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水利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背景下,以往粗放式的财务管理模式,由于存在资金利用不合理、预算编制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必须要在财务管理方式方法上寻求创新。将精益化理念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上,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向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成为支持水利事业单位改革与转型的重要动力。本文首先概述了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与价值,随后针对水利事业单位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问题,分别从完善管理机制、重视人员培训、重视预算编制等方面,就如何依托精细化财务管理促进水利事业单位发展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财务管理;事业单位;精细化思想;财务评价体系
1 引言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逐渐在国内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将这一理念运用到事业单位中,充分发挥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优化资金配置、监督资金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切实推动事业单位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但是调查发现,部分事业单位在推广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配套的制度不完善、财务评价体系不健全,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应用优势未得到充分体现。针对这些问题探究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优化运用策略,也成为现階段事业单位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2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与价值
2.1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
2.1.1 实现了“三个转变”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即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财务管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财务工作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实现这“三个转变”,进一步提升了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运行与发展中的地位,进而促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投入更多的资源、资金,支持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实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发展。
2.1.2 财务管理内容更加细化
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对内容的细化、分解和整合来达到。在事业单位内实施“大财务”战略,通过对财务管理领域的拓展,形成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的工作程序,使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融合在一起,各部门围绕事业单位的绩效目标协同作战,提高事业单位履职能力。
2.1.3 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考虑到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方式的特殊性,必须要保证财务资金的安全性,从而支持各项公共事业的高质量开展。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定了更加细化的财务指标,以及更加严格的财务管理标准。同时还要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业务特点、发展需要,制定更加详细的财务管理制度,以便于支持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2.2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价值分析
2.2.1 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下的必然趋势
十八大以来,事业单位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用更低的资金消耗,更高质量的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是新时期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通过制定科学的预算方案、严格监督资金使用、防范资金资产浪费等措施,支持了事业单位既定工作计划的顺利开展。同时,事业单位改革中要求进一步落实资金监督机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一工作要求,对加强事业党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2.2 做好水利工作的客观要求
水利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水利工作开展成效,关系到民生福祉。当前形势下基层水利事业单位承担了更多社会公共职能,在履行这些职能、开展水利工作时,也需要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贯彻落实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真正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支持基层水利事业的开展,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3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财务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财务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是事业单位深化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当前水利事业单位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财务管理的转型,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在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实现资金、资源最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水利事业单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而忽视配套管理机制建设的情况并不少见。总结来看,财务管理体制建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其一,尚未形成与精细化财务管理相匹配的制度,现有制度无法指导财务管理精细化开展;其二,机制创新动力不足,执行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管理制度对于精细化财务工作的约束和促进作用。
3.2 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精细化财务管理不仅在工作要求、标准上更加细化,而且也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财务人员要具备信息化操作水平,借助于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精细化核算、动态化监督。水利事业单位的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虽然业务上有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培训频率较低,且培训中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内容较少。在水利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中,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岗位工作要求逐渐脱节。特别是在水利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后,运用信息系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如果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能满足精细化工作要求,也必然会制约水利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
3.3 资产管理松散,利用率不高
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则是决定水利事业单位工作开展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现阶段水利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账实不符。部分固定资产在登记入账之后,没有按照要求顺利入库,后期进行资产盘点时容易出现库内资产与账簿无法一一对应的情况,带来了较大的资金漏洞;其二,资产闲置问题。水利事业单位出于工作需要,加上固定资产本身的折旧与损耗,每年需要采购大量新的固定资产。但是没有提前编制采购计划,盲目采购让许多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出现了资产限制和资源浪费。
3.4 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足
做好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是落实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客观要求。在水利事业单位工作量增加的背景下,预算编制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突显。部分事业单位虽然能够按照要求做好了预算编制工作,但是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预算控制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尚未形成客观的认识,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时间开展预算编制,在这种情况下完成预算方案,一些内容不具备可行性;其二,预算方案执行不到位,后期财务管理存在过于粗放的问题,预算方案形同虚设。
4 水利事业单位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4.1弹性原则
财务弹性是事业单位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遇的能力。只有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才能及时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对财务管理工作实施高效的动态管理。近年来水利事业单位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方面是由于工作内容增加,对财务资金需求量上升,另一方面则是财务管理标准更加严格,财务资金利用率需要提升。在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下,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也需要坚持弹性原则,才能在复杂的形势下保质保量的履行水利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
4.2 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在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的提供不均衡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需求和会计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应当保持合理的比例,要确保由会计信息所获得的收益超过会计信息供给所花费的代价。否则就要降低获得会计信息的成本。财务精细化管理要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就必然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成本管理要从“投入”和“产出”的对比来思考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4.3 系统原则
财务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等一些资源组成的庞大的体系。财务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在开展财务精细化管理时,必须从全局的观念出发,处理好环境、系统、要素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从而使财务管理活动得到全面、整体的发展。水利事业单位应坚持以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综合运用财务精细化理论知识来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5 水利事业单位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策略
5.1 结合财务工作需要制定精细化管理机制
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推广使用精细化财务管理,必须要立足于本单位的财务工作情况,制定一套针对性的管理机制,通过制度保障让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特别是在财务管理精细化理念应用之初,由于工作内容、管理标准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管理机制能够为财务人员提供一个工作上的参考。关于精细化财务管理机制,应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体现出制度的灵活性,要随着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改革,不断的调整制度内容,是否为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而服务;其二是确保该制度要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上发挥作用。
5.2 多渠道开展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精细化财务管理不仅在工作内容和管理标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能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加强财务资金配置效率,从而更好的支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水利事业单位还应当同步做好财务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工作需要。例如,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广泛使用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和办公软件代替人工高效率、精确性的完成财务核算、资金监管。而当前水利事业的部分财务人员,还没有熟练掌握信息技术。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学习、在线教育等多种渠道,增强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真正发挥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应用价值。
5.3 落实财务监督机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以往水利事业单位由于财务管理上比较粗放,经常会出现财务资金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不仅造成了资金损失,而且也容易因为资金分配不足,影响了水利事业单位其他方面工作的正常开展。财务管理精细化模式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结合水利事业单位的业务开展需要,编制更加详细的财务资金使用方案,保证了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得到科学使用,这就从源头上解决了以往存在的资金浪费、挪用问题,其二,实现了对资金流向的全过程监督,形成了一种约束力,督促财务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本部门标准开展工作,有效杜绝了财务资金违规使用的问题。
5.4 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方案
近年来水利事业单位的工作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为了确保这些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开展,需要财务人员提前编制预算,合理分配资金、资源。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下,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突显,财务人员需要结合水利事业单位下一年的工作计划,以及往年预算执行情况,编制科学的预算方案。同时,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也要严格执行该预算方案,控制成本支出,在履行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和加强财务预算控制之间达到动态平衡。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人员还要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方案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水利事业单位既定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
5.5 基于信息技术增强财务评价透明化
财务评价的本质目的与财务监督一样,都是为了确保水利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和最优配置,支持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精细化财务管理下,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别,例如财务评价能够通过定量表示的方法,更加详细、精确的表现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支出情况、利用效果和取得价值。在构建财务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收集水利事业单位各方面工作的信息,保证财务评价的过程透明化,财务评价的结果公正化,从而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更加直观和动态的监督资金使用。另外,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还能够让财务评价的结果更加细致和精确,这也符合精细化财务管理思想。
6 结语
水利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逐步转型走向社会,进入市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财务管理在单位内部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传统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方法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创新财务管理理念,用精细化思想代替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支持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更高质量的开展。水利事业单位要为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运用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包括开展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引进配套的财务评价体系和監督机制等,充分体现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应用价值,推动水利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中东.浅析工程咨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以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为例[J].中国工程咨询,2019,223(1):104-105.
[2]曹琳,魏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3):133-134.
[3]孙远慧.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v.26;No.636(10):235+241.
[4]张云云.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改革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0):175-176.
[5]曹军.精细化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9):164-164.
作者简介:范林兵(1974-),男,汉族,四川大竹人,四川省大竹县乌木滩水库管理所,大专,经济师、会计师,一直从事财务会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