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港規澳不隨,找出特色出路

2019-08-16 02:01方舟
澳门月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國際產業國家

方舟

特色金融,多元化的突破口

澳門在回歸後,社會進步明顯,尤其是賭牌開放以後帶來的博彩業發展價值內地“自由行”等政策的助力,使得澳門經濟成長迅速,整體社會發展快速,各項指標都十分亮麗,近年來,澳門人均GDP已經能夠進入全球前三,也證明了回歸以來經濟成長是澳門非常重要的一項成果。

但也因為長期依靠博彩業,澳門形成了產業單一化的局面,換言之是澳門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局面,所以從十多年前澳門特區政府就開始嘗試產業多元化、經濟多元化的探索,近年來更加探索在休閒旅遊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會展、中醫藥等產業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也是有目共睹,但是否已經完全達到成熟產業的規模與經濟效能,社會上還是存在一些疑慮。因此,在澳門經濟長遠的發展期待來,澳門仍需要進一步推動適度多元。儘管澳門的發展具有不少先天的局限,比如澳門土地資源匱乏,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要進行大的建設、開發、經濟活動等都有不同的挑戰,所以對於很多產業的硬體建設都有明顯的限制;再者,澳門本身的人口總量相對少、經濟體量也屬於微型經濟體,要在本地市場上擴大產業結構,實現明顯突破存在較高的難度,所以在客觀條件的限制之下,尋找到合適的產業形態進行嘗試與發展是澳門經濟多元化的一個關鍵突破口。

事實上在中央與澳門特區政府都充分意識到澳門發展中遇到的困難與局限,因此提出發展“特色金融”的發展,這樣一種發展思路就非常適合目前澳門的條件與市場。從外在條件來看,“特色金融”行業的發展並不需要太多的土地資源,而面對人才缺乏的短板時,也可以通過外來引進、自主培養等多種方式解決,所以中央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提出發展“特色金融”是非常符合澳門發展的現狀,也是在分析澳門優勢與局限下做出的合理規劃。

三次轉型,香港躋身國際

提及金融,大家自然會想到與澳門一海之隔的香港,香港的發展其中最為重要的支柱型產業之一就是金融業,作為國際三大金融中心,香港本身的規模體量、人才儲備、現有的市場體量都是非常豐富,在過去數十年的發展中,香港的金融發展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特色之路。

香港的產業結構其實也經歷了三次重要的轉型,有一個歷史形成的過程。在最初的60、70年代,香港當時憑藉著出口加工業、電子也、紡織業等起家,成功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1978年以後,香港逐漸形成前店後廠的模式,成為大型的貿易港口與轉口港,國際貿易量高峰時期達到世界第七位的水平,為香港社會的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而後在90年年代中期,隨著內地大量國企的改制,不少企業來港上市,香港藉助內地龐大的市場需求成功在2000年左右成為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以“紐倫港”的口號在全球金融市場中佔據關鍵一席之地。

而從香港的產業轉型歷史來看,香港都在關鍵節點時期把握住了國家發展的重要機遇,主動調整自己的產業結構,從而尋求到巨大的發展商機與市場,加之香港本身在制度與人才等領域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推動了香港成為國際化大都市與國際金融重鎮。而未來的香港更是國家與國際重要的金融中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將進一步為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服務,同時在這個重要機遇的關口,壯大自身,提升香港這座城市下一輪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的綜合實力。如果是20年前香港抓住了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重要機遇壯大香港自身,那麼未來20年,對於香港社會與金融業的發展而言,如何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將是香港新的發展契機點,香港如何利用自身優勢開發出更多的離岸人民幣國際產品,藉助現有平臺與上海這個在岸市場進一步合作且差異化發展,將對於香港未來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助益,如同今時今地倫敦是全球最大的美元離岸中心一般,香港的未來仍然大有可為!

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金融作為傳統產業也在結合技術尋求新的成長突破點,金融+科技被越來越頻繁地提及,金融本身是為經濟發展服務,而引入科技元素,一方面可以促進香港本身在金融服務質量上的改革,包含現在非常流行的生物科技上市等的服務改革,加速金融行業本身業態的發展;此外,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引入,金融業本身的形態也逐步多樣化,未來的可能性也在逐步增加,近期香港就頒發了虛擬銀行的拍照,雖然是一個剛剛開始的起步動作,但在金融科技化的趨勢之下,這是充滿創新與探索意涵的嘗試,結果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我們足以相信以技術進步為基礎的產業創新將會對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影響,隨著金融業對各行業的輻射,其對於產業、經濟乃至總體社會的發展也將帶來明顯的改變。

愛爾蘭模式,澳門的借鑒

因此在澳門各種客觀條件發展之下,單純複製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模式是不現實的,澳門則更要思考如何在自身具備的條件下打造出“特色”。

環視全球各國金融與特色金融發展的經驗,不難發展“愛爾蘭模式”可能是最為值得澳門借鑒的。作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的英國倫敦,同樣具備完善的金融市場體制,大量的金融人才集聚,完善的稅務制度等,與其相鄰的“愛爾蘭”,卻在英國倫敦模式之外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飛機租賃市場和航空金融中心,過去十年中,全球飛機租賃行業資本增長了51%,達到了2610億美元,所以愛爾蘭在這種特色定位之下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經濟發展更是備受矚目。而過去十年中,全球飛機租賃行業資本的增加額中就有710億美元來自中國,近年來,中國的航空業更是迅速擴張,在現有數據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內地在很遠的將來將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場,而民航市場的快速成長,必定需要大量的民用航空飛機,但對於很多航空公司而言,購買飛機將承擔巨額成本,為了規避更大的風險,不少航空公司將會選擇租賃飛機,而伴隨著中國民用航空市場的擴容,這一需求也會逐漸加大,總體量也會異常驚人,面對這樣的市場空白結合現有的“愛爾蘭模式”,澳門在航空租賃金融領域將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與前景。

與此同時,近年來全球對於綠色環保的理念愈加認同,不少國家都在積極付諸行動,而在金融領域來看,綠色金融的理念與模式也逐步開始推廣,不少基金都會推出相應的綠色金融債券等,而對於這個領域,目前內地與香港都在起步階段,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因此在現階段澳門就存在發展綠色金融等的巨大空間,比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在國內剛剛開始起步,澳門就可以利用內地最大的潛在市場空間來嘗試建立相應的市場機制,推動市場交易與環保發展。尤其是習近平主席2018年在考察橫琴時再次提出橫琴是作為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重要腹地的指示後,橫琴這片廣闊的土地將會給澳門的產業創新、新興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這一點澳門特區政府也充分意識到,因此下一階段兩地政府應該就協調合作,市場的落地建設加快溝通。

因此看待澳門的經濟多元化發展包含特色金融的探索,我們不能僅僅停留於澳門的局限之上,澳門雖小但也具備不少優勢條件:其一,中央賦予澳門8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管轄權,無異於擴大了澳門的可發展空間,也為澳門適度填海造地提供了不少可能;其二,橫琴作為澳門發展的重要腹地,將為澳門各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多樣的服務;其三,澳門作為重要的貿易自由港,稅率非常低,對於產業發展是有一定的吸引力;最後澳門依託祖國內地這個一個龐大的腹地和市場,對於其本身的產業發展與經濟規模的提升都有很大的注意。所以澳門在這樣的局限與優勢並存的基礎上,更要嘗試探索一條“小而精”的特色之路,與愛爾蘭一樣,成為全球金融業中某一項的頂尖集中地,這樣的經驗與優勢,都值得澳門在現階段好好把握。

灣區金融,牽動國家佈局

同樣,澳門也處於大灣區的關鍵位置,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核心城市之一,作為全球第四個大灣區,粵港澳灣區是在一國之下,兩制並存,有著三種貨幣、關稅體系等,它的發展潛力與市場體量也是前所未有的,同樣也會面臨不少挑戰。過去以香港為例,本就與廣東有著密切的人流、物流等往來,珠三角的概念也形成多年,為何此時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就足以正面現有的發展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粵港澳三地各種要素快速流通、整合的需要,因此灣區的誕生將帶來史無前例的各種制度創新與磨合,進一步解決關稅問題、跨境流通問題,其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必將是空前的。

與此同時,灣區的設立更是為了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長遠發展考慮,港澳在近年來的發展中也來越受到土地資源、人口資源等的限制,通過灣區的設立、開放與創新,無疑為港澳居民尤其是港澳年輕人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腹地,當年輕一代港澳人在發展之時面對相對單一的產業結構、生存空間時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與限制,此時藉助灣區的廣闊腹地,無疑是給港澳社會更多的發展機遇與空間,方便港澳居民與青年一代拓寬自己的居住、工作乃至發展空間。

隨著灣區建設的加快,9+2城市之間的合作也日益密切,灣區一體化的空間正在逐步形成,人流、物流相較於以往也更加便利,因此,一個更高效能、更大發展的灣區值得所有人的期待。

而此時中央在大灣區規劃綱要中再次明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澳門發展特色金融的重要方向,都再次證明灣區金融的發展對於國家整體金融的發展具有仲景大的影響,香港作為國家在境外的重要融資中心,將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與對外投資加快的大背景下發揮重要作用,助力國家在全球經濟新秩序重建的過程中增加話語權與影響力,也助益香港壯大自身,提高自身在全球金融發展中的地位。而澳門藉助特色金融的發展,不僅可以彌補國家在特定金融領域發展的空白,同樣可以藉助中葡平臺等橋樑,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在全球的佈局,因此灣區金融將牽動國家金融的重要發展走勢。

猜你喜欢
國際產業國家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2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附録1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與會學者名録
附録2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會議日程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