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德●本报驻新加坡、德国、日本特约记者 辛斌 青木 蓝雅歌 ●本报记者 邢晓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出台,在国内外引发舆论风暴。在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更是掀起反思的热潮。“深圳奋发进取,香港自甘沉沦”,《大公报》19日发表社评称,国家发展已全面升格,香港绝非不可取代,“继续在暴力示威、内斗内耗中沉沦,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和国际声誉,更是下一代的未来”。不过,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与物流中心,香港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仍然是不容置疑的。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兵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央的文件“意味深长”,不能理解成“放弃”香港,反而是对香港充满期待,“希望香港同胞能够担起这份责任,作出对历史有所交代的答卷”。
深圳将扮演“关键角色”
英国路透社19日解读称,中国政府打算让深圳加大发展力度,与香港和澳门的经济与文化进行融合。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19条意见的出台,正值香港的反政府抗议威胁其亚洲金融中心地位之际。其中一个目标是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标杆城市。“先行示范区”定位不同于当年“特区试验田”的定位,这意味着深圳的制度创新改革不仅仅要符合深圳的实际,还要推广,以点带面推动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致力于将深圳变成新的香港”,日本经济新闻19日称,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将深圳变成国际商业中心,很明显是将这座南方城市定位为稳定繁荣的样本,与香港形成对比。曾经是一个小渔村的深圳,在1980年被指定为经济特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因此,深圳市民的平均年龄很低,接受新技术的宽容度也高。日本IB网19日介绍称,深圳被称为中国的硅谷,是中国四个经济特区中最成功的一个。“中国计划将深圳打造成一个比香港更好的地方”,卢森堡RTL电视台19日称,在香港又一次大规模集会后,中国政府公布了扩大发展邻近城市深圳的计划,到2035年,深圳将成为“全球基准”。另一方面,如果香港还没有准备好加入内地发展的大潮,那么未来它的发展将非常有限,而深圳的运行速度要快得多。在获得经济特区地位后,深圳从一个沉睡的渔村变成了一个技术巨头。
“中国计划让靠近香港的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方面扮演更关键角色”,美国彭博新闻社19日称。香港《信报》19日发表社评称,深圳被委以重任成为“先行示范区”,此举具有重大意义,未来深圳一定会发力直追香港,成为真正的国际大都会。香港《南华早报》19日称,毋庸讳言,不少香港人以前是“俯视”深圳的,认为比香港次一等。然而,深圳以创新科技作为经济增长龙头,杀出一条血路,孕育出华为、中兴、大疆等高科技企业,如今蜕变成为一座国际化城市,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深圳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19日对《大公报》说,如果说过去“一国两制”的实践,是广东9市学习借鉴代表国际规则的港澳,现在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意味着港澳也有必要学习借鉴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以弥补自身短板和不足。
香港掀起反思潮
各方在解读《意见》时,无一例外都会联系到香港,而香港人自己也不淡定。香港《星岛日报》19日的社评称,去年深圳GDP首次超越香港,如果有一天人均GDP也被追上,香港还是香港吗?深圳已成“B计划”,港人岂能不深思?正当中央为深圳定出宏伟目标时,一河之隔的香港却因修例风波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政治混乱,而且愈演愈烈,没有停息的迹象。香港的法治因暴力的不断升级而受创,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正面临挑战。最近香港机场大乱,正大举扩充国际航线的深圳机场成为赢家,形成鲜明比照。
香港《文汇报》19日评论称:“粤港澳大湾区本来是给香港的绝佳机会,在其他人百舸争流的时候,我们却被政治运动纠缠不休,甚至用所谓‘不合作运动的自残手段,将香港的形象破坏殆尽。沉舟侧畔千帆过,难道我们要做那艘沉舟?”香港《商报》19日社评也指出,正是百舸争流、全力共同推进建设大湾区的时刻,深圳如虎添翼,正增强核心引擎功能,而香港同样作为核心引擎之一,本应齐步同进步,共享红利,若再不奋起,其恶果不仅是自己发展不好,还可能拖了大湾区发展的后腿!
原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刘佩琼19日对媒体说,中央此举明显提升了深圳的战略定位,同时提醒香港“不能再乱下去”。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原本各有明确分工,香港在金融、商业等领域应发挥重要的领头作用,但如今香港乱象频生,未知何时平息,所以中央有理由作第二手准备,将香港应发挥的部分角色交由其他城市扮演。
香港时事评论员朱家健1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有明确定位,部分新产业定位更或与香港特区直接竞争,深圳的产业结构与香港相比更丰富和多样化,而且深圳的创新科技和金融等产业已有一定基础。他说,中央政府在没有任何收回香港“一国两制”自由度的情况下,却另向深圳“派糖”,说明一座城市若不把握机遇,就可能被其他城市“替补”。香港这颗“东方之珠”若不继续发亮,其他城市必与之竞争。
北京并没有放弃香港
香港经济学者关焯照19日接受港媒采访时分析称,“先行示范区”有助深圳与香港互联互通,港深融合将会加强。不过他认为,“先行示范区”难以代替香港的金融地位,因为香港拥有联系汇率和制度优势,相反中国内地仍有外汇管制限制资金自由出入。另有金融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不会是简单和短暂的过程,所以香港在未来很长时间仍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李晓兵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把中央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文件和此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看,可以发现,中央在围绕香港、深圳、广州、澳门等城市的发展上动了非常多的脑筋。除了保持传统优势,中央希望香港还能发展成为国际科创中心。深圳不会“等”香港,应该“兄弟爬山,各自使劲”。
德国新闻电视台19日指出,中国政府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是对香港暴力示威的一个警告。暗示香港如果持续现状,可能会失去中央的支持。香港已经因此吓跑了游客并使其零售业和投资损失惨重,其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受到威胁。但北京仍希望香港回归平静,与深圳、澳门等共同打造21世纪的大湾区。
香港《经济日报》19日称,即便修例风波现在平息,香港经济也必受重挫,国际资金会重新布局。因此,中央有必要两手准备,提升深圳的地位,短期内未必可取代香港,但要确保国际机构与资金,有另一窗口进入中国。也许,香港人现在要思考一下,当下的行为是否真的对香港有利?香港若失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会对谁有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