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秋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多媒体、微信或QQ群等手段进行具体的辅助教学,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化简学习,助力精讲多练勤测试教学更加有效,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互动互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文章就信息技术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进行探讨,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高中历史;信息技术;兴趣;重难点;有效性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束缚。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参与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出发,运用信息技术将所学内容直观、明了、富有情趣地呈现给学生,有效化解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辅助学生的练习,促进师生有效的互动,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 以激发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高中历史教师应将兴趣培养作为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前提进行有针对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侧重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进行课堂设计,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进而促进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它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形象逼真、动态直观等历史情境,能够再现历史场景,能够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参与,以充分融入到历史情境中,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历史中的某个人物,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例如:教学“宋代社会发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搜索关于宋代社会农、工、商相关的图片素材,同时与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行融合,制作成多媒体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结合《清明上河图》深入了解宋代人们生产生活实际,通过视频素材提供的信息把握宋代社会生产和科技进步情况,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联想,设想若自己穿越到宋代,成为《清明上河图》中的某个人物,在北宋的大街上散步,体验北宋繁华的都市生活,包括北宋人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自己会有哪些感受。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对宋代社会发展的场景呈现,结合学生丰富的想象,北宋的生活画面展现在学生脑海里。这种学习方法使学习过程生活化,学习思维灵活化,学习收益高效化,最终使得学生记忆下了历史知识,而且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2 以化解教学重难点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够广泛运用的最大优势就是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能够形象具体地展现历史现象,具体地表达历史过程,深刻地揭示历史发现的规律,使抽象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和生动活泼,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将历史难点转化成容易、简单、精炼的重点,使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年代等透彻理解,有助于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例如:教学“近现代史”相关内容时,学生对于准确记忆《南京条约》中五处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感到十分困难,而这部分知识也是教学的重点,为加深学生的记忆,将此重难点知识进行强化、简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五处口岸的位置地理位置制作成幻灯片,同時融入自己的讲解,将地理图片重点信置进行放大或缩小,引导学生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对比学习,从而有效促使学生直观地找出它们的位置,理解开放口岸的原因,有效解决学生对此部分历史知识无法深入理解的问题。
3 以实现讲解、练习、测试的目标运用信息技术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因时间有限,全部内容泛泛地讲,使得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达不到精讲的目标,同样练习和测试也是大范围的训练,内容无法集中,而教学手段的单一,也使得学生的思维严重受到限制。为了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高中历史教师应巧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和练习、测试进行知识集中呈现,达到精心讲解、巧妙练习、勤于测试的教学目标,进而促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大的学习收益。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历史知识以最快的速度传授给学生,力求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思考、练习和记忆,使他们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后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改正,调整学习思路,有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包括预习内容、练习题和测试内容,做到多讲多练多思考多测试。例如:教学“西方资产阶级大革命”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电脑精心设计“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内容的表格,分别对每次的主题、存在的差异等进行集中精要概括,列举说明,然后发送到班级的微信群、QQ群、班级公共信箱等,让学生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巩固,进而助力学生对“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内容的深刻分析和牢固掌握。
4 以弥补课堂教学适宜适量运用信息技术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并不是可以通用信息技术,有些教学内容只是为了运用信息技术弥补板书对教学呈现知识的不足。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适宜适量地运用,避免因为课件内容过多,使得运用信息技术成为画蛇添足,学生长时间地观看视频也容易导致眼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而瞌睡。教师应在该用板书开展教学法时,即用板书与信息技术深度结合,既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精力,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又可以有效地避免滥用信息技术。例如:教学“郑和下西洋”一节内容时,全部教学都无需运用信息技术,但考虑到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真实性,教师可以先通过信息技术展示郑和率领船队在海上行驶的照片和航海路线的图片,或者展示影视作品中相关的视频,待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后,再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利用板书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与西方航海家航海存在的差异。
总之,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信息技术直观明了地展现教学内容达到了简化知识的目的,更加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但如何运用、何时运用需要教师合理地把握,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宁缺毋滥,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毅.将信息技术引入历史课堂[J].课堂内外,2014(09).
[2]汪纬.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