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9-08-20 02:15于学英
祖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培养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也是如此,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数学难学,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这可能与他们对数学的第一印象有关。其实只要找对方法,就可以发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因此,笔者以实际经验为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进行了探讨,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构架起知识的桥梁,让更多的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

一、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化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新时代、新的发展环境下,应试教育体制显然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进行改革。改革内容之一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过去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显得效果平平。因为我们无法在第一时间与学生产生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此,笔者认为一名成功的数学教师,应该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通过这种角色的转换,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一下所要学习的内容,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开展小组活动。学生们自己收集关于本节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如1小时等于60分、1分钟等于60秒等,如何将分钟换算成小时,如120分钟等于2小时。给每个小组十分钟的时间,由小组派代表讲解,其他组员进行补充,讲解形式不限。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大家自然而然的将关注点集中在课堂上,以前有学生溜号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认真听学生所讲的内容,在课堂最后进行总结时将学生讲错的地方指正出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提出表扬,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主要是与教师地位相对应的,就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育实践中,让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乐趣。以学习角、直线及射线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以往都是按照教学安排开展教学活动的,即先介绍什么是射线、什么是直线,什么是角。介绍完后做练习巩固记忆,但实际效果是差强人意的,尤其是在直线与射线的区分、如何数角等更加有难度的知识点上,明显会让学生产生混淆,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从根本上掌握知识点。试想一下,亲自尝试后获得的结果与天马行空想象下的结果哪一个更让人印象深刻呢?答案显然是前者。因此,如果能够改变学习流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自己在课本中找到答案,相信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进而更充分了解相关概念,在自己的努力下探索知识的奥秘,这样学生们才会养成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并且还会获得一种学习上的满足感。由此可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往往要比教师生搬硬套课本知识好得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动性得到激发,对于今后的学习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三、良好学习环境的创建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外界因素,与学生学习主动性关系密切。营造一个令人舒适、放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放松身心,在最佳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承担起带头作用,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想法,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是学生自身思想活动的转变,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发自内心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成为能够驾驭学习的人。再次,学会整理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避免再次犯错,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创造适合他们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数一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平时最喜欢去哪里玩啊?”孩子们一定会说游乐园!随即教师拿出游乐园的情景图,图上有各种游乐项目,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群等。紧接着要让学生观察这幅图,提出问题:“大家能不能告诉老师,游乐园里有什么呢?”要让同学们踊跃发言,把他们观察到的事物都一一列举出来。进而再提出问题:“游乐园里有这么多东西,大家能不能告诉老师具体的数量呢?”此时就是教学重点了,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如何数数,即要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等,不能随意乱数。再让学生们自己出题互相考一考,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相信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创造游戏环节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他们比较爱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心理作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比如以往的教学环节,教师都是直接通过课本为学生总结数学公式或者结论等,学生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长时间下去学生就会养成被动的学习习惯,不愿意主动去探索未知的事物,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显然这会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针对这样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增加一些游戏环节,体现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在游戏中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比如最常见的击鼓传花游戏,选其中一名学生作为鼓手,将他的双眼蒙住,让学生在鼓声中传递手中的信封。信封中会有一些跟课堂内容相关的题目,当鼓声停止时,信封在谁手中,谁就要从信封中取出一道题作答,让其他同学来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获得了提高,也满足了学生好玩的性格,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又比如在学习乘法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出一些连续数字相加的题目,如:5+5+5+5……,6+6+6……等,老师说抢答开始,举手最快的学生作答,随即增加题目难度,让多个数字相加,此时學生可能就不如之前做得又快又好了,如果聪明的同学可能很快就会发现问题的规律,即相同数字相加,可以用这个数字乘以数字的个数,乘法最基本的运算规律自然而然的就被总结了出来。在游戏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集中的状态下,在自我获得认知的同时,也提升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提升學生自信,获得成功喜悦

在学习的过程中,成绩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我们不应该将成绩作为成功的唯一门槛,其实在学生们的潜意识当中,人人都想获得成功,每当学生解出一道难题,掌握了新的知识,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就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当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能做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比如做对一道题时的“你真棒!”亦或是没有做出题时一句“没关系,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等等,都能让学生发自内心感受到通过努力带来的成就感。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循序渐进,以简单的问题作为着手点,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长此以往,相信在不断练习与考试的过程中,无论成绩高低,大家都不会因为未能达到目标而感到沮丧,而是领悟到只要付出才会获得收获这样的道理。除此之外,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对于板书以及课后作业的要求来说应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如果给学习较好的同学简单的题目他们一定不会拥有成就感,而是会感到平淡枯燥。而给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难题,他们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因此也就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因人而异是教师在设计板书以及留作业时的重点,根据每名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相信一定可以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阶段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以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为例。通过对教师自身的改变,从学生能动性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其他学科也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史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109+111.

[2]郎广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116.

[3]李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09):124.

[4]王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J].南方农机,2017,(16):190.

(作者简介:于学英,山东师范大学(毕业),2013级会计学本科。工作学校:日照市献唐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小学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