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党报经济报道的守正与创新
——从《东莞日报》经济报道十年专业化探索说起

2019-08-21 08:41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8期
关键词:东莞党报日报

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对于地市党报而言,经济报道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体。相比主流财经类媒体,地市党报经济报道专业性不足;相比驾轻就熟的民生报道,地市党报经济报道的悦读性又不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经济报道成为不少地市党报的一块鸡肋。

地市党报经济报道,到底有没有前景?又该如何突围?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东莞日报》历经十年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报道突围之路。本文拟从定性的角度,通过横向切面,解剖麻雀的方式对《东莞日报》十年经济报道专业化的探索进行研究,以期对地市党报提供参考。《东莞日报》经济报道十年专业化探索,概括起来四个字:守正、创新。守正,即恪守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创新,即在版面形态、报道体裁、采编运行等方面积极创新。具体说来就是做到“一二三四”:坚持一个主义、突破两个瓶颈、打造三个平台、明确四个方向。

一个主义

《东莞日报》经济报道始于2009年开启的商务报道,经过十年的开疆拓土,目前已经成为《东莞日报》的核心报道领域,有力支撑了《东莞日报》政经主流大报形态。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确立了专业主义的办报理念。

为什么要走专业主义道路?从媒体竞争格局看,对地市党报而言,专业化的经济报道是一片蓝海。从城市和报纸的关系看,是东莞经济社会大转型所带来的产业结构、人口的急剧变化,政、商及普通市民对经济信息的获取和专业阐释的需求日益强烈。

何谓经济报道的专业主义?简言之,就是对标主流财经媒体,突出东莞经济特色。具体而言,就是在两个方面进行专业主义的改造提升:一是产品形态。产品形态是经济报道专业化最显性的特征。通过对标主流财经类报纸,《东莞日报》的日常版面设置了政经、产经和财经三大模块。通过三大模块的设置,实现消费经济新闻的淡出,政经、产经和财经新闻的崛起,从而迈开专业主义的第一步。二是报道层面,推动从事实报道迈向过程报道。地市党报经济报道相对于专业财经类报纸的报道,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报道层面。地市党报经济报道大多停留在事实报道层面,即对于结果的报道。而专业财经类报纸更倾向于过程报道,即对于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经济行为的动态过程予以完整呈现,通过新闻的叙事方式使读者明白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

十年来,伴随着《东莞日报》多次改版,经济报道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不断增强。从当初日常的商务版,到后来的政经、产经、财经;从当初的《理财周刊》到《远见周刊》,先后推出了管理、实务、新经济、科技、形势速递、产业眼、金融态、经济指数等版面和栏目,经济报道始终坚持专业主义精神,向主流财经媒体的选题标准、操作方向和技术标准看齐,确保了较高水准的经济报道专业化水准。

两个突破

相对于成熟的主流财经媒体而言,地市党报经济报道的专业化道路存在着两个无法回避的瓶颈:供稿的不稳定和报道的浅显化。

首先,专业化的经济报道对记者的专业知识和主动寻找线索要求较高,这就导致了记者供稿的不稳定。尤其在大量版面设置面前,供稿压力显而易见。对此,我们的策略是,一方面细分记者口线,具体到行业、协会、商会、重点企业,将采访触点最大程度延伸到经济运行基本单元,另一方面牢牢抓住选题策划会的牛鼻子,通过高质量的选题策划会,实现精确供稿,基本敲定未来一周的重点选题和日常题材。经过严格的选题管理和坚决的执行力,基本上做到了精确供稿和适度超额供稿的目标。

其次,突破了产经新闻报道欠深入的瓶颈,也就是最为核心的专业化问题。经济报道是否专业,最终要靠稿件说话。为此,我们采取了“双管齐下”策略。一是推动记者思维的转变。具体而言就是要求记者从“员工思维”转向“老板思维”,即记者在进行题材筛选、新闻点抓取、价值判断、报道视角、叙述方式、新闻语言等方面都要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员工、消费者的角度。二是推动题材的变革,致力于去消息化。大力倡导小特稿型的公司新闻和行业新闻报道,并通过一段时间的特训,最终实现产经新闻题材多样化、议题深度化、触角新鲜化的趋势,突破了产经新闻报道题材狭窄、内容扁平的瓶颈。

三个平台

记者是一个流动性较强的行业,如何保证报道质量的稳定性?最根本的还是管理和队伍建设。为此,《东莞日报》经济新闻部探索出三个平台的工作格局:管理平台、资源平台、学习平台。

对话 王建民/摄(连云港日报社)

管理平台。部门管理上,引入班级管理模式,建构民主科学的管理平台。在部门内部形成类似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的工作分工配合。以部门主任为班长,主持部门工作;资深记者为副班长,分管日常沟通协调事务和统筹财经版与理财周刊新闻选题管理;以首席记者为学习委员,协助部门负责人抓内部业务学习培训以及为新员工和同事提供业务帮助,诸如采访和写稿指导等;部门生活委员协助部门负责人组织和开展部门活动,活跃部门气氛,沟通思想政治工作。由此组成一个部门运行管理的议事和工作虚拟“委员会”,部门重大事项、决定,先由这个“委员会”成员小范围碰头沟通协调,再分头推进,理顺部门工作的各个方面,在部门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

资源平台。一是对口线资源进行了调整和增补。总体上将口线划分为财经口线和产经口线,形成相对术业专攻的工作局面。其中,财经团队负责财经领域的政府口线和公司口线,产经团队负责政府经济产业局办、公司企业以及经济发达的镇街。与此同时,还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要求部门每位同事,每周提交一次新名片,指定专人收集整理,形成部门内部的资源库。

学习平台。主要构建了以业务交流会、《马后炮》内刊、部门周会为主体的学习平台。其中,部门每周开一次业务交流会,业务交流会由部门负责人或首席记者,新同事和自愿参加的其他同事,自由交流,形式多样。第一阶段,主要由部门负责人主讲本报的业务规范和基础新闻业务知识。到本报工作未满一年的新同事必须参加,到本报工作满一年的同事,欢迎自愿参加。《马后炮》内刊,由首席记者主编,每月由一位或多位同事,写评报意见或业务见解,重点剖析经济新闻的规范、操作技巧和认识误区,启发部门同事,同时协调大家对经济报道的认识和业务立场。部门周会,定在每周五上午。周会主要内容定为讨论业务中的主要问题、下一周的重点业务方向和商务理财周刊选题讨论。

四个方向

经过十年的探索,《东莞日报》经济新闻基本成熟,但依然存在短板,为此,我们确立了四个主攻方向,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经济新闻的专业化操作水平。

反应快速化。快速反应能力,是对当代传媒的根本性考验。“新闻不过夜”,在网络传播时代已进化为“新闻不过一小时”的快捷程度。因此经济新闻部运行伊始,就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作为部门业务主攻方向的重中之重。经济新闻部建立了“发现新闻线索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出动采访、当天写稿当天发稿”的快速反应机制。这种快速反应机制,在重大经济事件面前,经受了考验,显示了巨大优势,往往能在同城媒体中抢占先机,率先出稿。

采写精细化。要求采访之前写采访提纲,写稿之前汇报和探讨写作思路,对提交的稿件进行严格审查。审查不合格的稿件退回修改,直至合格为止。经过修改仍不合格的缓发处理,待补充采访后再进入发稿程序。

操作深度化。重大新闻,要求做到立体采访、立体写作。我们倡导,所有的新闻都不是扁平、单一的,是多元、丰富的,所有新闻都要多视角、多元化报道。

策划常态化。新闻策划的主要形式有系列报道、专题报道、主题式报道。基本实现了每周有两到三个新闻策划在进行,对“双十一”、圣诞节、春节等重大节点的策划成为例行策划,要求每年都有创新之处。

猜你喜欢
东莞党报日报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灵感日报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