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文学世界中的俗与雅

2019-08-22 05:48李田秀
速读·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曹七巧张爱玲上海

◆摘 要:关注边缘人物的张爱玲,一生创造了无数的文学形象,她写小人物、写小事、写婚姻恋爱、写性,她的文学内容是俗的,但是透过这俗,张爱玲构建一个个悲剧的故事,表达对社会人性的思考,表现她的敏感和孤独,从这一层面看,这又是雅的。

◆关键词:张爱玲;俗与雅;上海;曹七巧;葛薇龙

一、前言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文学大家,她一生著述丰富,而尤为小说成就最高。张爱玲的小说在作品的选材、立意、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构造上都显示着她的个人特色。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家不同,张爱玲把小说描写的笔触伸到无人问津的小人物身上,通过对这些边缘人物的描写,张爱玲能收放自如的表达自己对人世的看法,她夹带着一丝嘲讽,冷眼观瞧世界,将看到的东西细细写出,连许多无聊的生活琐事也不放过,但就是这种写法,让她的小说具备了独特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张爱玲文学世界中的俗

1.俗城。上海是张爱玲的出生地,从1920年9月30日晚的一声啼哭开始,张爱玲就与上海这座城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她生于斯,长于斯,用上海人的眼光看待世界,也描写许许多多的上海人。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城市就是上海,《半生缘》里倔强独立的姑娘顾曼桢是上海人;《沉香屑第一香炉》中的葛薇龙以上海人的视角看香港;张爱玲更是写过《到底是上海人》的散文来说自己的“上海情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主人公佟振保,在外面事业成功,工作努力,与人为善,还忠孝信悌,可谓好男人中的好男人,但在家里却对妻子家暴,偷情成性,实在是一个“伪君子”;《半生缘》里的顾曼桢和沈世钧,两情相悦,受到双方家庭的反对依旧坚持在一起,最终却因为彼此的不信任和性格的软弱而错过了彼此,留下了遗憾;《金锁记》中,童世舫听到自己眼里“幽娴貞静的中国闺秀”长安,竟然是一个吸食鸦片的烟鬼!在张爱玲笔下,上海是一个悲凉的人生舞台,她将这些底层边缘人物的小事写出来,营造一个又俗又悲的上海。

2.俗事。上世纪40年代的中国,战争、侵略、起义、革命、理想、民族大义,无数作家都用笔反映着发生在中国的大事,而张爱玲,她的作品只关注小人物的小命运,即便是香港沦陷这样震惊国人的大事,在张爱玲小说里也仅仅是成全男女主人公婚姻命运的一个因素,张爱玲自己也曾在《多少恨》前的题词中说过:“我对于通俗小说一直有一种难言的爱好;那些不用多加解释的人物,她们的悲欢离合。在《花凋》里,张爱玲不厌其烦地写穷家女川娥与姐妹们关于穿衣打扮的谈论,都是一些只有小女孩才会思想的琐事,最后川娥才把“一只脚踏进皮鞋里试了一试,道:‘这种皮看上去倒很牢,总可以穿两三年。”可见,张爱玲是喜欢写俗事的,她通过俗事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表现那个时代的无聊和荒凉,那些俗事里,有张爱玲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一丝讽刺。

3.俗情。张爱玲喜欢关注于男女之间的情爱俗事,她笔下的人物虽然也有关注国家大事的青年,但更多的还是迷于情爱的男女。张爱玲是大胆的,她在作品中大胆的表现“性”。张爱玲写女性,写她们的婚姻,很少有那种花前月下、吟诗对唱的场景,更多的是更为具体的小事写起。另一种俗情是虚荣享乐之情,《沉香屑第一香炉》中的葛薇龙固然是不幸的,她避战来到香港,却无力负担高昂的生活费用,于是投奔有钱的姑妈,却被姑妈训练成一朵“交际花”,她迷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明知是错,却始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她不愿离开这个能给她带来虚荣和享乐的梁家,这种堕落是庸俗的,错误的,应该批判的,可是张爱玲依然把它写出来,这俗情恰恰是葛薇龙悲剧的一部分。

4.俗人。张爱玲喜欢写生活琐事,固然和她自己的文学追求有关,但同时也有受前代作品的影响,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提到:“(《红楼梦》《金瓶梅》)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源泉,尤其是《红楼梦》。”张爱玲乐于写俗人,听俗声,上海的那些电车声、电影声、唱戏声、街边小贩的叫卖声等,都随着上海的俗人们进入到张爱玲的作品。俗话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俗人的描写中,读者可以看到上海的社会镜像,也能看到张爱玲深厚的语言功底。

三、张爱玲文学世界的雅

1.悲剧之雅。张爱玲的作品如果拍成影视剧,那么主色调一定是灰暗的,张爱玲不厌其烦的书写日常琐事,就是在通过这些最具体的小元素构建一幅荒凉的画卷。在《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先展现给人们一个青春年少的葛薇龙,她漂亮、勇敢、聪明、上进、有底线,是那个时代中少有的美好女性。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美好的女孩,在姑妈的怂恿和乔琪的诱惑下,这个原本只是为了追逐爱情的清贫少女,尝到了富贵奢华的美好,不忍心放弃这些既得的荣华,她对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上了瘾。于是,即便知道姑妈在用她赚钱,知道乔琪是个欺骗感情的滥情浪子,依然选择留在姑妈那里,最终自甘成为第二个姑妈,成为一名交际花,沦落为妓。这样的结局让读者唏嘘不已,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是谁毁灭了美好的葛薇龙?既有姑妈、乔琪的引诱,也有葛薇龙自己的堕落,也许还有那社会层面的原因。当读者思考到这里,葛薇龙的悲剧就引发了人性的思考。

2.行文韵律之雅。张爱玲文笔功夫深厚,即使描写的对象是俗的,但她使用的韵律和言语,却能给人一种优雅从容的感觉。《金锁记》中,“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两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静的一夜。”时间的错乱把曹七巧此时的心情十分精准的表现出来,她回顾一生,分不清自己的固执是为了钱还是为了季泽,人生到老,一无所有的无奈和凄凉被表现的入木三分,读者读之,不免发出悲凉的感叹。

3.讽刺之雅。张爱玲在作品中写俗城、俗事、俗情、俗人,表现生死情爱,悲欢离合,但是张爱玲本人并不俗,了解张爱玲或者看过张爱玲照片的人都知道,张爱玲本人是个很优雅的女性。她写俗世,但并不把自己浸泡在俗世里,她灵巧的把自己从俗世剥离开,以一个客观观察者的角度冷眼看着世界,所以她看得明白,她写文中角色的时候总带着一丝讽刺。

四、结语

张爱玲文学世界的俗,是实实在在的俗城、俗事、俗情、俗人,她的雅,却是通过俗的描写展现出来的虚无、敏感和孤独,因此可以说张爱玲的文学世界是“雅俗结合”的。

参考文献

[1]徐亮红,许如聪.张爱玲小说的民俗叙事探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2):38-41.

[2]张谨柔.张爱玲小说题目意义探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3):11-14.

[3]还本加.浅析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与绘画艺术设计[J].名作欣赏,2019(05):100-101.

[4]王鍾陵.张爱玲的小说观及其小说创作[J].学术交流,2019(02):5-23+191.

[5]裴慧.张爱玲文学世界中的俗与雅[J].河南农业,2018(27):61-62.

作者简介

李田秀(1965—),女,汉族,重庆永川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曹七巧张爱玲上海
半辈子抱金如命,空荡荡饮恨而终
欢乐上海迪士尼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