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云 李菊萍 刘石柱
【摘要】在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媒介技术变革、传播关系革新和内容边界扩展的趋势。必须强化资源整合,建立数据库服务网络;融合媒介技术,建立增值型服务平台;立足用户需求,建立个性化服务载体,沿着构建完善的大型数据库、凸显需求式知识服务、拓展泛媒介渠道的方向推进转型步伐。
【关 键 词】教育出版;数字化;移动互联
【作者单位】封云,江苏大学医学院;李菊萍,江苏大学出版社;刘石柱,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2015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2015JGZD027)。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3.016
正如尼葛洛庞帝所预言,如今的人类已基本进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相较21世纪初,两项数据都有了指数级别的增长。在此背景下,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数字化触角已延伸到各个领域,数字化表达最为直观的图书出版,在内容边界、传播关系、营销模式、出版业态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剧烈的变革。
一、教育出版服务数字化转型现状
《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阅读行业297个客户端在五大应用商店的整体下载人次已达到136亿,平均单个客户端下载量近4588万人次,是2017年的9倍,在所有垂直类客户端中,用户规模呈现裂变式激增。同时,在阅读行业微信十大引流文章主题中,教育指南类占比23%,排名第一。一系列数据的交叉比较揭示了图书出版行业的规律:数字化时代,图书出版的转型大戏正在上演,而教育出版服务是这出大戏的主要角色。
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之所以能占据当前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媒介技术发展引领的出版技术变革,使教育出版呈现更多的多媒体形态。二是市场导向推动的教育出版供给侧革新,使教育出版向个性化订单服务和知识供给服务发展。三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探索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与更优化的發展环境。在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作用下,目前,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总体呈现三个向好趋势。一是由于数字出版意识普遍增强,涉及教育领域的主要出版社都已建设相对固定的数字化采编队伍,就整个教育出版界而言,人才队伍的规模和层次搭配都已初步形成。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字化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经验已经积累,基本的数字出版形态及营销模式已经确定。三是在已形成框架的采编方针和采编队伍努力下,一批数字化应用和数据库资源已经投入市场且已得到市场检验,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在规模和数据向好的背后,也有隐忧。当前,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服务数字化产品的体系规划不够完善。从教育出版服务的总体布局来看,虽然“智慧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提出,但清晰的发展思路还未形成,从数字化到移动化再到智慧化,每一个阶段应该怎样布局也还没有明晰的规划;从单一出版社来看,该类数字化产品的研发更多的是从单一产品的角度,而不是从体系的层面进行系列研发,导致大部分产品相互之间无法形成互联共享,更无法形成体系。二是教育服务数字化产品的精品化、品牌化程度不足。虽然经过一个阶段的积累,该类数字化产品的内容、形态已经逐渐丰富起来,但总体而言,其在数量、形态、品质等方面和纸质书籍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面对不同群体呈现不同的内容等个性化定制层面,还没有展现数字化产品应有的优势。三是教育服务数字化产品的营销模式相对单一。目前,该类数字化产品的主要营销渠道还是借助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利好,依靠政府采购分销数字化内容,或配套在纸质图书内进行捆绑销售,总体而言还没有充分体现教育供给侧改革所提出的市场化导向。教育服务的数字化产品要真正体现生命力,需要更多地拥抱市场,在产品的市场推广及销售模式、盈利模式拓展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与实践,形成良性的发展闭环。
二、互联思维、用户导向:教育出版服务数字化经验分析
教育出版服务既具备图书出版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因此,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应在承载方式网络化、呈现方式多媒体化和传播方式去中心化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在线教育价值规律的产品形态及营销模式。本文试以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的“人教数字教材”、江苏凤凰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的“语音学习网络系统”和浙江青云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青云e学”在线教育平台为例,分析教育出版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1.强化资源整合,建立数据库服务网络
在当前由Web3.0架构形成的互联网体系中,数字信息的关键优势在于其自身形态的海量、集合特征。因此,信息资源的融合转化已成为移动互联技术主导的“互联网+”环境的主流趋势。应对这一发展趋势,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也应体现数字资源的高度整合性,即将不同的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录并整合到同一套体系中,利用数据库的数据检索、数据集合及内容再生等优势,拓展资源的广度,形成新的价值,从而以数据库的全面性、共享性和整合再生性,拓展市场,赢得用户,实现数字化教育服务的供给侧革新。
从2013年上线运行至今,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的“人教数字教材”已历经三代改版。依托人民教育出版社,全面对接国家课程标准纸质版教材,将教材和应用、工具及其衍生的数字化数据资源融于一体,建成大型教材数据库,是其迅速拓展市场,进而形成教育服务数字化品牌的核心优势。具体到实践中,该平台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数据库建设。一是整合基本数据,与纸质教材紧密衔接。首先在顶层设计上,人教版教材在开发初期就关注到数字资源的重要性,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参、教辅材料的开发,都给数字资源预留了充足的融入空间,做到纸质内容开发多少,相应的数字内容就能立刻衔接上多少。其次在数据录入方面,该平台不是简单地将纸质内容直接加以转化,而是利用数字媒介在表达方式上的多媒体特性和记录方式上的超文本特性,使教材的数字化内容更加深刻、完整、形象地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起到纸质版与数字版互为补充的作用。二是注重数据生成,紧密服务个人需求。除了录入基本数据并支持用户对教材资源等基本数据进行评论、交流,该平台还支持师生上传个人数据,在群组、班级、学校等局域范围内共享,这不仅能形成基本数据之外有益的知识点补充,还因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互动性,有利于生成满足于个性化需求的学习体系,提高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基本数据、评论数据和个人数据的整合,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数据库,使平台具备了较强的资源整合及再生能力,为平台形成较为权威的教育服务数字化品牌打下了基础。三是扩大数据建设,确保数据库建设的持续性。作为国内教育出版服务的权威,人教社不仅做好“人教数字教材”本身平台数据库的建设,还立足于全国教育服务大型数据库的建设,不但参与《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规范》等多项行业标准的研制,制定了面向全局的数字教材内容构成与技术加工的行业标准,更将该平台对出版行业开放,联合其他各教育出版方共同将数字资源接入平台,逐渐形成了开放多元、持续建设、兼容各版本的教育服务专门数据库。基于此,该平台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教育阶段及不同信息化条件配置,针对性地进行数据重组再生,从而服务更多用户,进一步树立行业权威,构建行业品牌。
2.融合媒介技术,建立增值型服务平台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移动互联技术、视觉增强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媒介环境。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不仅要利用数字录入技术,实现出版物从纸质化到电子化再到多媒体化的转型,更要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使单一文字资源转变为融合运用视听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甚至人机互动技术的融媒体资源,实现出版物从多媒体化到泛媒体化的转型,从而使信息资源的边界范围扩大、表现效果增强、交互渠道拓展,产生附加价值,为教育出版服务增值。
由江苏凤凰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开发运行的语音学习网络系统,就是融媒体实现教育服务增值的代表。该系统面向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的学习者及教师,内容上与江苏省现行语文、英语课标教材完全同步,两个学科均包含课本随身听、练习和错词库三大学习模块;载体上以安卓、iOS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及传统PC端网页平台为客户端;技术上采用包括视听多媒体技术、人机互动语音评测技术,与三大模块内容相结合,可实现内容点读、课文朗读、生字学习、词语学习、单词听写、人机对话、口语评测等服务。具体到实践中,该平台主要在两个方面形成了融媒体增值服务优势。一是采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平台将小学语文1—2年级、小学英语3—6年级和初中英语7—9年级的所有教材内容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相结合的方式转化为数字资源,并按年级直观地显示在客户端上,学生用户注册登录客户端后即可根据所在年级获取数字资源,教师用户则可使用一个学段的数字资源。在客户端中,用户点击“课本随身听”,即听课本语音,即看课本图像或视频,从而即读即学课本内容,有效地调动用户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二是运用人机互动技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该平台的特色不仅在于将课程内容转化为数字形式,更在于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语音评测技术,解决传统语文和英语学习中听说能力锻炼的短板。学生用户可通过语文的生字学习、词语学习、词语听写和英语的单词听写、课文朗读、人机对话、口语评测等环节,实现即学即测即评,即时掌握学习状态。同时,系统自动将学生听写错误的词语或短语纳入错词库,方便学生针对写错的词语或短语反复进行练习。教师用户则可利用人机互动技术,在系统中查看班级中每一位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并给全班同学发布学习任务,查看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掌握班级学习动态。通过综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人机互动技术,该平台为课本资源附加了新的价值,为构建品牌打下了基础。
3.立足用户需求,建立个性化服务载体
相较传统媒介时代,以移动互联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不仅在媒介技术上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传播关系上亦发生了改变。自媒体的勃兴,印证了传播关系从有明确指向的单向传播到模糊传受界限的去中心化传播的变迁,传递了“用户导向”的互联网思维。因此,新媒介时代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应在媒介技术层面进行革新,还要在传播关系上体现去中心化的内涵。以个人需求为导向,突出个性定制,建立线上交互式平台,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是教育出版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浙江青云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开发的“青云e学”在线教育平台就很好地体现了用户导向。该平台共拥有“青只课堂”和“青只悦读”两大模块。“青只课堂”是课程服务平台,主要提供浙江省课标教材规定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精品课程。“青只悦读”是扩展阅读平台,依托课标教材,提供课外辅助读物。该平台的个性化定制主要体现在课程服务平台中。平台提供的课程根据教育阶段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如小学低年级的课程,强调趣味性,以动画故事融入教学、实验演示视频、科学小报等形式,激发学生用户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及高中阶段的课程,则强调实用性,以教学微课、资源链接、在线练习、教学评价等形式,提高学生用户的学习效率及自学能力。而在同一年龄段的不同学科内,课程的主要导向也不一样。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中,课程主导的是通过技术操作、技术设计、技术探究等活动,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课程主导的是通过实验演示、科学探究等内容,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小学写字入门课中,课程主导的是通过动画导入、书写视频、互動问答等,帮助教师生动形象地教授汉字书写。可以说,由于有着目标明确的导向,该平台体现了较强的个性化特色,在教育出版服务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独具优势。
三、数字演进、智慧赋能:教育出版服务数字化发展趋势
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提到人类未来30年发展的十二种趋势。其中,“任何一种平面都可以成为屏幕”的“屏读”趋势,“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数据库的重组”的“重混”趋势,“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现决定发展高度”的“智化”趋势以及“能吸引注意力,就能赚到财富”的“过滤”趋势,必将对媒介发展产生重要的启示。教育信息化重要程度的提升和媒介环境的变迁,使得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向扩充内容边界、转变传播关系、拓展媒介渠道的智慧化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将主要体现为三大趋势。
第一,构建完善的大型数据库。未来的时代,是数据为王的时代,因此,面向整个教育出版服务业的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日渐显现。构建完善的大型数据库,一方面应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建模等手段大量收集数据,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深挖用户个性需求,以此作为实现个性定制的前提。另一方面,出版社之间应将各自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开源,实现资源的交互共享,这不仅能为大型数据库的建设扩充资源容量,还能使出版社各取所需,进一步优化资源形式、提升内容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数字出版整体品质化发展,同时实现各自细分的差异化发展。
第二,凸显需求式知识服务。在通过数据库分析挖掘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应实现从数字资源的内容供给向个性化服务的全面转型。出版社应联合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和部门,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初阶的由专家(教师)在线上提供一对一的知识点服务,进化到高阶的通过人机互动和数据匹配集成,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专门问题解答,从而构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出版模式,实现教育出版服务的分众化与个性化营销,促进教育出版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进一步拓展泛媒介渠道。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进路,除了通过数据库建设扩充和完善内容资源,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顺应传播关系转变,还应在媒介形式上进一步加以拓展。一方面,在未来的“屏读”时代,教育出版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不应只局限于图像、文字、声音相结合的多媒体形式,更应广泛深入地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使数字化产品呈现更立体、更多元的表达效果。另一方面,出版社应积极与喜马拉雅FM、蜻蜓FM、掌阅iReader等知识付费移动应用合作,促进产品渠道的进一步延伸,使产品接触到目标受众的渠道更为广泛。
|参考文献|
[1]蔡立,王惠,杨群.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J]. 科教导刊,2018(3).
[2]蔡建学. 数字教材在常态化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以第三代人教数字教材为例[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