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子惠 王振国 贺志波 史玉华 金波昌
【摘 要】本研究以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概述为起始,讲述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构成及优化原则和提升路径方法。从文化生产力、城市文化建设等角度出发,展示从文化力到软实力的叠加和转化。
【关键词】城市建设;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角色,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成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一、城市文化软实力概述
(一)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及内涵
“软实力”一词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国家软实力的来源包括文化层面,政治价值层面和外交政策层面。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则是由中国文化底蕴、国家发展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国形象等组成。而城市文化软实力是由城市历史文化、城市精神、城市核心价值观和市民素质等方面组成的。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化,政府服务,社会进步,市民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对历史文化,物质、政治、思想、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炼。我国著名学者马志强在其发表的文章《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中指出,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区域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重要课题。他认为城市软实力包括城市在发展和生存进程中逐渐累积的文化精神力量和对外影响力等因素。
(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及作用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对城市文化创新力、城市价值创造力、城市凝聚力、辐射力、识别力、影响力的总结。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而文化软实力是现今国际一线城市发展战略的首要考虑因素。文化软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城市在世界范围激烈竞争的成败。城市对文化的投资所带来的诸多好处,如多元化發展、生态文化建设等,是文化知识型经济的核心价值。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味着城市发展质量的同步提高。城市的发展既需要可持续的经济力量支持,也需要充满活力,别具特色的文化构成。单一的金融产业不足以支撑城市的发展需要,未来城市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文化软实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考核条件之一。
文化和经济的高度融合,使文化在提升城市质量的同时,更具发展意义的经济价值。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文化产业也在城市经济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而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増长点,对城市经济的贡献逐年递增。文化软实力具有高知识性、高融合性、低碳发展等一系列特征。提升对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建设,在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在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吸引人才,促进资源整合及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相对有形的经济力量而言,无形的文化软实力让城市综合影响力具备更高的关注度。丰富的文化底蕴,充足的文化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是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城市的重要组成因素。文化、古迹、传统、风俗都是城市文化软实力最直接的表现特征。
二、我国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近年来全国各个城市相继出台诸多关于文化发展、软实力提升的相关规划和政策,让文化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让传统文化和新媒体共同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在根本看来是国家文化对城市文化的一种投射。利用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创造性转化。为城市更有效的使用、建设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间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树立文化兴市理念,推进文化、经济发展融合。扶持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提高政府行政职能、利用城市背景,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科教兴市,将文化软实力纳入城市经济建设中。
(二)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问题
我国大多数城市在进行文化软实力的探索上停留在发展对策阶段。缺乏大量的实证考察,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路径不能从资源要素入手。没有进行对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外部综合因素的量化比较。部分城市过于倚重城市硬实力,在发展模式的转变上存在诸多问题。很多政府职能部门也缺乏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文化产业的轻视,导致整体城市文化软实力偏低,不能适应社会文化经济转型的潮流。而经济、信息、文化全球化是不可逆的客观历史发展进程。伴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受移民、务工、旅游包括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影响,对城市自身的历史结构、规范秩序产生一定冲击。传统文化受时代发展的制约,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背离,导致传统与现实渐行渐远。
三、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及优化原则
(一)以城市精神为核心的凝聚力原则
文化核心力是激励城市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驱动力;是城市精神风貌,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城市精神蕴含在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之中。它是城市文化底蕴、历史民俗和价值取向的体现。是让城市市民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粘合剂;是形成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城市精神也是城市价值追求和发展理念的核心所在。利用传统文化提高市民的群体意识,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城市命运相结合。凝聚全体市民以发展城市经济为己任,振兴城市发展,把握城市脉搏。文化核心力和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直接影响因素。它是居民文化素质、城市市民凝聚力的体现。也是城市人民共同价值观念的显现,同时反映出城市民众凝聚力、团结力、共同协作力的文化理念。
(二)以双创能力为基础的创新力原则
文化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城市走向振兴的关键。城市文化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重组。文化的创造能力是文化发展的核心。通过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避免创作能力不足,劣质作品的产生,就需要文化生产能力水平的提高。文化生产力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城市生产文化产品、提供生产技术支持和提高生产服务的根本动力。城市文化产业的产值比例、从业人员数量比例、和从事文化产业企业规模比例及报刊图书、电影产量比例是城市文化生产力的评测标准。而文化创新力是由城市现代化程度、文化产业附加值、和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及市场化程度等指标构成,是推进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提升的源动力。
(三)以传播媒介为方法的辐射力原则
城市文化要在自身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知识全球化的热潮中来。文化传播是城市间文化信息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完善程度的重要途径。作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文化传播对传导机制的发挥起到关键作用。对文化传播力的评测,可以根据电视、广播、互联网、电话入户率和城市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建设率等指标来衡量。互联网作为当下最时兴的大众传播媒介,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现代文化的塑造和人们价值觀念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电视通过视听合一的传播,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电视媒介通过真实的记录手段再现讯息的形态,用声波和光波信号刺激市民的感官心理,从而达到对传播的辐射作用。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自身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博物馆文化为服务理念,推动市民参观学习事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播,更有利于丰富社会教育的形式形态。
(四)以文化产品为轴心的影响力原则
文化影响力是通过城市间文化交流互动对整个城市环境产生的实际影响。是由城市文化软实力状况产生的实际效应和发展能力的外部体现。文化产品影响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第一,城市间高校学生交流人数的递增:第二,国际旅游收入支出总额差:第三,进出口文化商品市场份额;第四,城市综合排名;最后城市文化交流次数。而城市文化软实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保障能力的强弱。同时,文化保障力是城市在文化建设方面政策、领导和资金投入的体现,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是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众的文教投入比例等方面组成的。文化保障力促进了文化产品的投入及产出,是对文化产品的基本保障。
四、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
(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彰显城市文化魅力
文化、经济、政治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体制的改革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以及小康社会的实现。推进城市文化体制的改革,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体系。
首先,完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加速推进行政事业的分类改革。利用部门责任、权利清单制,推行简政放权。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打造清正廉洁,高效精干的文化行政队伍。其次,改变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推进结构调整。对节庆会展、文艺娱乐、影视制作、文化旅游、动画游戏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植。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推动传统媒体如电影、电视、广播与新媒体平台、渠道、内容的融合。最后,全面推进文化环境治理,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活动,进行上网服务转型与升级,净化城市文化环境。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政府系统化服务、人口基础素质、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是对政府机构感召力、环境舒适创造力、城市思想凝聚力、科技创新发展力及城市区域影响力的体现,是城市文化发展进步的核心所在。
(二)挖掘文化资源,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城市的美丽在于历史文化的积淀。考虑到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在挖掘、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和专业能力。在加强历史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特色。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品牌,推进城市特色与影视、会展、旅游的交流发展。生产具有城市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针对文化古迹,历史名城做好生态保护工作。让文化走进生活,与经济建设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在挖掘文化资源的同时,加快地方性法规政策的出台实施,起到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保障作用。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注重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综合性文化建筑的建设。同时按照城市人口分布,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提高服务水平。补齐短板,完善功能,提高能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快速发展。
(三)弘扬城市精神,提高城市核心价值创造力
城市精神是民众对城市发展计划的高度认同,是一种趋同思想行为意识。通过民众的思想趋同带动城市经济结构,管理制度及发展模式的质的飞越。城市精神的建立是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生活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弘扬城市精神发展过程中,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工业遗产,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根据当地文学价值,创建特色文学地标,将文学价值融入城市气质。同时留存具有历史意义的老街道、老地名,丰富城市历史,为城市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建设打上时代烙印。城市精神是对城市文化、城市历史的提炼,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与城市核心价值共融,真正实现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城市的建设与规划,体现了城市文化的发展内涵与理念。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角度出发,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当地人文特点和民族特色。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城市走生态发展之路的目标。生态文明城市是以人为主体,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义在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要基于对环境保护的原则,做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以保护环境为建设重点的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布局,创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在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中,要积极倡导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等举措。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要注重城市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创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产业体系的同时,注重生态技术的运用,形成与周边城区紧密联系,开放共生的循环系统。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实现市民对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的基本需求。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意生态循环系统的完善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有机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五)加强对外开放,促进文化交流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城市作为对外开放的主体,要做到积极扩大开放领域,深化开放结构,完善内外交流,形成双赢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文化体系。在创新对外合作方式的同时,支持本市企业做好研发、生产、销售工作。注重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的建立。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在城市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强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是必然趋势。加强文化交流是城市文化进步的重要先决条件,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城市间、国际间的交流提供多种渠道,如高校学生的交流,物产的转移,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的传播等。让城市文化走向国际,同时学习吸收各地优秀文化成果,借鉴国际一线城市发展战略及成功经验。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五、结语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制度和价值观对文化发展的体现,是历史文化的积累。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提升环境、教育和知识创新的关键,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崛起对城市形象的宣传和价值影响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凝聚城市力量,提高全民素质,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促进城市形象的国际宣传影响力,是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双向提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黎海波,刘洋洋. 武汉市文化软实力研究:拓展路径与初步议程[J]. 晋中学院学报,2017,34(04):1-3+54.
[2]庄仕文. 论城市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路径——以济南为例[J]. 大连干部学刊,2017,33(11):61-64.
[3]赵紫燕. 杭州、上海、厦门位居前三 對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测评研究[J]. 国家治理,2017(45):27-41.
[4]施亚岚,侯志强,焦珊珊. 中国海丝旅游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比较的视角[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72-82.
[5]黄潇潇. 基于创新理念下的南宁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3):39-42.
[6]徐翔. 数字化时代的城市文化溯源与软实力提升——基于互联网与城市文化的实证分析[J]. 上海城市管理,2016,25(02):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