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工程的早期发展
——我们的峥嵘岁月

2019-08-20 01:57姜远海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物医学医学杂志

回首40 余年的职业生涯,能为党和人民、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我的微薄力量,我倍感欣慰。

医学工程是指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医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学工程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在20世纪70 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实现医学现代化,需要购置大量的现代化医疗器械,进行医院数字化管理,这些医疗器械的安装、培训、维修、质量控制、功能开发、安全性与有效性等问题都得不到保障,由于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医院的先进医疗技术都没能用上或者用的不够。80年代初,我国各大医院急需大量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既懂得医学的知识,又掌握工程技术原理的人才,而我国恰恰缺少这方面的人才,这为我国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基于此,首先需要为我国培养一批优秀的医学工程技术人才,为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打好基础。

大量优秀的人才是专业发展的基石,但人才的培养、学术组织、学术交流是一个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于是,在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大批的有志之士投身在医学工程行业的发展之中,而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有幸见证了我国医学工程行业的起步与逐步发展。

1 人才的培养——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20 世纪80 年代初,医学现代化发展正值高潮,而医院的医生、护士、医工人员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医院发展的三大人才支柱。现代医疗设备在各地医院的引进,大量进口的高精端医疗设备引入医院,以及医院积极开发数字化管理,使得与之相匹配的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缺口逐步扩大。

但基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起步较晚的现状,1978年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当时对于医学工程人才的培养大部分还是被全国理工学校承担,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和医学仪器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理工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特点,与医院实际需要的医学工程专业人才有一定差距,所以医院领导和医生希望医学院校能为医院培养符合临床医学实际需要的医学工程师。由于医学院校有医工结合较好的师资,再加上有医疗设备条件较好的附属医院作为教学基地,这些优越条件,对培养医学工程实用型人才来说是理、工院校所不能比的。

1986 年,在有关领导和同行们的支持之下,由我牵头将医学工程专业引入首都医科大学,在78 级医学工程专业试点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生物医学工程系,我有幸担任首届系主任。作为学科学制五年的专业,临床工程学科人才的培养一度很热门,连续十年录取学生质量都在首都医科大学各个专业里名列前茅。之后,陆续全国各地的医学院纷纷开始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些医学院校每年可输出优秀医学工程人才1000 多名。正在我们为此发展态势感到欣喜之时,新的问题却随之而来。

虽然顺应医院现代化的大趋势,当时全国各大医院纷纷成立了医学工程科(室)或者与之类似的设备科、医疗器械科等,但该科室一般只负责医疗设备的购置和维修工作,很多医院将该科列为后勤科室。所以,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分到医院后得不到重视,收入又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毕业生纷纷投身到外企或者国内医疗设备企业工作,不能发挥出应有作用,这与我们当初设立医学工程专业的初衷相违背。

2 学术组织——创建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

面对人才的流失,医学工程这一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引领者焦急万分,经常组织碰头会,探讨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问题。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医学工程行业必须在医院受到重视,应该让医院领导听到我们的呼声,认识到我们的价值。我们必须成立一个本专业的学术组织,将大家组织起来,开展学术活动,促进本学科快速发展壮大。

为了这一批人才未来有所发展,我们接下来计划成立一个医学工程学会,聚集人才,共同探讨医学工程行业的发展问题。我与其余7 位行业内的专家共同成立了一个医学工程学会的创办团队,该团队成员为:原总后药检所时任所长周正祥、时任副所长杨彦琴,中国医科大学霍纪文教授,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虎教授,北京医科大学计算机中心戴宗基高级工程师,北京友谊医院医学工程科主任唐仁亲高级技师,首都医科大学李聚五副教授和我(姜远海)。

由于当时我国医学工程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想成立一个二级学会。当时我和霍纪文教授均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理事,知道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工程有很多相关联的地方,于是在1989 年,我们首先向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提出申请,申请成立医学工程分会。但是,由于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未给予批准。我们决定先积极组织本专业的学术活动和技术培训工作。1989 年,我们在北京总后仪器药品检验所(原)组织了第一次医学工程研讨会,与会人员77 位,均为各大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本次会议重点研讨医学工程学会成立的必要性,大家积极发言,会议现场气氛热烈,最终一致认为学会必须要成立,这对我国医学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非常重要。

在学会没有正式成立前,连续召开三次学术会议与研讨会,激起同行们参加学术活动、热爱专业的热情。后经研究,于1991 年向中华医学会正式申请成立“医学工程学分会”,并得到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热情支持。我们继续积极开展学术会议,开办医学工程技术培训班,创办学会的会刊——《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等活动,深受同行们的欢迎。在广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下,开始征集了集体会员单位116 个,个人会员2000 余人,这些人员成为学会开展各方面工作的骨干。

于1993 年中华医学会正式批准本学会为“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图1),在北京卧佛寺饭店正式召开成立大会(图2),我有幸被选为第一届和第二届主任委员。

图1 关于成立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的批复

图2 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年会

3 学术的交流——创办《中国医疗设备》杂志

一个学科想要发展,必须有发表学术论文、进行科研成果发布与学术交流的平台。于是,在筹办医学工程学分会的时候,我同期还在筹办《中国医疗设备》杂志(原名《医疗设备信息》),希望可以与学会一起,从专业的角度为临床工程人员提供一个更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有了专业的杂志以后,为医学工程人员发表专业技术、创新和交流经验等方面的论文提供机会,当时就想着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够把医学工程学术教育的广度拓宽,深度加深,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来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于是在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方努力,在1986年1 月国家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中国医疗设备》杂志(原名《医疗设备信息》),在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吴阶平关怀和亲自题写刊名下,《医疗设备信息》杂志正式创刊(图3)。创刊后为双月刊,由于条件所限,初期出刊尚不够正常,于1989 年由我担任杂志主编。

在杂志初创时,经历了异常艰苦的岁月。资金短缺,人手不足,稿件匮乏,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我搬到学校宿舍居住,白天上班,晚上审稿。王淑和老师也主动放弃学校发展提高的机会,提前退休投身到《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的工作中。

图3 1986年第1期《医疗设备信息》杂志

杂志创办初期,所有文章均需要手工批注,所有图例均需要手工绘制,为此,工作人员经常要加班到深夜。那时候所有的编辑基本都是义务劳动,但最大的困难还是缺少经费,放下身段为办刊经费四处求人是经常的事。那时候印刷厂跟我要钱,邮局跟我要钱,没有钱……我这一辈子,就是那几年,欠人家钱,借人家钱,这是最难的,就是为了这本杂志!周围朋友可能觉得我疯了,很多人劝我放弃,但是学科要发展下去,离不开杂志;要组建学会,更离不开杂志。不能放弃!我必须坚持!当时很多同行都给了很大的帮助,没有他们,我很难将这本杂志坚持办下来。杂志初创的那段时间真的很艰难,很感谢帮助过我和帮助过《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的同行朋友们。

熬过了创刊初期的艰难,越来越多的医学工程人员加入杂志的发展中,编委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论文水平不断提高,从创刊之初仅包含“设备维修”和“设备管理”两个栏目,从小16 开32 页的双月刊,到1993 年已经发展为增加了“论著”“综述”等栏目的64 页的月刊(图4)。

图4 部分旧版杂志合集

1993 年至2002 年的9 年时间,我一直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同时也兼任《中国医疗设备》杂志主编。为高效办公,干脆直接把自己学校的办公室改成了杂志编辑部,同时也是学会办公室,当时是同一班人马,一起为杂志和学会工作。

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我们都想将临床工程专业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看着现在我国临床工程专业的发展,我感觉很欣慰,也为自己曾在其中贡献过力量而感到自豪!

2002 年学校要收回办公室,这也意味着办杂志和学会的相关工作失去了学校的支持,也没了办公场所,情急之下,我只能把办公场所另外租房。我和几位编辑借车,将整个办公室留存的几百本杂志以及几大箱资料,一点点地搬出学校,保证资料无损的转运到新的办公地点。我们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想做点实事儿,把杂志和学会办好。

随着我们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中国医疗设备》杂志成功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图5)。

图5 杂志2001年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证明

由于之前各级医院的医工人员得不到重视,工作积极性很低。现在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每年召开两次学术年会和研讨会,互相交流学术经验,特别是本学会有自己的会刊,可以公开发表会员有学术水平的论文。学会的成立促进了各级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同时也积极促进了各级医院实现医疗技术的现代化、数字化。仅从我学会创建初期的10 多年来看,我国各级医院在实施医院现代化和数字化等方面都有突出发展,并为我国全面实现医院现代化和数字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医学的发展,整个医院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医学工程方面的教育越来越深入与多元化,医学工程人员素质与地位有了明显提升。但这比我想的要慢,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已经40 多年了,虽然医疗工程专业一直在稳步前进,但相对于很多新兴的学科来说,发展相对是较慢的。现在在医院,医生、护士、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逐渐成为医院的三大支柱,医学工程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的主要支柱之一。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医学工程师的地位,将医学工程师的认证工作做好,让医学工程师可以持证上岗。

希望年轻医学工程师队伍团结起来,使我国医学工程学会在前几届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如今我已经80 多岁,我还想发挥余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党和人民的医疗事业奋斗终身。让我们在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我国医学现代化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微薄力量。

猜你喜欢
生物医学医学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蝾螈的皮肤受伤后可快速愈合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融百家所思,成生物医学之言——生物医用材料分论坛侧记
杂志介绍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