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19-08-22 05:48聂艳丽
速读·中旬 2019年7期

聂艳丽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了教育界公认的目标。进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让小学生寓情于境的素质教学,是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怎样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就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的发展,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改革性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素质教育探索实践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数学教学应用

高速发展的现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对教育的重视也逐渐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逐渐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的过程,教师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举措。由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宗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战略,目的是建立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拥有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质,提高我国教育竞争力,培养拥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在一定的文化基礎和参与社会活动中,可以健康生活、自主发展,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可实践、可创新的全面发展人才。

(二)数学核心素养思考

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十大核心概念,将数学核心素养视为学生学习数学后拥有的综合性能力,特点在于持久、阶段性提高、综合整体性较强。有国内研究者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知识为桥梁进行学生数学思维、数学态度和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动态促进发展的持续系统。综上来看,目前国内认为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以数学知识为依托,进行的关于学生数学思维、数学品质、数学能力、数学态度等的培养系统。

美国在21世纪提出的“核心P21工具包”中阐释,数学素养指标应从创造、批判、思考、解决问题、交流、合作、信息处理、自我导向、主观能动、文化融合、责任、领导力等十一个大方向上确立,同时将数学核心素养与教师教学工作中进行落实,多角度、多专业性进行核心素养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研究的数学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能力和品格;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则提出,数学核心素养应指在公共场合可以被表现出的与行为相关的知识、气质、能力和态度。

二、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体现及检验

(一)创设情境接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是较为复杂的人的能力,教师培养学生能力时,需要建立与现实相关、真实存在的场景吸引学生注意,让他们可以真正的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养成其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数学思维,并且决问题的能力。生活的复杂和多变让数学问题情境设置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至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发散思路、积极调动脑细胞对可能真是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创设情景时不应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而不是以教师成人世界经历过的事情改造的生活。

经实践检验,教师在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和面积单位换算教学时,应尽量避免谷仓、机场、工厂等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不到的建筑地点,可采用学校、小区等学生常见建筑物的位置进行问题创造,在学生的客观范围内,让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构建这样一个平面示意图,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计算;在进行单位换算教学时,可以形象化的让学生记住1公顷、1平方米、1平方厘米等面积的大致大小,让学生可以直观的、具体的理解面积单位的换算和场景面积的计算,用常识来检验题目的对错。进行情景创设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思考,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二)提倡自主思考的多样教学方式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在教师引导,教授数学知识以外,通过学生自身脑中的知识架构建造,让学生自发的主动的合作进行学习探究。维果斯基认为,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探索思路、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理解程度。

教师应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产生独立自主的逻辑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网络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主的进行横向类比问题的思考。

经实践表明,在教师进行类比、观察、实验、猜想等教学问题的解释阐述过程中,可以给出题目后让学生自主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想法,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比如在进行分数教学时,拿出题目“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是足球的3/4,篮球有多少个?”,学生可以解出答案是15个;接着进行变式提问“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1/5,篮球有多少个?”答案是24个;继续进行反向思维问题要求小组合作探讨“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让学生自主思考最终得出16个的答案。

三、数学教学评价考察体系的思考实践

(一)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渗透

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善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进行文字测试的同时进行相应的能力评价测试,不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学生笔记、解题方法提出、活跃思维等级等多方面,多层次新型学生的能力评价,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深远发展,减少学生对课堂成绩分数的依赖。

(二)做好教学反思和及时反馈

小学数学教师在做好相应的教学评价改善后也应及时在收到学生课堂反馈后进行自己的教学反思,主要集中精力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向,让学生拥有更好的数学态度,以所学知识真实的面对生活中的场景和问题。

四、结束语

从教育目标来看,教师需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获得生活经验,得到数学相关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红.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2]丁福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个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3]周秋华.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资源开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5: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