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帆
摘 要: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生态化环境,国家出台了“河长制政策”,对非法捕捞,非法排污等有害国家发展的行为进行政治,并通过“河长制政策”加强国家对河水治理的重视度,让全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治理河水的行动中来。
关键词:河长制;水资源保护;防污;治理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要求各地政府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该政策主要是加强河湖治理保护、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等,全面提高水资源保障和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全面推行河长制即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推行河长制政策的意义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为了解决我国复杂的水问题,维护河水的原始状态。我国少数地区河流开发利用严重超出了河流所能承受的范围,生态功能明显下降;少数地区的非法排污,工业废水对河流的污染让原本就超出负荷的河流更加沉重。部分地区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等现象时有发生。想要保护生态环境,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实施相对应的政策,还人们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江河湖泊是养育一方人民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对国家的发展有利,为人民提供重要的资源,给人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出台政策以来,全国都在响应措施,对河水整治,湖泊管理,和水资源进行保护。在防洪、供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成就更为显著,取得了重大进步。“河长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决策,让相关负责任因地制宜地对河湖进行管理,明确自己的责任,把政策落实到实处。各负责人进行分工,针对一系列问题同时进行纠正,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让全民增加环境保护、保护河水的意识当作自身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把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在治水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就有利于攻坚克难。
二、河长制政策的实施
(一)水污染防治
推行“河長制”对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有重要意义。水污染防治计划是长远的计划,“河长制”政策是国家水污染防治战略计划,是面向未来三四十年到2050年。水污染防治计划明确了水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以及细化和分工,这是经过探讨和研究出的最合适我国现状的创新制度,此项计划的实施会加强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
(二)水安全和河湖管理
“河长制”将推动水利和环保工作更好合作。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河长制政策的实施,所以各部门都积极响应政策,加强对环境保护,河湖的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李克强总理指出,江河湿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绿色财富,必须倍加珍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三)《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政策的意见》
一些地区率先实行“河长制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展现出可以继续实行,可以改进的成果经验。在经过专业人士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后,总结和推广出最适合各地区的“河长制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意见准确的展现了如果保护河湖的措施,也向各部门强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让相关负责人知道管理河湖,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要求负责人在执行的时候需要创新,更好的执行意见中的根本要求,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维护河湖正常发展,同时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有重大意义。
(四)推动河湖管理
河湖管理是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湖管理保护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以水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实行党组织提出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特点,积极改善境内河湖生态环境。实践证明,维护河湖生命健康、保障水安全,需要大力推行河长制。在实行过程中,各级领导需要积极配合,明确分工,强化统筹协调,形成河湖管理保护的合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
三、全面实行河长制
(一)河长制的主要任务
经过探索和研究,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号角已经吹响。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想要全面积极地实行河长制政策,第一要点就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利用制度,完成水资源节约保护;第二是加强河湖水域线的管理保护,精准划定河湖管理范围,严格对水生态空间进行管控,严禁破坏环境,损坏河道的行为发生,;三是加强水污染防治,执行相关的废水排放制度,对非法排污现象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完善污水排放制度。四是加强水环境的治理,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大对有害水体的治理力度;五是加强水生态修复,在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同时,修复水生态环境,完成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共同改善。六是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围绕主要任务,河长制办公室分别梳理出约束行为的标尺,落实空间管理的制度,实行联防控制,统筹城乡水域、注重系统治理五大重点工作。各地治水实践中,将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对岸线中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
(二)四个坚持
在河长制政策实施的负责人眼里,想要全面推行河长制必须要做到“四个坚持”:(1)坚持生态优先,理清实施政策的立足点,绿色发展;核心是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穿到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全过程,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2)坚持实施政策的各级领导部门联动,紧抓着力点;核心是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各级河长明确自身职责,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工作格局。(3)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紧扣关键点;核心是从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出发,对河湖区域内进行有效治理,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4)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夯实支撑点;核心是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的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河湖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河长的职责
河长需要针对本区域内的河水进行治理,需要针对破坏河湖健康发展的行为进行整治,教育河湖周围的人群有保护河湖生态环境的观念。对于出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向上级报告成效,并对上下级河长进行监督,各负责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对需要完成的目标进行分享,深刻贯彻河长制政策的实施。
(四)“河长制”的监督考核
《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提出,河长之间需要相互监督,上级河长对下级河长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计入领导干部的考核中。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河长进行监督。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在监督考核过程中红,首先要对工作进行细化,实化。水利部和环保部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制约,共同制定实行《意见》的方案,让相关负责人和实施者互相监督。同时水利部门制定河长制监察制度,定期的对各个地区的河长进行考核评估,根据当地破坏河湖的行为、是否取得初步胜利为标准,来考核河长是否按照政策的内容对其实施。通过考核后,会建立奖惩制度,对于表现良好的河长进行表彰,对于工作怠慢,不负责任的河长进行惩治。
(五)水利部和环保部合作
“河长制”的实施没有改变原来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两个部门还是执行本职工作,没有对两个部门进行合并,只是在实施战略政策时,相互合作,共同维护河湖的健康发展,水利部和环保部在前几年就关于水量、水质的信息进行共享。每年水利部门的水文站监测的水质数据,都向同级环保部门提供,能够做到信息共享,是对实现水污染管理的一个重要保障。在面对问题时,两个部门配合很好,也在“河长制政策”的实行过程中解决一切部门冲突问题。“河长制”实施以后,相关部门之间合理的进行合作,积极响应政策,在水资源保护,河湖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结束语:
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措施的同时,推行“河长制政策”,在完成经济改革中,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体系,为中国实现重大战略目标奠定基础。“河长制政策”的实施是对自然环境,河湖生态平衡的巨大贡献。需要各级负责人以及全民积极配合,共同实行政策,建立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于桓飞,宋立松,程海洋等.基于河长制的河道保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6,34(7):608-614.
[2]刘晓星,陈乐.“河长制”:破解中国水污染治理困局[J].环境保护,2009,(09):14-16.
[3]傅思明,李文鹏.“河长制”需要公共监督[J].环境保护,2009,(09):22-23.
[4]何琴.“河長制”的环境法思考[J].行政与法,2011,(08):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