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2019-08-22 09:53褚乃媚
卷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就业压力公共政策人口老龄化

褚乃媚

摘 要:从公共政策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解决在现有情况下不断老龄化给我们社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还有利于有效缓解不断增大的养老金补给压力。因此,落实和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延迟退休政策作为一项与民众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必然影响我国社会中的极大多数群体。本文以此为突破口,根据我国多位专家学者关于“延迟退休政策”赞成和反对的观点,进而全面分析在我国各地方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以及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对社会各阶层劳动者的影响,对我国如何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提出了相关措施,为具体方案的制定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公共政策;延迟退休政策;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养老金

1 对策措施

1.1 文献综述

延迟退休政策是否实施关乎了中国现阶段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并且与每一个家庭的利益密切相关,甚至与国家经济是否得以持续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口老龄化问题很早之前就引起了我国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对此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2 赞成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

罗元文(2001)强调我国的人均寿命长短在我国现在實行的退休年龄规定正常是不适应的;杨清瑞等(2004)通过科学的敏感性分析得出结论,基金缺口每缩小1.949%,退休年龄就要提高1%,如果希望基金缺口能缩小到22.69%,则退休年龄要延迟至5年;邵国栋等(2007)指出,容易导致老年群体陷入贫困境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工作年限的不断缩短与退休后不断延长的余命;周辉(2011)谈到,可以有效缓解养老资金压力中最有效最实用的方法就是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1.3 反对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

李红岚(2000)构建了一个退休年龄和失业率相关联的测算表,发现严重的事业现象与容易导致社会动荡的后背是过快提高退休年龄所造成的;金刚(2010)将在不同人群之中的差异所受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重要程度,同时强调了民众在推迟退休年龄这个意见上持反对意见;周辉(2011)指出阻碍养老覆盖面的一度扩大主要是因为延迟退休年龄;景妍(2012)则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来分析并得到结论失业率不断增加很大程度上市因为延长退休年龄。

1.4 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

李绍光(2005)提出,适当弹性的原则在我国退休年龄的延迟之中比较适行;郑功成(2008)提出,在众多选择之中,小步渐进的推进方式是降低延迟退休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和更大程度上照顾我国社会公平现状的一个必然选择;蔡防(2010)认为,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最为合适是选择在劳动年龄人口分化与老年人口所受教育年限之中基本持平的比例之中;李青(2014)则拿我国的延迟退休年龄与美国对比,认为美国的一些有利经验值得我国去借鉴,“小步渐行,男慢女快”并且实施弹性退休方式,国家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来实施退休政策。

2 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合理之处

2.1 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有利于缓解社会的养老压力

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空闲甚至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一时半会难以适应,这一过渡期并非所有老人都能够顺利度过。对于如此漫长的空闲时期,有一些老人通过参与老人社区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寻找兼职等顺利度过;然而有一些老人却无法适应,容易产生抑郁情绪,长期如此导致寿命缩短,无法度过这一空闲时期。更普遍的是,我国“空巢”老人在家中出事后无人知晓的新闻频频曝光,多数是由于子女工作繁忙,无法过多关心退休老人的生活状况,使退休老人在他们的养老期间中并没有想象中的幸福。通过延长工作退休年龄,直接导致退休养老期的缩短,不仅有利于老人在空闲时期忙于工作,保持心情开朗,从而延迟寿命;还有利于延迟子女的养老压力期(从工作不稳定的30来岁延迟到工作较为稳定40来岁),对养老水平的提高更具帮助。

2.2 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有利于减少人才流失

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明确表示,无论何时进入工作岗位,退休年龄是固定不变的,这种“一刀切”的规定不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2017年9月28日我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过13.3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根据劳动经济学原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工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与他们的学历水平呈正相关,即工人教育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越高,其学历越高,反之亦然。教育年限连续增长,固定的退休年龄导致了低素质员工的长期停留,然而高教育和高技能的人停留较短的一段时间,但高教育和高技能的人的社会经济效益远高于低教育工作者,这无疑导致大量浪费人力资源和人才效益。

2.3 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有利于缩减男女退休金的差距

我国目前的男女退休年龄自实施以来有所不同,分别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男性工人55岁,女性工人50岁。由于养老金的数额与工人的工作年龄密切相关,根据入学的法定年龄和九年义务教育,大多数女性处于本科阶段是在她们20周岁的时候,导致女性员工的极其不平衡的两难境地:高等教育,更短的工作时间和更少的养老金。女性工人的退休年龄比男性工人早,这极大地削弱了他们的养老金权利,违背了社会保障公平的原则。

3 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不合理之处

3.1 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将引发社会矛盾

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者的观念、思维方式造成影响。从工作性质和工作压力的角度来分析,由于不同的工作对脑力和体力的要求有所不同,一些劳动者希望能够提前退休,对退休生活充满期盼,希望能够提前进入退休生活。如果我国采取统一的“延迟退休政策”,这必将对体力劳动者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使他们产生消极反抗甚至厌恶工作的情绪,损害了体力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而对于一些具有稳定工作的劳动者,比如文职,延迟退休会对他们的经济造成损失。“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要针对不同行业所花费的体力和脑力,以及不同学历水平的人群等等因素来作出具体的、具有弹性的规定,不能对整个社会群体都实行一致的政策规定,这样既能消除劳动者的负面情绪,又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增大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3.2 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使就业压力增大

科技的进步使人才需求格局发生较大改变,造成了高科技人才缺口的不断扩大。我国社会存在一种普遍现象,40到45周岁以后的劳动者对于科学技术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较低,这对于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大部分具有科技含量的工作来说,这些劳动者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与是否延迟退休构成矛盾。随着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逐步提高和经济发展的不景气,许多企业裁量的频率和数量也相应增加,造成了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总而言之,“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具有双向性,如何能在社会未来的发展中站稳脚跟,还需要政府的慎重考虑和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

4 延迟退休年龄对社会各阶层劳动者的影响

4.1 延迟退休年龄对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影响

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层次结构,即干部实际管理功能,并不是所有的干部,他们实际上是负责总就业的2.1%(2001年数据),包括那些在部门和部门的行政级别干部及以上的中央政府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干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干部和各省、市、区的实际行政职能和权力的干部。在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制度下,这一阶层的人员应按照公务员退休规定,即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但在实际情况中,这一阶层的劳动者尤其是国家领导人的退休年龄大多都超过法定退休年龄5-10周岁,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战略规划、决策等,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采用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对这一阶层的劳动者没有起到多大的实质性作用。但是,延长退休年龄对这一阶层的劳动者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例如,从职位的升迁角度来说,副处级干部一般要求是在35岁以下,副局级干部一般在45岁以下,副部级干部一般在55岁以下。可是随着劳动者学历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参加工作的年龄相对延后,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公务员终其一生,到了退休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副科级干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就给了这些本因年龄而无法升迁的公务员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职位晋升的希望,对他们起到了激励作用,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提升。

4.2 延迟退休年龄对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影响

基层的专业技術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工程师、医生、律师、文化工作者(或白领工人),对于这群工人来说,他们会增加工作时间,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也就是说,他们的年龄越大,他们的人的价值就越高。在目前的退休年龄,许多健康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如医生、教师和科学家,已被重新雇用,退休后的工资比退休前高。对这些人来说,你既可以得到养老金又可以重新雇用,他们是不想改变退休年龄这一制度的。如果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会让他们觉得自身的人力价值降低了,进而产生抵抗心理,影响工作积极性。但从我国财政开支的角度说,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养老金的支出,减轻财政开支负担。

4.3 延迟退休年龄对办事人员阶层的影响

办事人员阶层是跟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相对应的,包括办公室主任、秘书、会计、出纳、电脑工作者、统计人员等。如果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对这一阶层的劳动者是影响最大的。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在办公室内完成,延迟退休年龄在短期内对他们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会对他们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4.4 延迟退休年龄对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的影响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和体力的工作人员。产业工人阶层是指在第二产业中主要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和相关人员。对于商业服务业员工来说,他们从事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变动性较大,因而退休年龄的长与短对他们这一阶层的人来说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对于产业工人阶层来说,他们的工作强度较大,需要大量的体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也逐渐减弱。因此,延迟退休年龄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灾难,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造成严重的损害。

4.5 延迟退休年龄对中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影响

中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指还在高中、大学、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生,是就业的主力军。随着我国中高等院校不断扩招,这些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也持续升高。一些专家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将导致老年工人留在劳动力市场,限制了市场为年轻人提供工作和工作,并增加就业压力。但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端正就业观念,国家每年空出的就业岗位约100万个,但是仍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他们大多认为蓝领工作者既辛苦,社会地位也不高,有失颜面。但是社会地位高的工作都需要较高的工作能力和纯熟的工作技能,而我国现阶段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掌握真正的专业技术,所以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因此,延迟退休年龄虽然是增加了就业压力,但是却警示了中高等院校的学生必须要拥有真正的才能,才能够在就业中获得胜利。

5 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措施

5.1 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提前进行宣传和引导

长期以来,如何实施退休政策是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各群体利益的热点问题,因此,养老制度改革必须是一个艰巨、耗时、复杂的过程。对人口的态度和利益的广泛和充分的了解是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必要和必要的,因为一项不能获得百姓认可的民生政策,不管制定得如何周全,也只是泛泛而谈,政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同时,有必要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考虑到政策实施后出现的各种困难。这一政策的积极宣传和引导可以通过公共舆论的标准化手段得到加强,从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从而提高公众的意识和接受度。

5.2 废除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推动退休双轨制并轨

中国现行的养老金双轨制是非常不合理的。所谓的“双重退休金制度”是指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的不同就业的特征,所以企业和公务员的退休工资和养老金的来源按照两套标准,两个轨道,导致严重的不平衡在退休养老待遇,

这也是造成部分公众反对延迟退休的原因之一。推動我国退休双轨制的并轨,使企事业机关单位实行统一的标准,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完善基础,也为了给“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而平等的制度环境。

5.3 将退休年龄纳入法制化进程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合法化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瑞士、瑞典和冰岛等发达国家之中,退休制度以法律和法规的形式明确界定,这表明退休制度是一项必须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政策。因此,我国必须不断完善退休制度法制的规范化,将退休年龄纳入法制化进程,从而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营造出规范的法律环境,推动该政策的实施进程。

5.4 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

第三产业一直有着就业容器之称,是一个庞杂的混合产业群,如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等,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阵地,是解决就业困难的有效阵地。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和退休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缓解就业紧张的局面,为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利环境,加快推进我国改革退休制度的进程。

5.5 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第一,中国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健康的老年人重新就业或创业,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减轻年轻人的老年负担。第二,要充分尊重老年人的退休意愿和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灵活安排老年人的工作时段和上下班时间,甚至可以让老年人选择在家工作等,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老年人的经验技术和知识智慧,又可以使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得到有效保障,使老年人在增加收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如此一来,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有助于加快“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进程。

6 结论

延迟退休政策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一个必要选择和必然选择,是一项与民众紧密相连、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政策,该政策从制定到推行到最后实施的过程都是艰巨且复杂的,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努力。延迟退休可以给社会带来稳定与和谐,但也会给部分群体造成负面影响,使他们产生抵触甚至反抗的心理。因此,对于相关部门单位来说,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成为了首要任务。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策略时,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和各阶层劳动者的利益,消除他们的担忧和疑问,根据不同群体制定出具有弹性化的延迟退休政策,合理的延迟退休政策才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

[2]许雯.我国延迟退休的制度环境与公共政策研究——基于OECD国家的经验[D].南京师范大学,2017.

[3]仲衡.延迟退休的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4]柳文思,陈运雄.从公共政策的视角解读我国延迟退休政策[J].商,2015(30):83-84.

[5]韩梦.公共政策视角下我国延长退休年龄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6(6):88-90,92.

[6]张晶晶.关于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6(4):195-196.

猜你喜欢
就业压力公共政策人口老龄化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关于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的调查研究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