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英雄的塑造

2019-08-22 05:48宋育卓
速读·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牙血性八路军

《历史的天空》是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塑造了血性真实的英雄形象梁必达。《历史的天空》通过讲述梁必达因偶然而成就的传奇一生,以新颖的视角,明快甚至口语化的语言承载着严肃的历史反思,架构着“套环式”的二元结构。

《历史的天空》开始于梁必达、朱一刀、陈墨涵、韩秋云几个青年挣脱了日军的追杀,在对未来的选择上分道扬镳。找八路军的遇上了国民党,投国民党的撞上了八路军。阴差阳错的偶然成了命运的必然归宿。他们从此结识了他们未来的战友和敌人,从此走向了战争和政治,也从此有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有了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和扑朔迷离的人间恩怨。而《历史的天空》中最具血性和真实的无疑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梁必达,他综合了匪气与英气,与都梁《亮剑》的核心人物李云龙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草莽英雄的另类书写

笔者十分主张“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历史的天空》是80年代对人性的探索和90年代政治语境淡化下的产物,梁必达之血性和个性脱离这一时代的背景,便难以存在。从他“偶然”误打误撞加入八路军的一系列原因与心理活动,便不难看出梁必达在前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草莽英雄”。

在十七年文学中,英雄多是“高大全”形象,如少剑波、杨子荣等自觉为解放自己和劳苦大众而革命;梁必达加入革命却是个重大的“误会”,他本是打算投奔国军,谋一个有酒有肉有吃有喝还能抗日的前程,但却误打误撞投进了八路军营地,又偶然地救过杨廷辉、偶然地见了美丽的八路军战士东方闻音,遂偶然地加入八路军,还颇不忌讳地说“咱还是先当着试试,合适了咱就当到底,不合适了再说”,实在与《亮剑》黑云寨的二当家山猫子“当然八路那儿要是呆得不自在,再他妈的脚底下抹油嘛”的心理活动神似。

说梁必达有匪气,并非是凭空捏造。早先梁必达并不叫梁必达,而是叫做梁大牙,为的是他有一颗颇显眼的虎牙,韩秋云无论如何都不愿嫁给他,因韩秋云多少算是落魄大家的小姐,而梁大牙是一个生活在蓝桥埠的小混混,无赖气有无不说,至少也是“好起来像个大侠,坏起来像个强盗”的草莽英雄。参加革命后的梁大牙,匪气和痞子气在早期确确实实是没有怎么收敛,粗话脏话满天飞不说,做了小队长因为士兵穿新鞋还有欺压士兵的劣迹,我行我素唯我独尊,视组织纪律如无物以至于几次党组会议都在讨论是否要对他军法处置。这总是让我想起《亮剑》中李云龙以野狼自诩,称自己的独立团为“野狼团”,宣称“狼走千里吃肉”,因为违反纪律而数次升降却深得下属推崇。在这一点上,《亮剑》与《历史的天空》是一致的,李云龙和梁必达都被作者塑造成顽固张扬自己的个性,以至于连同缺点一起张扬的独特而又鲜活的人物形象。

向传统英雄书写的回归

梁必达的“匪气”在前期是十分突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梁必达这一人物的塑造,开始出现向传统英雄书写的回归趋势。“伯乐识才”、“英雄美人”、“正邪斗法”的传统模式,都在塑造梁必达这一人物形象中具有着重要作用。

“伯乐识才”这一模式,是通过梁必达的领导杨廷辉所体现的。杨廷辉是一个“完人”,他对凹凸山的革命形势具有深刻认识,有威信与策略,用人大胆,刚柔并举。他能看出梁大牙的坚毅、果敢,在梁大牙的革命岁月中力排众议,施以知遇之恩并不断对梁大牙施以改造,派东方闻音约束梁大牙,派张普景监督梁大牙,自己更是监督和指导梁大牙,以坚定的信仰促进梁必达的成长。

“英雄美人”这一模式,是通过东方闻音这一美丽善良的人物形象所体现的。东方闻音是梁必达加入八路军的决定性因素,东方闻音更约束和改造了梁必达、用自己的善良和美丽塑造了梁必达铁汉柔情的一面,充当梁大牙的老师,教给他文化知识促进他形成良好的革命觉悟,逐渐具备了良好指挥员的特质。

而在“正邪斗法”这一模式中,主要是“纯洁运动”和“文革”期间,梁必达几次被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在“文革”中更是被罢官劳改的情节。《历史的天空》在“正邪斗法”这一层面,是复杂而动态的,它生动的表现出革命者的来源多样,革命者有可能是反革命阵营的智慧者(如陈墨涵),而并非抱着革命理想满腹革命理论的“正宗布尔什维克”;相反,反革命也有可能是革命阵营的叛变者(如李文彬)。而张普景这一人物形象在“正邪斗法”模式中,虽然带有不轻的迂腐色彩,到底是一位光明磊落、嫉恶如仇的政工干部,在“纯洁运动”中力抗诬陷,并成为未来岁月里梁必达“敬畏”的“张克思”。

在梁必達的成长过程中,“伯乐识才”、“英雄美人”和“正邪斗法”都是源于中国文学自古的创作传统,梁必达也逐渐地成长为符合传统价值观念的英雄。

血性英雄的塑造

《历史的天空》塑造的英雄形象远不止梁必达一人,但无疑梁必达是最具有血性的一个,他是80年代对人性的探索和90年代政治语境淡化趋势下所产生的人物。历史的原貌我们无从触碰,不排除这些血性英雄们改变过历史的可能,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讲,这些具有自我性和个性化特征的英雄,更具有人性而非神性。

梁必达这一“血性英雄”的塑造,不仅体现了在人性探索和政治语境淡化下读者的审美倾向,更体现了另类英雄的独特价值。

作者简介

宋育卓(1997.06—),女,汉族,吉林长春人,本科,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大牙血性八路军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血性
血性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以人民的名义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八路军风采录
小小船儿出发了
笑爆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