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浅析

2019-08-20 02:15崔冰彧
祖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隐患伦理技术

崔冰彧

关键词:人工智能   技术   伦理   隐患

自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就开始出现在人类社会中,作为人类能力的延长,机器先天就有强于人类的某些功能,这使得机器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后,网络与计算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大大增加了计算机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使用率,也将人类推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作为现代网络科技与工业文明发展的成果,必定会对人类发展与工业文明起到促进作用。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语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統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①”。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工智能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被六位年轻的杰出学者首次提出,这标志这人工智能的诞生。2016年美国谷歌公司研制的阿尔法围棋机器人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世界为之哗然。然而早在1996年到1997年,美国IBM公司研发的机器“深蓝”就曾三次挑战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成为首次在国际象棋领域战胜人类的机器。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各种棋类竞技比赛与机器人研发的等方面,如图像、语音识别等简单的人工智能技术早已给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苹果公司的Siri,扫地机器人Irobot等都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在社会生产中,我国物流配送领域中的“小黄人”,医疗领域中的医疗护理智能陪床和图像报告分析等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助力良多。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已经步入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质疑。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讨论着: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未来,还需要人类去做什么?人工智能是否会彻底取代人类;对人类而言,人工智能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人工智能的产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对立的吗?有学者认为,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给人类的未来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整体上讲,应该是利多于弊的。

二、人工智能利大于弊

(一)人工智能具有人类无法比拟的优势

人工智能作为机器拥有许多人类望尘莫及的优势。智能机器只能依据程序执行任务,这就意味它没有私欲。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进行类似信息监管等机密工作,能很好的避免泄密等一系列风险。人工智能还能够根据已有程序,完成各种评估工作;也可避免人为因素对于评估结果的影响。人工智能相较于普通的工作者,有更高的专业度,能够避免由于工作者自身专业储备不足、情绪变动等导致的工作失误。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已机器为载体的,机器是能够持续不断工作的,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繁杂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样使计算机更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让人们可以利用更加准确的数据分析结果,做出精准地判断,大大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从而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二)人工智能只是一种技术、工具

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过程就是人类解放自我的过程。在没有工具的时代,人类只能利用自己的肢体从大自然中获取生存必需品,随着人类不断地实践,开始利用工具作为自己肢体的延伸,并在随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研究出许多更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每一次技术与工具的更新换代都会打破之前旧有的平衡,在实践的过程中,人类开始了与技术工具打交道的历史,在解放自我的同时就出现了人类应用工具时的各种问题。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实践摸索中,开始对石器的使用;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在工业革命中创造出种类繁多的机器设备;如今在科技推动的作用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机器逐渐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人工智能也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可以帮助人类生活生产发展的技术。所以对于人工智能,我们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机器,一种可以由人类操控,为人类服务的机器。且实践劳动是人类获得美好生活的手段,不是目的;而技术的提升也只是我们早日获得美好生活强大助力,最终使人类获得全面解放。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接近人脑的根本目的是用物化智能延伸和扩展人脑和机体的某些功能,甚至人工智能在计算速度快、准确度高、信息存储量大等方面已经超越人类。智能机器对人的强化已经不局限于体力的强化,而是进一步强化了人的脑力,是人类智慧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三、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

人工智能在经历了图灵测试、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和深度学习三次浪潮之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范围十分广阔,从个人计算机的智能软件,到大型系统的管理软件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逐渐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有许多工作只能由机器完成。人们担心自己终将会像科幻电影中被具有智能机器人所取代或奴役。这些“人工智能威胁论”产生的原因无外乎如下几类:

(一)人工智能可能会动摇人的主体性地位甚至伤害人类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速度和精度等优越性,许多生产工作只能由机器人代替人类完成,这就导致了“实践活动”的主体将不再是人类。与此同时,由于人工智能为人类带来的方便快捷,人类对智能机器的依赖越来越强,能被智能机器所取代的工作越来越多。现如今,不只是从事简单重复性工作的人们担心自己会被机器所取代,甚至连教师、医生、警察等从事较为复杂工作的从业者也开始担心失业问题。如同各种科幻电影电视剧中情节,人工智能甚至可能伤害人类。人工智能机器人因为有神经网络且能够加强学习,在加强学习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很可能产生逻辑错误,以致其可能会脱离人类的控制并产生危害人类生存发展的行为。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能通过学习,不断的制造新的机器人,这就很容易造成无穷无尽的人工智能问题。这种“被黑化”或者“无法控制”并且能够“大量产生”的人工智能科技,正是大部分人工智能威胁论产生的原因所在。

(二)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威胁

人工智能虽然在某些方面能够超越人类,但其终究只是机器,只能按照程序员编写的代码运行,这就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帮助其犯罪。而人工智能一旦被不法分子所利用,犯罪分子就能够很轻松地改进其作案手法和工具,从而使其所犯的罪行发生量变甚至质变。应用人工智能的机器在人类生活中所占比例的增长使其接触到个人隐私的机会越来越多,保护隐私就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新难题。尽管各种保密措施层出不穷,但智能机器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也可能成为人类隐私泄露的根源。人工智能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程序漏洞,那这些缺陷和问题造成的损失究竟应该由谁负责?应该由人工智能的开发者还是使用者承担?

四、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人工智能的利弊不在技术本身

作为一种辅助性工具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强化人类能力的同时,确实也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这些隐患或危害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从人工智能威胁论中不难发现,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大多数可以归结为对于人工智能的不当使用或人工智能脱离人类的掌控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而很少对于人工智能这项技术本身产生恐惧。即人工智能威胁论产生的根源是犯罪分子利用人工智能造成的后果,而不是人工智能这项技术。从科技伦理的角度看,科技伦理源自于人类对于科技的各种实践活动,而不是科学技术自身。由此可以得出,人工智能的利弊确实不在于人工智能本身,而在于人类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实践的过程。如同其他技术和工具,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而这把剑最终是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还是毁灭人类文明,关键在于使用这把剑的人,而不是剑本身。无论是技术或是工具,能够使其真正发挥作用的,并赋予其实际意义的,都是人类对其的实践活动。

(二)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人工智能的利用,如同以对往任何新兴科学技术的应用,在面对其可能带来负面效应之前,应该提前制定出一套相对健全的应对措施,从而将隐患可能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只有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对人工智能应用的监督体制结合起来,使两者共同发展相互促進,才能使人工智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对于技术本身,人类要提升对于人工智能的操作掌控能力。进一步将“机器人三大定律”落实到每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之中。在机器设计之初,就将人类的安全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隐患考虑在内,并且机器不应抢夺人的主体地位,更不能危害人类的生存安全。坚持以人为本,所有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类的进步。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为了人类的全面发展,所以离开了人类的科学技术都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使用技术的人类,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人们使用人工智能的行为。将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可能出现的威胁扼杀在摇篮里。而科技人员提升对于人工智能的控制能力,则保证了一旦发生人工智能被犯罪分子利用的事件,能够第一时间维护人类的利益并且将损失降到最低。也要加强对于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惩罚力度,使犯罪分子不敢利用人工智能犯罪。这就需要利用好法律的强制力,以法律的准绳约束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并且严格惩治使用人工智能违法犯罪的人。

(三)人工智能技术仍有待发展

通过对人工智能威胁论的研究,不难发现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恐慌似乎是基于人工智能有可能取代人类甚至奴役人类。而这种恐慌的缘由可以归结为人工智能被赋予了“类似人的思维”。事实上,人工智能虽然具有能够赶超人类智慧的能力,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许多媒体记者与最像人类的机器人——索菲亚进行交谈之后,都认为虽然索菲亚比以往的机器人更像人类,但却能明显的感到索菲亚只是一个机器人,而非人类。这说明人工智能目前还处于模拟人类智能的瓶颈与困难。而人工智能在计算速度与精度等方面的成果,也只是人工智能对于人类器官的投影或延伸。人类应该相信既然自己有能力创造人工智能,也就有能力驾驭人工智能。所以与其继续忧虑、恐惧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不如去寻找正确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才是眼下应当关注的重中之重的问题。用之行善即为利,用之作恶即为弊。人类需要不断的提升使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将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只有关于人工智在未来会威胁人类生存的各种言论可以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上,人类才能正确的认识人工智能。

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有诸多人类无法望其项背的优势,这些优势是为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发展而存在的,而不是成为人类所担心的隐患。人工智能向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无论是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或是对于人工智能自身,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要尊重基本的事物发展规律,不能随意的将人工智能技术置于过快的发展轨道上,揠苗助长,则过犹不及。以人类现阶段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情况,并不能轻易准确地预测出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且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正在缓慢的深入到人类的生活生产中;目前,还没有出现危害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务必要从技术安全角度出发,在追求真理的同时造福人类;要提前预测到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并提前加以防范,将人工智能控制在安全可靠的范围内;将人工智能技术真正锻造为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利器。

注释:

①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尼克.人工智能简史[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2]王学川.现代科技伦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磊.人工智能:治理技术与技术治理的关系、风险及应对[J].西华大学学报,2019,(02):82-88.

[4]袁立科.人工智能安全风险挑战与法律应对[J].中国科技论坛,2019,(02):3-4.

[5]刘宪权.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J].法商研究,2018,(01):3-11.

[6]王东浩.人工智能体引发的道德冲突和困境初探[J].伦理学研究,2014,(02):68-73.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隐患伦理技术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