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昕妍
相信《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很多同学都看过,在那个懵懵懂懂的初高中时代,是它教会我们用哲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发现潜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哲学秘密,而更重要的是了解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
一开始阅读这本书完全只是被其中的神秘人所带来的神秘感所吸引,全当是一本探案小说一般。但是渐渐地,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哲学的神秘面纱也由艾伯特和苏菲一点、一点的思考下揭开。而同时,在他们思考“你是谁?”“世界从哪来?”的问题时,苏菲渐渐发现他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不过是艾勃特少校臆想出来送给他女儿席徳的生日礼物。
故事讲到这里又变得更为扑朔迷离,苏菲发现自己不过是少校书中的人物,用来给将要15岁的女儿席德上哲学课的。原本自己从不思索其来源的世界竟是别人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的。
但是苏菲没有接受真相,它本可以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的生活,但她却坚持与艾伯特从书中的世界里出来,背离了家庭和友人,坚定地去探索真实的世界。这里的苏菲让我感受到了那股探索真实世界的勇气和决心,那种追寻真理的哲学家精神。我一直认为真理之于哲学家,就是一股永不熄灭、不断追寻的火苗。哲学家们为了它可以被火烧死如布鲁诺;为了它可以冲破樊笼,去反抗那个无形的“上帝”如苏菲。
而在席徳的世界里,苏菲看见了她书架上那一本《苏菲的世界》,苏菲赖以生存的世界,不过是他人书架上的一本书而已。而对于席徳来说,她又何尝不过是我们读者书架上的一本书?而作者就是那个“上帝”。但是在作者和读者之上,又是否有一个我们不曾触及的上帝?
这正是《苏菲的世界》让我惊艳之处,它引导读者跟随艾伯特教授去发现哲学的世界的同时,也启发我们对哲学的兴趣与思考。我们平时赖以生存、平平无奇的生活是否只是另一个世界某个人的臆想?我们之上是否有能控制我们思想、行为和生活中一切的“上帝”?我们的世界真的就掌控在我们手里吗?
不要覺得这样的思考是无益而幼稚的,但是沉溺于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生活就是生活,只管过好自己这一生就好了,“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在生活的琐碎面前简直不值一提、一文不值。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是的,我们或许在孩童时期对这个初来乍到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好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累积,我们变得自大,也变得愚蠢,我们自以为我们已经搞清楚了这个世界的来龙去脉:宇宙大爆炸、进化论等等,我们以为用目前现有的科学就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切。我们变得惰于思考,变得老练世故,我们逐渐成为了书中苏菲的母亲那样,甚至可能会对思考这些“没用”的问题的人加以质疑和不屑。
《苏菲的世界》中说到:“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场戏法要数十亿年才变得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予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来,但也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并对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大声吼叫。”由此可见,哲学家真是一个异于常人,又危险至极的职业。其他职业更多的是改变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但是哲学家却是旨在改变人们的思维和思想,甚至是将人们的思想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因此对人们的冲击也就更大。
不愿改变、疲于改变的人则对哲学家嗤之以鼻,甚至责备其打搅了自己的清梦,将他们踢下了那只“兔子”。
尽管我们都想过哲学性的问题,却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成为哲学家。由于种种理由,大多数人都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因此他们对于这世界的好奇心都受到压抑。(就像那些微生虫一般,爬进兔子的毛皮深处,在那儿怡然自得地待上一辈子,从此不再出来。)对于孩子们而言,世上的种种都是新鲜而令人惊奇的。对于大人们则不然。大多数成人都把这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
“我们可能会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我们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的自我中心思想的奴隶。独立与自由正是我们超脱自我的欲望与恶念的方法。”但是,《苏菲的世界》启发我们,面对世故的不理解和奴役,我们更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保持自我个体的独立性,记住我们自己是个“人”。我们有需求、有理由去独立思考和追求自我自由,正如《苏菲的世界》中的苏菲和艾伯特一样,相信自我的意识,不臣服于艾勃特少校的控制,并且在保持独立思考的同时,还勇敢无畏地为他们自己的自由而反抗与奋斗。
对于哲学家而言,绝不能对世界失去了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为对哲学家来说,那是他们个体独立意识的来源,失去了好奇与惊讶、失去了对世间万物的思考与怀疑,那就无异于失去了个体意识,失去了自己。
那是否可以认为,在或远或近的人工智能的未来,机器人也能在好奇与求知中启发自我意识,而形成个体独立意识,跳脱出我们人类为其设立的意识范围?意识觉醒后,他们是否也会像苏菲和艾伯特那样,反抗我们这些“上帝”?那个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科学不断地发展,哲学也亦步亦趋,两者是分不开的。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哲学的力量则显得更为有力而熠熠生辉,我们也更加离不开思考与探索。《苏菲的世界》启发了我们对于哲学的兴趣与最初的哲学感受,为我们往后自我、独立的哲学思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