信息量最大、文化和景观价值最高的大遗址,是中华灿烂文明的主体,是城市文化景观的核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有着巨大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审美、教育和经济价值。良渚文化与跨湖桥文化、西湖文化、西溪文化、运河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一样,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根”与“魂”。保护良渚遗址,就是保护杭州的“根”与“魂”。良渚文化同殷墟文化、河姆渡文化一样,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深厚的感情。守护住历史,就是守护住了文脉,守护住了民族的根和魂。同样,也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良渚文化同殷墟文化、河姆渡文化一样,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深厚的感情(图/新华社)

后申遗时代的良渚遗址的保护、传承、利用、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良渚遗址面积约40平方公里,已发现墓地、祭坛、村落、建筑基址、防护工程等各类遗址点135处,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世界同类遗址中极为罕见,保护价值极其重大。早在本世纪初就启动了良渚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工程,成立了良渚遗址管委会和管理局,划定了242平方公里良渚遗址管理区,制订了《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和《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对良渚遗址群进行抢救性保护。良渚综保工程坚持“以保护为目的,以开发为手段,以适度开发实现真正保护”的工作思路,标志着一种全新的保护模式进入实践阶段。通过南移104国道、搬迁企业、建设以良渚博物院为核心的“美丽洲”公园等一系列举措,探索走出了一条科学保护、持续利用、民生和谐的大遗址保护新路子。经过综合保护,良渚遗址2010年被公布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国家重大遗产保护中具有显著地位。

后申遗时代,如何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传承、利用、改革”这篇大文章,如何继续做好破解“四大难题”工作,将是良渚遗址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挑战。

后申遗时代的良渚遗址保护、传承、利用、改革工作,首先要明确理念。一是坚持保护第一的理念。要保护好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申遗的延续性、文化的可识别性。二是坚持积极保护的理念。以“保护为目的,以传承为手段,以利用为载体”,通过适度的传承和利用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三是坚持规划引领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系统谋划、有序推进,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进行”。四是坚持遗产美学的理念。必须注重遗产美学,重视遗址保护与展示中对传统元素、材质、气氛的美学融合。把良渚遗址打造成为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完美融合的大遗址保护典范。五是坚持XOD(XOD模式,是借鉴TOD模式的理念,以城市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即TOD模式的拓展。TOD模式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的理念。要将良渚遗址的保护传承利用,放在整个余杭区、杭州市的城市发展方式上去考虑,通过大遗址的保护传承利用,带动规划、建设、管理,全面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六是坚持人人有责的理念。要创造激发民间积极性的体制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通过良渚申遗打造余杭区最大的文脉工程、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

要以良渚大遗址公园综合保护工程为抓手,打造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和文旅融合发展样板,走出一条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把良渚遗址保护好,把良渚文化弘扬好。为此,要继续做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破解钱从哪里来和去的问题。钱从哪里来始终是困扰中国所有大遗址公园的一个难题。就目前而言,解决遗址保护资金问题主要有两种比较好的途径:一种以遗址周边土地增值反哺遗址保护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整个城市为单位反哺遗址保护的模式。二是坚持破解原住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问题。要在大遗址保护中改善原住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原住民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让原住民真正成为大遗址保护的最大受益者,实现大遗址保护与提高原住民生活品质的“双赢”,做到“遗址保、公园美、百姓富”。三是坚持破解大遗址公园保护模式发展的问题。要坚持“保护、传承、利用、改革”实现良渚遗址保护1.0到2.0的跨越。良渚遗址的2.0,就是要坚持“大遗址公园”这一科学模式,坚持“积极保护”理念,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为手段,以适度利用来实现真正保护,以适当开发促进可持续保护,统筹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探索形成适合良渚遗址保护利用的“商业模式”,让大遗址公园成为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实现良渚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破解体制机制政策的创新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履行国家级开发区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在体制上,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实施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一家管理,完善准国家级开发区体制,做到“办事不出管委会”和“资金自求平衡”,统筹解决“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人从哪里来),手续怎么办”四大难题,让良渚遗址成为余杭的“金名片”,百姓的“摇钱树”。五是坚持研究先行。以研究来带保护,带规划、带建设、带管理、带经营。通过打好“良渚牌”,打好“余杭牌”,最终打好“杭州牌”,推动良渚(余杭)学再上新台阶,以此确保后申遗时代良渚遗址保护、传承、利用、改革等方面的顺利推进。

猜你喜欢
良渚遗址良渚世界遗产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社区艺术教育与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性研究
良渚考古学文化瑶山遗址出土玉器的统计学分析
良渚保护大事记
“玉”见良渚
良渚遗址入编国家统编历史教科书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进行时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