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平
【摘要】本文以党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为研究视角,从党校教育的基本特色出发,提出进一步提高党校教育工作水平的建议。期待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党校 党员 教育
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党员干部的阵地,是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养与工作能力的平台,在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各级党校应该进一步彰显党校教育在目的、内容以及时代等多维度特色,通过内容创新、内涵创新、方法创新不断提高培训教育工作时效性,为党培养优秀干部队伍。
一、彰显党校教育特色
(一)目的特色:党员队伍“对正看齐”
党校培训教育的对象来自四面八方,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的诸多问题都会在党校这一阵地汇集,这在无形当中为党校的培训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驱动着党校要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个领导队伍是不是整齐划一的,关键在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不是经常高呼看齐。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看齐是一项基本原则,但是党员干部也是个体,他们在生活上、工作中必然存在个性与偏差,为了建设效率高、作风好的党员干部队伍,必须要将“对正看齐”作为目的。针对新时代党建工作做出明确指示,要经常性的将党员干部集中到党校实施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鞭策与鼓励全体党员干部向中央看齐,这是新形势下党校培训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历史使命。从教学目标的维度来看,党校属于学校的范畴,但是从目的这一维度来看,党校又不是普通的学校,高标准的政治要求是党校教育培训的目的特色。
(二)内容特色: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应用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的、必须历练的本领。从民主革命到三大改造,从过渡时期到改革开放,无数实践经验已经证实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经得起时间、历史、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结合新时代、新要求,针对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指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党性修养是其立身、立德的基础,党性教育始终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必修的课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选拔干部的标准始终都是德才兼备。而党性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道德。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如果中国社会出现了问题,那么就表明共产党的领导出现了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党内,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培养优秀的党员干部,将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作为培养党员干部的标准,打造一支作风优良、能力极强的干部队伍。”就目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党员干部所出的问题基本都是在德上,这就意味着现阶段党员干部群体的党性薄弱,亟待加深广大党员干部对于党性的认知。基于此,各级党校在开展培训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都将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作为主体内容,将党史教育、国史教育、宗旨教育、传统教育、品行教育、思维教育、反腐教育作为途径,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核心素养。
(三)时代特色:正本清源、涤荡思想
新时代、新发展,新常态、新要求,万象更新的历史时期中对于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必须要彰显时代特色。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共产党正在经历全新的历史考验,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式环境、艰巨的改革任务、新时代的新矛盾,党员干部也正在接受全新的考验。面对这一宏观背景,我党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校是培养党员干部的摇篮,肩负着提高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素养、理论与文化素养的重大历史使命。所以各级党校培训教育中必须要凸显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跟紧中共中央的战略步伐,竭盡全力的做到面对重大节点需要发出声音、面对重大问题需要表明观点、面对重大时段需要搭建平台,切实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知与深化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精神指示提供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各级党校在开展党员培训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认清社会发展形势,一定要立足新时代、新思潮,强化对社会意识形态与舆论、舆情的解析与引导力度,有效发挥宣传资料与宣传平台的功能,及时修正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认识,积极抵制错误的思想观念,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新时代的正能量,这不仅是执政为民思想的升华,更是中央赋予各级党校的历史使命。
二、提高党校教育时效性路径
(一)夯实内容基础
针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提出:无论多么有素质的部队,都要经常性的训练,都要每天喊看齐。所以在培养与提升党员干部水平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看齐意识的养成常态化。各级党校开展培训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与督促党员干部始终跟随党的领导。党校开展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教研活动带动教学水平的动态提升。具体来讲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夯实党员培训教育工作的内容基础:第一,党校在构建党员干部培训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的核心位置。所以各级党校在安排党员培训教育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切实保证马克思科学理论教育以及党性教育的课时,与此同时应该尽量减少那些生硬、刻板的纯理论课教育,将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其可以集中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两个方面,从而彰显党校培训教育的内容特色,使得党校教育始终姓“党”,为进一步提高党校培训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奠定坚实的内容基础。第二,要始终坚持教研与教学的整合。在传统的培训教育工作中,存在教学内容同质化、教学方式程式化的问题,很难激活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党校培训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必须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激活全体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党校师资队伍的教研能力,为广大党员干部带去适用、生动的课程,使得全体学员都能够从之前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最终达到高效培训教育的目标、
(二)凸显内涵特色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推动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渊源,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个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在社会实践逐渐深入的历程中,其也会实现动态性的丰富升华、华美蜕变。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新时代,全体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治经历一场历史变革,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法制建设的历程中面临着严峻的风险挑战。基于这一现实环境,各级党校必须要充分发挥出科研、教学的双重职能,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指导,立足国情有效应用科学理论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全面武装,并且要结合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党员干部的发展愿望对中国社会面临的历史性转折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与释义,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这些理论成果的社会性传播。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层面发挥党校培训教育正本清源的价值,才能彰显党校教育工作的内涵特质,才能助力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的组建,才能实现党员干部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动态提升。
(三)创新手段方法
教育培训内容同质化、教育培训手段单一化是现阶段党校培训教育工作时效性提升的最大瓶颈,这一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校教育特色的彰显就无从谈起,党校的功能与价值就难以发挥。所以各级党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探索教育教学模式与手段的变革创新。例如,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其可以有效打破传统党校教育课堂上“我讲你听”的尴尬现状,凸显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体性地位,激活党员干部参与培训教育的内在驱动力,最终达到培养党员干部自主学习能力与主动学习习惯的目的。另外,党校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借着“互联网+”时代的东风,积极构建“互联网+党校教育”的新模式,打破传统党员培训教育工作受到时间与空间双重制约的尴尬局面,使得党校培训教育工作在时空双维度中得到延伸。
三、结语
进一步提高党校培训教育工作水平,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意识与工作能力的需要,是推进党建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希望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各级党校认清自身使命、发挥功能价值,积极探索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吴兆华,吉媛.新时代如何增强党校教育特色[J].党政研究,2018,(05).
[2]潘俊才.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制度的几点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2018,(11).
[3]邓秀华.依托党校培训加强党员干部 廉洁从政教育[J].智库时代,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