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亮
清代学者石成金在《传家宝》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军人,穿布衣布靴游寺,僧以为常人,不加礼貌。军问之曰:“我见尔寺中,也甚淡薄,若少甚的修造,可取缘簿来,我好写布施。”僧人大喜,随即献茶,意极恭敬。
及写缘簿,才写“总督部院”四个字,僧以为大官私行,惊惧跪下。待又添写“标下左营官兵”,僧以为兵丁,即恼立起。又见添写“喜施三十”,僧以为是银两,窃喜又跪。及又添写“文钱”二字,僧遂又起立不跪,脸又变脑。
一卑一恭,一喜一怒,一跪一起,阴睛不定,喜怒无常……短短几行字,一幅势利小人的嘴脸跃然纸上:先不礼貌,因无钱;后甚恭敬,因有钱;先一跪,为畏势;后一跪,为图利。迎合谄媚,希恩固宠,只敬衣衫不敬人,翻脸比翻书还快。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意思是君子以德行处世,所以不计较个人之得失;小人以势利处世,所以患得患失,无所不为。势利之人,眼中只有“势”,凡事只为“利”,趋炎附势、趋之若鹜,追名逐利、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不顾廉耻。
势利之人的处事逻辑,就是唯利是图,往往“无利不起早,有利盼鸡鸣”。唐朝的房玄龄任宰相时,曾大病一场,不少官员前去问候。户部郎中裴玄本戏谑地说:“仆射病,可须问之。既甚矣,何须问也。”言外之意,如果病得不重,能够治愈,还有利用价值;如果病入膏肓,则无可救药,也就无利可图了,又何必去看望呢!
为人处世,为官从政,都应以德为本,以廉为道,“温不增华,寒不改叶”。
我们党历来坚决反对攀龙附凤、看人下菜那一套,坚决抵制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歪风邪气。刘少奇同志在《论共產党员的修养》中说,共产党员“没有私人的目的和企图要去奉承人家,也不要人家奉承自己”。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人民的服务员,“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不必看别人脸色行事,也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时时处处做到不看来头、不畏权势,“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要心底无私,正确维护党中央权威,对来自中央领导同志家属、子女、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特定关系人的违规干预、捞取好处等行为,对自称同中央领导同志有特殊关系的人提出的要求,必须坚决抵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奔竞夤缘,难得善终。”那些企求“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干部,最终也逃不了“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只有站稳脚跟、立定心思,摒弃非分之欲,戒除侥幸之心,任尔东风西风,我自两袖清风,才能把人做好、把官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