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睦皓 毛双 刘鹏凌
摘要:尽管我国桃产业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球首位,但是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弱,生产能力和出口贸易能力形成了明显的反差。通过分析我国和世界主要桃出口国的贸易数据,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桃产业缺乏国际竞争优势。同时深入分析导致我国桃产业国际竞争力缺乏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通过加大科技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创立品牌、建设现代物流和信息化桃产业等途径,突破贸易壁垒,全面提升我国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中国;桃产业;出口贸易;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3.7;F752.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2-0334-04
我国是世界桃生产第一大国。桃树原产于我国,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树种之一,有4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世界经济结构变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竞争力成为衡量国与国之间贸易能力的重要标准,无论是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还是在中美贸易战中,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国农业以其相对于他国更高的农业生产率,生产出更多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并持续获得盈利的能力,即为农业国际竞争力[1]。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为农产品的品种、品质、价格[2]。研究者们运用不同的竞争力指数和模型,如市场占有率、净出口竞争力指数等,对我国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王举兵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MS)和净出口竞争力指数(NTB)这2个指标,结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对世界桃主产国和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桃的主要出口国、进口国都集中在欧洲,由于品种和上市季节的差异,桃的主要生产国也有一定的进口量[3]。我国的桃贸易缺乏竞争力,近年来净出口竞争力有所上升。杨静等通过对2006至200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鲜桃及桃加工品出口量及出口额趋于下降,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果品档次低、生产组织形式落后等问题,但是提出了我国桃、油桃具有产量优势、价格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在生产与出口贸易中仍有很大发展空间[4]。尽管目前已有关于桃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但是缺少对于近期桃产业国际贸易状况的关注,以及有关成本、新栽培技术、现代物流和产业信息化对桃产业竞争力影响的进一步分析。本研究通过总结近几年来我国和世界主要桃出口国的贸易数据,分析我国桃贸易竞争力的差距和问题所在,以期为提升我国桃贸易的竞争力提供决策基础。
1 桃出口贸易分析
1.1 全球桃的生产现状
世界桃的种植栽培总面积近年来始终保持在150万hm2左右,2010年以来产量逐年增高[5]。2015年我国桃、油桃的总产量、总消费量分别为1 320万、1 311万t,总量约占全球总量的66%。2014年我国的桃种植面积为72.6万hm2,产量达 1 242.4万t,2012、2013、2014年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54.07%、55.38%、54.50%。2005年我国桃的种植面积为 67.7万hm2,产量为762.4万t;2005—2014年间我国的桃种植面积增加了4.9万hm2,产量增加了480万t[3]。由表1可知,将2010—2014年桃的主产国——中国、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单位面积桃产量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年平均桃产量为 15.95 t/hm2,年平均增长率为3.54%,在世界其他主产国中处于中间位置。除法国以外,西班牙、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的单位面积桃产量大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西班牙和瑞士在2010—2012年间有小幅波动。中国、南非和委内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单位面积桃产量都在稳步上升,其中委内瑞拉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4.87%。相比之下,美国在近几年的单位面积桃产量呈负增长。
1.2 我国桃的出口现状
2014—2015年,我国桃对不同国家的出口贸易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出口越南的,增幅达到 1 822.2万美元。而在2015—2016年,我国桃的对外出口总额减少了1 468.3万美元,除了对俄罗斯的出口额有所上升外,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额均不同程度地减少(表2)。据统计,在2007—2016年的10年间,我国桃出口的国家由最开始的11个上升至2016年的16个。主要出口国为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越南等东欧和东南亚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均分布在我国周围,而距离我国较远的西欧、北美国家几乎没有对其出口。由表2还可以看出,2014—2016年我国桃的出口额、出口量都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最高分别达到12 453.6万美元和8.3万t。单价在2014—2015年总体上升了约250美元/t,2015、2016年基本持平,在主要出口国家(地区)中单价最高的分别是中国香港、越南,最高分别达到2 298.5、2 043.0美元/t。以2016年为例,我国桃出口额最大的国家是越南,占出口总额的31.4%,其次是哈萨克斯坦,占30.4%,俄罗斯位居第3。可以看出,我国桃出口贸易总额和贸易总量与其他桃出口大国相比均不占据优势,这与我国桃总产量世界第一的排名实不相称。
1.3 我国桃出口在全球所处的位置
2016年,全球桃出口贸易额排名前6位的国家为西班牙、意大利、美国、智利、中国和希腊,详见表3。2016年,西班牙的桃出口贸易额达到了88 631.6万美元,出口均价为 1 073.0美元/t,贸易总量达到了82.6万t。意大利的桃出口贸易额达到了22 444.7万美元,出口均价为890.7美元/t,贸易总量达到了25.2万t。2014—2015年,桃主产国中除了中国、意大利、智利外,其他国家(地区)的出口净质量有所减少;2015—2016年,希腊、美国和智利的桃出口净质量少量增加,世界出口净质量趋于稳定。2014—2016年,在桃的六大主产国中,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贸易额逐年减少。在2016年,中国的贸易额为10 985.3万美元,出口均价为1 504.8美元/t,贸易总量为7.3万t。与2014年的数据(贸易额为8 129.4万美元,出口均价为1 250.7美元/t,贸易总量为6.5万t)相比,2016年我国桃的出口单价由1 250.7美元/t上涨到1 504.8美元/t, 甚至超过了一些桃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我国的桃出口量处于劣势,2016年在主要出口國中出口量最少,比智利少1.9万t,比美国少4.5万t, 比希腊少9.5万t, 比意大利少17.9万t,比西班牙少75.3万t,从而导致我国的桃贸易总额为西班牙的1/8、意大利的1/2,仅仅高于希腊,与美国、智利还有一定差距。
2 我国桃的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某商品的出口额与世界总出口额的比值,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某个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强弱变化。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可以表示为下式:
基于式(1),计算得到2014—2016年主要国际桃出口国的市场占有率指标。由表4可以整体看出,2014—2016年国际桃出口的市场格局比较稳定。目前,桃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2位的是西班牙、意大利,2016年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8.53%、10.57%,其总和在近年来稳定在50%左右。其后分别为希腊、智利,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80%、4.29%。相比之下,美国、立陶宛、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桃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一直徘徊在 3%~4%之间,国际排名从2014年的第5名下降到2016年的第8名,说明我国尽管是桃第一生产大国,不仅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而且近几年来的排名也在逐渐下降。分析其原因,除了国内对桃产品需求量大,主要还是由于我国的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国际竞争力,导致出口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
2.2 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简称TSC),也称贸易竞争指数(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简称TCI),是指一国某种商品的净出口额与进口额和出口额之和的比值。该系数能反映相比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否能够处于竞争优势及其程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X、M分别表示出口额、进口额;i表示某一国家或某一产业、某一产品。当贸易指数>0时,表明该国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世界总体水平,且数值越大,出口比较优势越大;当贸易指数<0时,表明该国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世界总体水平,且数值越小,出口比较劣势越大。
2016年,我国的TCI为0.984 8,位居全球第3,且近几年来一直处于前3名,2016年与西班牙(0.995 1)、希腊(0.970 1)、智利(0.991 2)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较美国(0.154 5)、意大利(0.386 5)等桃出口大国具有明显的贸易竞争优势,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我国的TCI之所以高,与我国桃进口额非常低有关。尽管我国桃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不到4%(表4),但是我国的桃总出口额仍超过1亿美元(表3)。然而,国内生产的桃无论在总产量还是在品种上,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因此进口的桃非常有限,只局限于一些新的桃品种,例如有进口智利的白肉油桃等,但是进口额非常小,与出口总贸易额相比,进口总贸易额可以忽略不计,即(出口额-进口额)≈(出口 额+ 进口额),导致TCI值趋近1.000 0。因此可见,TCI高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桃产业真正具备了出口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2.3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I)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之间的比率。该指标是用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测度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RCAI=(Xi/Xt)/(Wi/Wt)。式中:Xi表示一国某商品的出口值;Xt表示一国商品的出口总值;Wi表示世界某商品的出口值;Wt表示世界商品的出口总值
通过计算桃产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在世界桃贸易中的竞争地位。如果RCAI>2.5,则表明该国的桃产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如果1.25≤RCAI≤2.5,则表明该国的桃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0.8≤RCAI≤1.25,则表明该国的桃产业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I<0.8,则表明该国的桃产业竞争力弱。表6为世界主要桃出口国在2012—2016年的桃RCAI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RCAI始终在0.8以下(0.14~0.40),说明我国桃产业的竞争力弱,在世界主要桃出口国中处于末位;即使排在倒数第2的美国,尽管近几年来RCAI值有所下降,但也徘徊在 0.8 左右;希腊、西班牙桃的RCAI值均超过20,智利超过10,意大利也超过3,这些国家与我国相比均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I值忽视了进口的作用,而我国桃的进口额非常有限,与出口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RCAI值更能反映我国桃的国际竞争力的真实水平。综合以上结果可知,我国桃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亟待提高。
3 我国桃国际竞争力弱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我国鲜桃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就制约我国鲜桃出口竞争力的因素,进一步从内、外2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外部因素
就外部因素而言,贸易壁垒,包含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季节性关税等限制了我国桃的出口。欧盟对于同一市场内的桃交易免收关税,但是对于欧盟外的其他国家征收关税。以世界桃进口大国德国为例,德国的进口桃主要来自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智利等西欧和南美国家,其中从西班牙进口的为18.3万t,意大利的为9.3万t,法国的为0.5万t。德国从欧盟以外的国家进口的桃占其总额的10%左右,无形中对欧盟以外国家形成了贸易壁垒,而我国对德国没有桃出口。
其次,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这种做法可以取得“正当”理由以限制水果产品的进口。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是欧盟、美国、日本等技术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6],有时他们设置了带有歧视性的技術性贸易壁垒,限制了我国桃的出口。此外,水果蔬菜类出口商品,除了征收从量税和从价税外,还包括季节性关税。由于地理位置差异,相较于南半球国家,我国处于北半球,季节性关税无法避免,给我国对欧洲的出口造成了障碍[7]。
以上因素导致我国桃对外出口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南亚、西亚、中东和东欧等地区,其中越南、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占出口总额的90%。尽管我国桃产量大,但是产品难以外销,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竞争力。
3.2 内部因素
3.2.1 生产、运输方式不合理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一系列恶劣气候的影响下,我国桃的生产易受季节的影响,导致产量波动而得不到保证。调查发现,我国桃在栽培方式和种植地的选择上均存在问题。无论在水源充足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是在相对瘠薄的西北地区,桃的种植和品种的选择均缺乏自身特点,存在盲目选择中密度开心形、栽培模式不合理的现象[5]。再者,由于我国桃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健全、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等原因,以及由桃采后腐爛、机械故障等导致的损耗高达20%~30%,除了江苏、浙江、广州、上海等少数发达地区采用冷链车运输外,许多地区仍使用传统的卡车运输,大大提高了损失率,使得优质果种走不出去,便腐烂在运输途中。
3.2.2 科技落后,生产成本高,质量不过关 我国桃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不高,单位面积产量普遍低于其他桃主产国。随着农村老龄化和青壮年迁移到城市,农村劳动力流失后劳动力价格上涨,失去了以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人力成本的增加、桃种植成本的增加,也导致我国桃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我国桃及其他一些蔬果类产品在出口时频频受限,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生态坏境恶化、大量使用化肥、虫害病害频发、农药被广泛使用且药性较大导致的农药高残留等有密切关系,这些与国际进口国严格的卫生检疫、重金属限定等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在桃的品种中,水蜜桃通常不易贮藏,而中晚熟的硬桃较易贮藏,不同品种的标准亦有所不同,而我国桃的生产、加工和运输还缺乏统一标准,市场也缺少标准化的要求,由于不达标导致退货的事件也频频发生[5],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桃的出口。在我国,桃生产的主体是农民,他们的文化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质量竞争意识薄弱,造成农药残留和栽培不合理等问题频频出现,从而降低了我国桃产品的果品质量,由于质量问题,与国外桃相比我国桃的价格能相差几倍。总之,我国桃由于缺乏科学决策力,缺少科学环保的生产资源配置,品种的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当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竞争中尚处于劣势地位。
3.2.3 缺乏有特色的国内品牌 在经济全球化、水果生产供大于求的今天,我国包括桃在内的水果目前缺少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品牌。例如,美国的柑橘品牌“新奇士”和新西兰的奇异果品牌“佳沛”就是国际知名的水果品牌。我国的水果品牌具有一定区域性,如无锡水蜜桃、烟台苹果等,区域品牌存在品牌拥有者与产品经营者分离的问题,产业经营者缺乏对品牌的维权意识[6]。我国的区域品牌由不同的生产商共同使用,而不是品牌的拥有者和经营者相统一,导致生产出的水果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在价格上更不及国外的知名品牌。
3.2.4 市场信息滞后 美国的农产品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协会,例如美国小麦协会、华盛顿苹果协会等,这样就方便个体农户了解质量和产量信息以及对外贸易的市场销售信息。我国就出现过“果贱伤农”的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因缺少市场信息,使得恶性竞争压低了果价,导致果农损失惨重。目前我国的桃等水果产业公司除了自身技术和研发相对落后外,对国际质量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质量标准信息不明确、市场情报信息缺乏、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灵等问题时常发生,在预测国际桃的信息、规则、标准时缺乏准确性[8]。同时,农民对于关税、他国政策、消费偏好、农药存留标准等变动情况无法及时了解,造成恶性竞争,从而使得市场难以形成规范化。
4 提升贸易竞争力的建议及对策
4.1 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出口市场
面对欧洲国家的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应推动我国桃产业的质量标准与进口国及国际标准有效对接,同时形成国家政府层面的协调机制,为国际市场的准入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再由相关行业协会落实方案。在难以进入欧洲市场的情况下,将目标市场转向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与其建立稳定的双边贸易关系,互惠互利。通过展览会、桃产品国际交流会等方式,让他国销售商和消费者了解我国的桃产品,并进一步推广。
4.2 科技兴桃,创立品牌,建设现代信息化桃产业
4.2.1 加大科技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生产成本,其中人力成本是最主要的因素。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在疏花、疏果、修剪、授粉等消耗人力最多的劳动工作中,应进一步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在选择桃品种时,优先选择自花结果的品种或者矮化品种,也可以减少人工投入;在栽培中,挑选操作简易、易于管理的品种,如避免过分张开、主干形等;在不同地区可因地制宜,如在东南湿热地区,针对山地的特点,采用省力化施肥,使用山地果园机械设备;在生产中,延长桃生产的产业链,推进桃的精加工和细加工,从而改善消费结构和出口方式,创造附加价值和经济规模效应;在生产、运输、出口等环节,确定桃的分类级别,使其更加适应出口的需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会引发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包括桃的育种、种植、采摘、运输等方面。提高对桃园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例如可以采用大行距、小株距、小角度、高冠整形、管道灌溉等技术。加强对砧木与育苗技术的研究,提高桃的抗根线虫、抗盐碱性、耐旱性等[5]。同时,国家要加大对科技研究的投入,鼓励基础研究和私人创新,培育出更丰富更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增强贸易竞争力。制定相应的创新政策,使研发经费与经济同步增长。建立完善的人才市场,培养和吸引桃方面的人才,在产业链的各个部分中发挥作用。政府或合作社组织培训,提升果农的整体科学水平和劳动技能。
4.2.2 建立现代高品质物流,突破运输瓶颈 我国虽然是桃生产大国,但是出口乏力,缺乏竞争力,因此在稳固南亚、东欧等周边出口市场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开拓非洲、南亚及欧洲市场,从而开发出更加多元化的市场,其中长距离运输和品质保持是最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冷冻水果出口比重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9]。在长距离运输中,要攻克桃产品的保鲜问题,可通过提高桃的保鲜期,以打破水果就近出口的瓶颈。一般恒温和顺序降温是果品贮藏的最佳温度条件。0~1 ℃、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适合桃的贮藏,而在-1 ℃时则易发生冻害。因此,桃在中长途运输中,七八成熟是最为适宜的成熟度。在贮藏中可以采用物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