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对减贫效应的探析

2019-08-22 09:53仇欣然
卷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

仇欣然

摘 要: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给我国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概念、存在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后,研究其发展对中国减贫扶贫的意义,基于2007-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成了普惠金融体系,测算出了普惠金融指数;进而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找出问题并得出结论;最后针对以上的得出结果,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对策与意见。

关键词: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指数;减贫效应

1 引言

在2005年普惠金融的概念是由联合国首次提出,给其明确的定义:在能够承受的成本范围内,用合适和有效的金融服务或者产品来满足那部分有金融需要群体的需求。普惠金融是现阶段金融体系的产物,它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是社会公平、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具有“造血功能”。普惠金融可以消除贫困和减少信息不对称,使贫困群体和小微企业得到更多的服务产品的体验,获取更多的金融信息。普惠金融服务产品的多样化,创新方式和扩大对象等能够扶持贫穷地区提高经济水平、扶持贫困人口脱贫、帮助小微企业化解融资难问题。

2 普惠金融的特征及其发展现状

2.1 普惠金融的特征

普惠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比较两者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它们两者相比较,前者的优势更明显,因此,党在十九大中多次提出这一理念。第一,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包含所有工作人员,涵盖范围非常广。就像世界银行提出的普惠金融概念一样:“在每个国家和地区,处在工作年龄的全部人民都有着使用一系列价格实惠、便利、品质出众的金融服务的权力。”第二,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类型越发多样化,并且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多为正规的金融机构,例如国有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这使普惠金融在发展上较传统金融有相当大的优势,例如产品服务多样化,抵御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强,金融机构自身也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第三,普惠金融提供的产品服务形式多样化。“普惠金融”一词在2005年被正式提出之前,大部分的金融服务来源于小额信贷。但是现在普惠金融的产品服务越来越多元化,包含信贷、抵押担保、保险等不同形式的金融服务。

2.2 我国普惠金融历经阶段

我国普惠金融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信用社产生,然而我国普惠金融真正的发展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借鉴中外学者的理论,以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和类型为依据,从以下三个时期分析国内普惠金融产生、发展历程:

1)小额信贷产生阶段。我国在1993年之前的小额信贷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际上对于中国的援助或者国家对农民的补贴性贷款。接着,有一些地方政府组织的在四川、云南、河南等地的扶贫项目十分有效。1996年起,我国政府就逐渐对小额信贷重视起来,并制定了与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这个时候的小额信贷范围较小,而且大多以公益性为目的,只是对有关地区进行针对性的信贷方面的扶持。

2)微型金融发展阶段。由于小额信贷在扶贫方面的成果显著,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并在多方面扶持小额信贷,不再以单纯的公益性扶贫为目标,微型金融更加注重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提升就业率。一方面,微型金融服务的对象群体在不断增加,包括了储蓄、转账、理财和保险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小额信贷的政策,一些商业银行逐渐加入到金融服务的行列之中,这对小额信贷业的制度化、正规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3)现代普惠金融的发展阶段。在2005年,我国正式引入“普惠金融”一词,随着我国小额信贷机构数量和相关从业人员数量的激增,许多商业银行针对小微客户创新金融服务,并成立了专门的微型金融部门。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我国网民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网民规模庞大。互联网金融因为其快捷支付的方式,使用广泛的特点一直冲击着传统的金融体系,快速发展为我国普惠金融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覆盖范围扩大化,参与方便化、服务多样化,象征着我国正在逐步完善普惠金融体系。

3 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指数的构建

3.1 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

考虑到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及小微企业的融资方面现阶段的状况和一些数据的可获取性,结合目前普惠金融水平测度系统,本论文在设计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过程中使用了应用较广的6个维度和8个指标。通过变异系数法来计算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所对应的权重数值,用来评价不同指标和维度在普惠金融发展中产生的影响。明确不同指标所对应的变异系数:

Vi=σi/xi (1)

(σi和xi为指标标准差、平均值,其中, ),在总和中所占的比重:

(2)

上式是不同指标所對应的权重,如果wi的数值越大意味着这个指标给普惠金融发展产生的影响就越大。

3.2 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

第一,归一化处理所有的指标数据,防止数据出现存量差异的状况。归一化处理得到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中第t个指标的测度值为 。其中,第t个指标实际值、权重分别是At、wt,第t个指标样本最大、最小值分别是Mt、mt。dt越大表明该维度指标反映的金融普惠程度越高。由此,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由以下方程表达:

(3)

3.3 原始数据来源及测度结果

根据2007-2018年的统计年鉴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资料的数据,进行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度。依据有关统计数据可知,2007年在贷款总额中,涉农贷余额为6.1万亿,占总贷款额的22%,而截至2018年,此项贷款余额增加至31.4万亿,在各项贷款中占比28.9%。同2007年相比,涉农贷在全部金融机构中的余额增幅为414.75%,年均提速19.1%。具体运算结果详见表1。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从2007年到2009年,普惠金融IFI出现明显降低态势,由0.5071下降至0.1183,这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大幅度的撤销合并县域以下的金融机构网点数量有很大的关联;从2010年以来,普惠金融发展指数逐渐上涨,这与金融服务提高使用效应、可获得性以及人均存款贷款额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贫困率与普惠金融发展、教育水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就业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农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符合现实经济发展的意义。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定性描述以及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角度对中国贫困减少进行了分析。由普惠金融指数的组成可知,每万平方公里银行金融机构数所占权重较大,其余指标所占权重比较平均,因此可以通过增加金融机构数量,以增大金融服务在地理层面的供给。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所占比重也较大。在坚持改革开放数十年后,国内经济出现明显复苏。但各个地区发展十分的不协调,存在严重的金融结构失衡。尤其是针对农村和中小微企业扶持方面,因为中国金融的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一边是企业过剩的金融资源,一边是金融资源不足。但普惠金融的提出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对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可以使家庭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从而进行投资,最终跨过贫困线,转型为非贫困家庭。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扶贫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前进道路中的绊脚石,例如,普惠金融人口渗透性所占比重较小,还未全面普及,深度有待提升,普惠金融的发展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4.2 建议

1)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关注贫困落后地区,做好基础建设工作,特别是加大对金融资源薄弱的贫困地區的政策倾斜,以增加金融机构覆盖率;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克服低收入群体资金短缺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难题;加快建立多层次、分布范围广的可持续性在农村发展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当地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发展微型金融、互联网金融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覆盖率,增设金融服务网点,金融扶贫服务站等服务机构;引进优秀的金融业人才,使普惠金融政策更好的服务于有需要的群众;提高存取款、快捷支付等基本产品服务水平,以增强普惠金融的普惠力度。

2)政府应引导和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体制。在扶持资金方面,有目标的增加增容扶持力度。放宽金融机构贷款的条件和期限,提高再贷款和再贴现限额,激励私营企业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合法金融机构,可对其贫困扶持行为进行鼓励;针对手续不全、经营范围超限等非正规金融机构,不应采取一刀切,而应加强引导,健全融资渠道,增强民间资本公开化建设。鼓励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促进其规范化运作,以发挥其减贫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对一些中小微企业进行税收减免政策,为微型金融平台、小额信贷企业发展扫清障碍,为贫困家庭和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

3)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和配合政府工作。金融产品与信贷形式的创新是金融机构生存的关键。服务产品除了小额信贷外,还可以提供保险,结算,担保,储蓄等其他金融服务,信贷方式如多户联保贷款、农用大型机械贷款;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和专业方面的知识,使金融服务更好的服务于扶贫的对象;创新服务的方式,增设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向贫困地区加大对金融知识和政府优惠政策的宣传,如可以在某贫困地区开展金融组织试点改革,让群众了解普惠金融,打破金融垄断格局,使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都能得到与其需求和能力相适应的金融服务,逐步的脱离贫困。

参考文献

[1]卢盼盼,张长全.中国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J].宏观经济研究,2017(08):33-43.

[2]王瀚晨,吴萌,吴冬悦.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J].中国市场,2017(18):36-37.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小额信用贷款行业竞争战略分析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