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主动扩大进口

2019-08-19 18:00黄玖立
人民论坛 2019年22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

黄玖立

【摘要】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扩大进口是中国增进国民福利、实现全球分工地位提升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只有积极推动开放合作,才能最终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扩大进口 贸易强国 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可否认,中国深受对外开放之益,深度国际生产分工与经济融合对于成就中国经济奇迹功不可没。然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持续的贸易顺差在提供源源不断的外汇储备的同时,也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带来压力。近年来,随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趋势在世界范围内抬头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传统以出口为导向的粗放型贸易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这促使中国必须要作出重大的战略和政策调整,改变粗放的贸易发展模式,变“贸易大国”为“贸易强国”。在今年6月28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示,中国将进一步通过主动扩大进口等系列重大举措,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充分说明,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动适应

扩大进口正是贸易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积极主动地扩大进口既是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贸易强国建设的具体实现路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理解进口对于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通过进出口关系的深度调整来实现贸易强国建设的目标。首先,扩大进口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主旨演讲中也鲜明地指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长期以来,中国货物进口以资本品和中间品为主,而消费品的占比很低。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迅速升级,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品牌、售后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扩大消费品进口能够扩大消费者可选择的商品范围,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增进国内消费者的福利。

此外,消费品进口还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副效应”——对国内服务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实际上,每一件消费品的进口,都要经过国内的物流、批发和零售等环节,最终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国内的物流、批发和零售服务都是进口消费品价值的组成部分。因此,扩大消费品的进口在改善国内消费者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会推动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一举两得。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批发和零售服务位于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对于许多非技术产品而言,物流、批发和零售服务的附加值,明显超过了制造环节创造的附加值。因此,扩大消费品的进口有利于中国进口服务企业提高议价能力甚至获得国际定价权,获得进口产品的高附加值,进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整体提升。

有效扩大进口实质是利用全球经济体系实现国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和优化

扩大进口是中国利用比较优势深度参与国际贸易和全球分工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过去常常忽视的方面。我们在思考国际贸易和全球分工的问题时,往往会陷入这样一种思维陷阱:只关注我们生产什么,而不关注我们不生产什么。实际上,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的本质就是强调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两者同样重要、同样值得关注。进口在本质上是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生产价值链,将本国劳动力、资源从比较劣势的部门和行业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和行业,通过“扬长避短”来提高经济的整体效率。因此,有效扩大进口实质是利用全球经济体系实现国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和优化。

扩大进口是中国实现制造业升级和全球价值链跃升的重要途径,对中国制造业摆脱依附型和低附加值分工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说,进口能够通过两种途径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而对一国经济的整体表现产生影响。第一种途径是企业作为“卖者”的情形,即同类产品进口的增加会加剧国内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这有助于加速国内市场的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倒逼国内存活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力;与此同时,促使产业内资源流向高效率的企业和地区,从而实现行业内资源配置的优化,重塑国内的行业或空间经济格局。第二种途径是企业作为“买者”的情形,即作为生产投入的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扩大重要资本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不仅能够快速提升本国的生产和出口能力,还能够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制造业产业与技术升级,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此外,扩大资本品和中间品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打破国内既有垄断困局、化解供给瓶颈、实现产品供给多元化和多渠道化。

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是全世界的巨大机遇

扩大进口也是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成为一个有担当、负责任、为国际社会所承认和信服的世界贸易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深受对外开放之益。毫无疑问,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受益者。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出口增长突飞猛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然而,这也遭到了部分国家的误解和指责。由于对华贸易长期逆差,一些国家认为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是单向的、不公平的,并将本国制造业空心化、失业率上升、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归咎于来自中国的出口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主动寻求扩大进口,变“世界工厂”为“世界超市”,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机遇,释放和分享“中国红利”,努力实现互利共赢,是对这些误解和指责的有力回应。这一方面有助于中国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势头,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推动世界经济向更加开放和融合的方向发展,形成以中国进口带动全球贸易增长,进而反哺中国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贸关系的具体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动扩大进口、建设贸易强国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扩大进口并不直接意味着贸易强国

從扩大进口到贸易强国建设是有条件的,不仅需要对外“开放”的措施,还需要更基础性的对内“改革”措施。比如,国内的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可能会影响企业对先进设备与关键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制度越完善,越能减少外国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顾虑,越能减少发达国家政府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限制。这与国内的法治及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再比如,从进口先进产品和技术到企业自主创新,一方面需要外部的产权保护提供激励,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积累提供支持。否则,扩大中间品进口可能非但不会促进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反而会导致进口中间品对国内中间品的替代,造成国内生产的“加工贸易化”,与建设贸易强国的目标背道而驰。

无论是企业进口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中间品和资本品,还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研发创新,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外部融资环境和金融制度至关重要。在以进口促贸易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缺一不可,只开放不改革会导致南辕北辙、事与愿违。只有不断以开放促改革,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相互配合,才能最终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作者为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高超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在开放中与世界共享发展“大蛋糕”》,新华网,2018年11月10日。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风险控制的实践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部化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