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阵
家禽的散养相对于圈养来说,家禽的活动范围更加宽泛,但是因为禽类比较小,而且养殖数量多,这就给农户的看护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散养家禽的养殖人员对于家禽检疫防治方面的意识薄弱,还在沿用农村落后的土方法去处理家禽的疫病,一旦发生疫情,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巴氏杆菌病家是散养家禽比较常见的禽类动物疫病,主要的致病菌是巴氏杆菌,通过致病菌引发鸡鸭鹅及野禽的一种接触传染疫病。文章通过家禽类的医学病原特点、流行病表征、具体症状提出了防治策略。
1、禽巴氏杆菌病概念研究
禽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作是禽出血性败血症,禽巴氏杆菌病一般都是在禽类机体上急性发作,并迅速蔓延至身体各个部位,这个病可以在传染机体上持续很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治疗的话,很容易导致禽类死亡,即使是康复的禽类,也还是会携带病菌,并不会完全治愈。再加上散养禽类的养殖范围广,很容易被其他群体的禽类动物感染,极大程度地限制禽业养殖的发展。禽巴氏杆菌病是导致家禽、野禽共患的急、热性败血传染病,患有这种病的禽类一般表现为身体发热,呼吸急促并伴有一定的神经麻痹和组织出血症状,病死的几率较大。这个病发作不分季节和气候,只是在雨水量大、潮湿的地带季节容易患病,主要患病群体是出生2个月左右的鸭群,幼鸭或者成年鸭患病的几率相对小一些。在某村镇的鸭养殖大户散养的鸭群患病概率逐年递增,只有药物才能控制鸭群的病情,一旦停止用药1-2天,就又会出现大量鸭群病死的现象,给禽类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分析
家禽类的鸡、鸭、鹅以及火鸡等禽类都很极易传染禽巴氏杆菌病,但是在这几种禽类的对比中,鹅的易感染性要相对差一些,对母鸡群的杀伤力是最大的,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幼鸡。禽巴氏杆菌病主要的传导方式是通过口腔、眼角膜和鼻腔的分泌物污染饲料、水源和传运器具等,传染病菌通过家禽的口腔发生传染。除此之外,家禽的饲养棚里空间不流通、气候环境和饲养模式都有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3、具体临床表现
巴氏杆菌病有3-9天的潜伏期,受到人工因素的感染大概是在14-46h之间。从病毒感染速度方面,可以将巴氏杆菌病分为特急性、急性和慢性种类型,其中特急和急性病都很容易诱发禽类的死亡,慢性相对而言就低了很多。
特急性型禽巴氏杆菌病一般多发在巴氏杆菌病的发展初期,最容易发生在体格偏胖的家禽身上。散养家禽在感染特急性巴氏杆菌病后会经常在跑的过程中摔倒,一般死亡的症状多发生扇动翅膀或者食用饲料之后,有的时候可能前一天没发现什么异常,第二天清晨就无故死亡。由此可见特急性型巴氏杆菌的潜伏期也是可长可短,短的话可能几分钟,长的话在几个小时之后会发作死亡。相关人员在对病死的家禽进行解剖检测时,因为病程太短,所以解剖后身体未出现什么特别异常,只是可能在心外膜上有几个小的出血点。
急性型巴氏杆菌是这三种类型禽类病里在家禽中是最常见的巴氏杆菌传染病,病毒感染的时候不会突然发作。主要表现为家禽易疲乏,不爱群体活动,尾部翅膀呈下垂状态,容易犯困,家禽的表现会让养殖人员看出来它们是病态家禽。再比如家禽的身体发热,进食量明显下降,但是饮水量会增加,呼吸困难的同时伴随着口鼻出现黏液,头部也在持续的晃动,腹泻产生的粪便是绿色或白色的液体稀便,偶尔其中会混有血丝,经过1-2天之后全身无法行动,最后在第二天或第三天死亡。
慢性型巴氏杆菌病从症状方面是发作最缓慢的禽巴氏杆菌病。特急性和急性在家禽体中产生耐受抗体的话,就会转变为慢性型巴氏杆菌病。慢性型巴氏杆菌病的患病周期较长,最少也要几周时间,长则1个多月。家禽的患病表现在日渐消瘦,进食少,食欲不振,也经常有腹泻的状况。家禽的两边关骨节出现红肿发热现象,伴随着一定的疼痛导致家禽行走受限,严重的话可能完全无法动弹。鼻部位也会产生黏状液体流出,家禽的耳片或者其他的部位都会有红肿充血的现象,之后就坏死甚至直接掉落。
4、治疗防护措施
(1)预防措施
养殖人员在进行家禽分散饲养的过程中要做好禽类的管理工作。首先要保持禽舍环境卫生的整洁性,禽舍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工作也是防护禽类免受疫病的重要措施。消毒模式可以采用人员和车辆流转的形式,严格按照禽类养殖关于消毒的操作规程执行。每个禽舍需要派遣专门的饲养和管理员,工作人员不可在工作期间脱岗、离岗或者任意换岗,对禽类进行散放时需要有专人监管看护。禽巴氏杆菌病的预防治疗工作还是先预防再治疗。禽类可以注射活苗或弱毒苗两种疫苗来防治疫病,具体的类型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选择。弱毒苗需要在6-9周龄和11-13周龄时分别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疫苗免疫,弱毒苗可以将疫苗放在水中供家禽饮用,但是该疫苗的选用只能免疫患有禽巴氏杆菌病的禽类动物。灭活菌苗的第一次免疫是禽類在11-13周龄的时候,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射入2毫升的灭活菌苗,在禽类17-19周龄时要重复免疫,加强巩固免疫效果。
(2)治疗措施
当地相关兽医工作人员根据家禽的发病症状将其确诊为禽巴氏杆菌病之后,需要运用合理恰当的治疗方式进行病菌处理。治疗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基本的隔离工作,将患病的禽类从养殖场地中隔离出来,并对养殖舍里面进行严格的反复消毒工作。与此同时可以对看似健康的禽类运用抗血清的疫苗进行免疫处理。发病的禽类动物则可根据实际症状对症治疗。多种抗生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不能中途停止,防止病情出现反复情况。
文章关于散养家禽患有禽巴氏杆菌病时的临床表征和防治策略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根据禽巴氏杆菌病的不同类型,运用对应有效的免疫治疗措施进行防护治疗,有效地改善了养殖户的禽类养殖状况,从而保证禽类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单位:530214广西南宁市兴宁区昆仑镇水产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