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政策、技术和市场共同引领下取得跨越式发展,出版单位的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进入新时代的新常态、新动能。技术创新、知识增值、跨界融合、产业聚集、价值引领成为新时代数字出版鲜明的特点。站在新起点上,出版融合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获得难得发展机遇,数字出版将迈入智能出版时代,出版生态格局将在数字出版助力下加快重塑,传统出版单位将与新兴数字出版企业融合共生,数字出版市场秩序管理将更加包容规范。
【关 键 词】新时代;数字出版;融合;智能
【作者单位】张忠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3.009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策、技术和市场共同引领带动下,出版单位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探索创新融合发展路子,进行业务创新、融合发展已形成行业共识,并已经普遍行动且开花结果,成为出版单位进入新时代的新常态、新动能。总结近年来数字出版的进展、经验与特点,对在新的起点上把握与展望出版融合发展趋势,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出版的主要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版业通过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快内容与科技融合。出版单位总体上建立起制定长远规划、建立专职部门、建设专业队伍、找准市场需求、实施项目带动的数字化业务工作模式,普遍开展标准研制、装备配置、资源建设、产品开发、平台搭建、服务创新的数字化转型升級路径的探索,初步建立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与运行格局,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和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专业、教育、大众三大出版领域逐步探索出顺应行业发展需求,并符合自身资源优势的转型融合发展路径,涌现了一批数字内容多元化融合案例与新媒体知识服务精品,阶段性成果初步显现。
专业出版领域,专业出版单位持续加快向知识服务商转型,通过建立专业资源数据库、搭建专业知识资源平台、开发专业知识产品等方式,提供专业知识服务。互联网掀起知识付费浪潮,得到、喜马拉雅FM等新兴知识服务平台不断涌现,开发了以有声读物、音频课程等形式为代表的知识付费产品,为专业出版转型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教育出版领域,多家出版单位基于自身优势,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线培训等领域探索数字教育发展路径,布局数字教育产品市场。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基于课前、课中、课后不同场景,围绕教程、教辅、测试、作业各类内容的数字教育产品日益丰富。
大众出版领域,因网络文学改编带来的IP开发浪潮,为出版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拓宽了新空间。出版单位逐步树立起品牌意识进行IP运营,基于优势图书资源进行有声读物、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形态的开发,实现“同一内容、多元开发、多形态呈现、多渠道发布、多模式收益”,内容优势得到有效发挥,附加值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不同领域的资源互通、渠道共享、跨界融合。
二、数字出版的突出特点
数字出版、融合发展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步,亮点频出,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1.科技进步持续为出版业赋能
出版的融合创新始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出版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互动式电子书、专业数据库、在线教育平台、知识库、有声读物、虚拟/增强现实技术互动读物已成为常态数字产品,面向微信、今日头条、喜马拉雅FM等渠道的知识服务创新层出不穷,基于B2B、B2C、B2G、UGC、B2B2C等业务模式的数字出版服务纷纷推出,业务系统升级、经营模式创新、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应用屡见不鲜。国内主要数字出版平台运营商普遍提出了云存储、云出版,利用云计算促进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虚拟化,形成资源池,达到不限时间和空间按需分配的效果。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加快应用,虚拟/增强现实技术被应用在儿童、科普、艺术等图书中,极大地丰富了内容呈现方式,赋予了出版产品新的内涵,催生了智能音箱、中译语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等智能产品。
2.知识服务助推传统出版业务转型
在知识付费蓬勃兴起的浪潮中,知乎、得到、喜马拉雅FM等领先的全民学习知识付费平台,逐渐被大众接受。网民为内容买单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这对拥有知识资源禀赋的出版单位构成极大利好。挖掘发挥出版最本质的功能——知识服务,用新技术使知识的传播、文化的传承、信息的传播更有效、更快捷、更准确,在出版业越来越得到重视和普及。出版企业以传统内容的版权资产为核心,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多元化开发,加速向专业内容提供商、知识服务商转型,将出版内容转型为各专业领域的知识服务产品。出版企业在各类垂直领域的知识服务平台和知识资源数据库已经陆续建成,如中华书局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公司的中华经典古籍库、人民法院出版社的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法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激光杂志社的中国激光移动知识服务平台,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中读”APP,使这家老牌杂志焕发青春活力,杂志内容被解析、拆分成课程,做大了知识服务的供给侧市场,作者分享知识的优先渠道不再是出刊,而是讲课,知识变现的渠道越来越多,出版价值得到更深挖掘。
3.跨界融合助力出版企业做大做强
在数字经济、媒体融合等国家政策刺激和产业变革推动下,数字出版边界大大拓展,出版产业链条的黏性特质、创新禀赋得到充分地唤醒。受益于无线网络与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实体书店加快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无人值守书店、自助借书机、无人图书馆等智能书店、智能设备在图书馆、书店、社区亮相。新华书店总店、浙江博库等大型国有渠道商试水数字服务,加快线上线下、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形成自有平台、第三方平台、APP、公众号等传播矩阵,呈现出版发行、网络出版、知识服务等多元业态,逐步打造为行业数字中盘和数据中台。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动漫、数字阅读等出版新业态成为优质IP资源的重要来源,不断向影视、艺术、教育、旅游、体育、医疗等相关领域延伸融合,挖掘IP资源并进行多元化运营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业内认同,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从IP开发业务中获益。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方出版集团围绕传统出版业务的多元化布局取得长足发展,线上线下、传统新兴、国内国际业务加快融合、一体发展,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资本运作不断,推动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实力迅速提升。
4.产业聚集提升数字出版发展效益质量
2008年,上海张江获批成立第一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11年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增加到浙江杭州、北京、广东、湖北华中、陕西西安、山东济南、重庆等14个。这些基地、园区立足行业实际,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利用区位优势,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物资流、人才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培育并形成了游戏动漫、网络文学、知识内容产品与服务、数字在线教育及培训、数字影音、数字版权等为主的一定规模的产业群,融合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与传统出版转型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支撑传统出版企业的作用日益凸显,江西出版集团、青岛出版集团成为所在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骨干。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结合域内产业基础、发展战略打造了丰富的产业形态,既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全新发展动能。特别是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落地应用,发挥了出版融合创新的孵化器与试验田、数字出版的领航者和生力军作用。
5.主旋律出版物不断推出优秀数字出版产品
越来越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出版物插上数字出版的翅膀,通过互联网出版传播,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重提升。人民文学出版社利用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将电视节目《朗读者》《开学第一课》《经典咏流传》重新打造,推出融媒体出版物,实现了上百万册的销售。学习出版社2017年出版了第一本融媒体出版物《全民经典朗读范本》;2018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一书中通过二维码链接音频,首次实现时政主题出版图书的“扫码听书”;2019年,该社计划将《新中国发展面对面》制作成动漫短视频,打造一本集知识性、生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融媒体出版物。2018年9月,111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电子书在5家网络出版传播平台上线,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平台上线,2019年4月中国数字阅读大会集中上线百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数字图书,一连串举措推動主旋律出版物在广大读者中形成数字阅读的新风尚。
三、数字出版的前景展望
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提升、出版融合发展最快,成果最显著。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综合行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压力持续增大,出版融合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然而,挑战面前也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数字出版有望步入黄金期。
一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数字出版作为出版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创造丰富、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新型学习阅读需求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国家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知识支撑和智力支持,需要加快信息传播和流动,数字出版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与新技术融合的产物,将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建设中受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近年来,网络提速降费、大数据、“互联网+”、分享经济、信息消费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正在推进实施,各地对数字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入,带来内容生产服务格局的深刻调整,数字出版作为数字内容产业的主力军,有望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板块与增长点。
1.数字出版即将迈入智能出版时代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进入出版行业,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更多的可能。在纸质图书增长乏力的背景下,纸电一体、纸数融合的全媒体出版产品服务有望成为出版的主要形态,承担起复兴传统出版业的重任。大数据和科技创新的成果,把读者阅读行为转化成数据和流量,出版企业信息化管理从面向功能驱动逐步转向面向数据驱动,进一步优化出版业务的精准度,进一步加强对内容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和数据化运营,让出版从中受益增值。特别是在超高网速、超低时延、超大容量、超广连接的5G支撑下,万物互联的智慧社会、智慧生活到来,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交相互动社会网络的形成,都为出版业创造更多应用场景,这将会提升时下繁荣的新兴出版业态,推动数字出版演变为虚拟与现实并存的智能出版业态。智能语音识别、机器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出版内容生产和内容推送,实现智能创作、智能呈现与精准智能推送。
2.数字出版助力出版生态格局重塑
发展数字出版业务,不仅意味着出版企业的技术变革,还意味着商业变革与体制变革,要求出版企业转变发展理念与思路,从内容生产、管理运营、组织架构、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创新,建立起符合全媒体传播格局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随着数字出版成为一些先知先觉、敢吃螃蟹的出版企业的主业,出版业格局面临分化重组的更大可能。掌握先进技术与商业应用模式,具备知识挖掘、数字创意能力的新一代出版人的崛起,将引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带动一批新型全媒体出版企业涌现。人民出版社、中译语通、同方知网等出版单位在经历市场化磨炼和数字化转型不愠不火后,有望厚积薄发,逐渐调整状态,迎来大幅跃进的空间。同时,那些故步自封、彷徨观望,不能适应技术、商业、体制变革的出版机构将面临淘汰。出版业优胜劣汰的马太效应愈加显著,新生态重建、产业重构、格局重塑的出版业加快到来。
3.传统出版单位与新兴数字企业融合共生
出版企业与新兴数字企业两者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内容、技术供与需、授与取的关系,还将相辅相成,不可替代,共同成长。新兴数字企业已窥见内容产业的巨大成长空间与利润,利用技术、渠道等优势,可整合攫取的内容,创新并引领内容提供的增值服务与商业模式。一批拥有内容资源优势并主动加快转型的出版企业,也会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运营模式与商业模式,更好地服务特定乃至大众群体用户。一家出版企业的内容将通过多个平台渠道呈现,一个平台渠道将聚合多家出版企业的内容,同时,出版企业也会打造自己的垂直渠道,平台渠道也会积累更多优质原创内容资源。这种趋势从近期百度与出版企业的合作可见一斑。百度既是专业阅读的入口,也是传统出版产品的一个出口,百度的数据信息服务不仅使双方受益,还为出版企业选题策划和产品生产制造提供支撑。出版企业与新兴数字企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数字出版产业,将共同承担起为人民群众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资讯、数据、文献、知识内容服务的重任,在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数字出版市场秩序管理更加包容规范
在政府法治与主流文化引导下,网络出版、数字出版将告别野蛮生长、过度引流吸金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传统出版企业的广泛深度介入和一批有责任感的数字阅读企业的崛起,持续注入大量积极健康的内容,数字出版将成为主旋律、正能量传播的主阵地,网络出版空间更加清朗。网络出版、数字出版内容海量、传播快捷的特点以及新兴出版业态的持续涌现,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加快修订完善,宏观上趋于开放包容,微观上更加严格审慎,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凸显并压实。同时,大数据与智能政务使管理更加快捷透明,事中事后监管手段更加丰富,对不良内容、侵权等行为的固定与查处更加有力,市场主体的自律、守法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市场整体趋于健康规范,推动数字出版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新时代数字出版的浪潮奔腾,出版业永远在开拓创新的路上,不断创造一次又一次辉煌。在新起点上推动出版深度融合,把我国信息技术创新的后发优势、技术应用的领先优势和大市场优势转化为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阅读新需求,数字出版必将在我国出版业由大变强、由并跑到领跑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柳斌杰. 走进智能VR,出版业态更精彩——从数字出版到智能化出版的几个问题[J]. 传媒,2018(22).
[2]李中文,张贺. 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开幕[N]. 人民日报,2019-04-13.
[3]张贺.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电子书专栏在五家电子书传播平台正式上线[N]. 人民日报,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