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东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本文探讨加味芍药甘草汤配合悬吊运动及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176例,中医辨证属风痰瘀阻证,临床表现为半身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伴有言语不利或不语,头晕目眩,舌质黯、苔白腻,脉弦滑。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8例。观察组男47例,女41例;年龄43~74岁,平均61.22±6.59岁;脑梗死49例,脑出血39例。对照组男48例,女40例;年龄40~77岁,平均61.15±6.34岁;脑梗死47例,脑出血41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P>0.05)。
2.1 对照组:①悬吊运动。内容主要包括背部屈伸运动训练以及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训练等。每次训练30min,每日1次,每周训练5d,连续训练4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弹性带的松紧以调节训练的难度,或是将窄悬吊带向下肢远端移动,以增加训练的难度,以患者能够轻松、正确地完成训练为度。②Bobath疗法。包括良肢位的摆放、患肢的主动和被动训练、卧位向坐位转移训练、坐位向站立位转移训练、平衡能力训练、步态训练及上下楼梯训练等。每次训练30min,每次选择3种训练方式,连续训练6d,休息1d,持续4周。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芍药甘草汤:炒白芍、鸡血藤、伸筋草、桑枝各30g,当归15g,炙甘草、玉竹各10g,全蝎6g,防风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续治疗4周。
3.1 疗效标准: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价,显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Ⅱ级;好转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Ⅰ级;有效为患者治疗后即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无效为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及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均未见改善;恶化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增加>18%。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BI及BB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BI及BB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观察组(8 8例)对照组(8 8例)B B S 1 3.1 3±2.3 1 2 9.0 9±3.7 5 ab 1 3.0 9±2.2 4 2 1.9 4±3.4 3 a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 M A 1 4.2 3±2.3 7 2 5.4 9±3.9 8 ab 1 4.1 7±2.3 4 2 0.5 8±3.3 5 a B I 4 3.2 5±5.8 2 6 3.1 5±7.7 1 ab 4 3.3 2±5.2 2 5 5.4 9±6.0 8 a
3.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及天门冬氨酸(ASP)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比较(±s,µmol/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比较(±s,µ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观察组(88例)对照组(88例)ASP 2.38±0.36 6.95±1.92ab 2.32±0.41 4.59±0.55a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GABA 88.34±7.33 70.18±5.26ab 88.23±7.28 79.14±6.08a Glu 54.55±5.19 71.89±6.61ab 54.62±5.23 63.28±5.73a Gly 96.83±10.81 82.06±8.46ab 96.75±10.37 89.81±8.83a
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的范畴,病机主要为元气受损、肝肾亏虚、阴阳失调、风痰上扰、血瘀气滞、肢体失养,需要采用活血化瘀、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的方法进行治疗。加味芍药甘草汤方中芍药、当归、玉竹养阴和血,柔肝益脾;全蝎、鸡血藤、伸筋草、桑枝息风镇痉,通络止痛;防风祛风解表,解痉止痛;甘草补中缓急、助脾运,与芍药合用,化阴柔肝、缓急止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FMA、BI及BBS评分显著降低;提示加味芍药甘草汤配合悬吊运动及Bobath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