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业民镇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调研报告

2019-08-16 02:16李子旭
新农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农机作业农业

李子旭

近年来,开原市业民镇党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社,特别是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前,我们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业民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1 业民镇发展农业托管服务的现状及特点

1.1 基本情况

业民镇区域面积106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全镇耕地面积77000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55000亩,水稻种植面积9000亩,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00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000亩。

业民镇大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以上,已经建立了一个设备齐全、种类多样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69万千瓦,农机拥有量达3730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90台,小型拖拉机720台,玉米播种机860台,打药机430台,联合收割机60台,配套农机具1170台(套)。

具备8万亩农业播种、4万亩病害防治、6万亩的农业机械收割服务能力。

1.2 业民镇博新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

业民镇后富村台子沟自然屯,人口仅300人左右,几乎户户拥有农机,该屯农机总动力占全镇农机总动力的10%以上。2014年7月,该村产业带头人肖振发等人注册成立了开原市博新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240台,可承接大豆、玉米种植生产的耕、种、防、收的全部环节。按照现有服务能力,最多可同时承接8万亩旱田托管服务。2018年,合作社承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约5万亩旱田,主要集中在沈阳、康平、大连、长春、昌图、开原等地,仅在业民镇就服务于台子沟、后富、后马等村进行托管服务约0.8万亩。在多年的经营服务中,肖振发注重农机大户的强强联合,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群体优势,提高了规模经营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简单说,肖振发利用自己人脉资源和客户资源,把农机大户和承包大户联系到一起,使“散兵游勇”变成较为集中的正规军。服务模式包括订单作业、一条龙服务、跨区作业及土地流转服务。肖振发既是操作者也是经纪人,既做大了市场,也使市场规范化运营,避免了无序竞争和恶意竞争。博新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辽北乃至全省的知名度都比较高。

2 业民镇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的积极意义

一是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符合国家有关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农业生产托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自2004年起,中央连续出台10余个“一号文件”,都对“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要求。2017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7〕6号),对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提出了明确要求。明确指出: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2018年的中央“1号文件”又进一步指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对接”。

业民镇的农业托管模式正是依托专业的农机合作组织,实施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作业环节的托管服务,完全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推广这种模式有利于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政策支持。

二是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符合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开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特别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较高。2018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8.3万亩,流转比例达到土地承包面积的40%。全市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千余家,农业托管服务的需求较大。从区域上讲,西部平原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耕、种、防、收等生产环节绝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认可程度高,具备推广农业托管服务的天然优势。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一方面是由于受地形地貌限制,部分耕地不适用于机械化作业,另一方面土地集约化程度较低,农民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但通过农业托管服务,可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实现农户联合接受托管服务,实现“托管整合”,符合农户的现实需求,推广农业托管模式难度不大。可以说,在全市推广农业托管服务的发展空间很大。同时,业民镇以肖振发为代表的专业农业托管服务者,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培育了诸多客户群体,从业范围南到山东东营,北到哈尔滨,在业界声誉很高,如果对其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将会迅速形成服务品牌,提高开原农业托管服务的知名度。从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来看,开展农业托管服务,将农业生产环节全部交由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托管服务,产中环节交由农机合作社解决,家庭农产、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可以将精力完全集中在农业生产的产前和产后环节,全力研究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农业品牌打造等,可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对于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可将他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托管服务也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从农业生产成本和效率来看,农机合作社通过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机具,大大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避免了一家一户购买农机,节约了资源。农机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机具统一安排、统一调度,减少了农机具的闲置和转移时间,也避免了“有机无田耕、有田無机耕”的尴尬局面和农田弃耕、撂荒问题出现,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据了解,我市东部山区目前仍有大量土地采用牲畜耕地,生产率低下,成本极高。每亩土地耕种防收环节至少需要400元以上,而采用托管服务每亩生产成本可降至200元左右。综合考虑地类、运距等因素,采用托管服务和牲畜耕种相比,每亩地可节省150元以上。农民对农业托管服务的需求很迫切,除去一些极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土地外,大多数都可以接受农业托管服务(肖振发本人提供的玉米生产托管服务费用:搂地每亩10元、旋耕每亩35元、播种每亩25元、压地每亩10元、打药每亩8元、蹚地加追肥每亩8元、收割每亩70元、脱粒每市斤0.03元)。

三是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是运用“一核两翼多点”模式的有效补充。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中,市委提出“一核两翼多点”的发展模式,这是着眼全市农村实际提出的务实有效举措。我们认为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是多点中的重要一点。一是可以利用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流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承包、租赁、股份等形式流转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规模化经营。既保证了农户的土地基本收益,同时可以抑制撂荒的现象,村集体的经济效益也比较明显。二是还可以进行土地托管。农户把土地的“管理权”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代为管理,有全程托管和部分托管,农业生产各作业环节全部或部分由合作社负责,合作社按合同收取作业服务和管理费用,粮食归农户所有。这种保姆式服务,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对容易操作,又能达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效果,能有效解决因作业地块零散,种植品种不一、作业效率低的问题,还能为农户提供规模化、系列化农机服务,让农民省力、省钱、省心。

3 业民镇在推进农业生产托管中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

建设标准化的合作社以及托管服务,需要大量资金,包括库房用地、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农机装备及配套设施及周转资金。而社员多是农民,收入较低、缺乏大量资金。国家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资金相对较少,而金融机构贷款较难且利息高,农民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过大,导致农民参加、发展合作社的积极性大大减弱。资金周转困难。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都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但金融机构扶持合作社发展的贷款额度普遍较小,借款门槛较高,造成合作社通过融资发展难度较大。

3.2 经营管理模式理念不够先进

虽然按照产、权、利分配的原则,制订了农机合作社章程,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建立了自愿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但在实际农机作业中,肖振发等人合作社却无法采取统一经营管理、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费标准的管理办法,管理较为松散。由于农机户以完全自有的农机具入股,对农机具有自主权。农机户缺少必要的学习和培训,合作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淡薄,把握市场和服务市场的能力较低。入社农机户大都采取各自为战,自主作业,使合作社无法按照现代企业的方式正常运营。肖振发的合作社经营运作、社务管理、财务管理等运行机制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属于家族式父子俩运行。

3.3 政策、资金扶持难以到位

国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国家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地方财政并没有建立专项资金,在对合作社建设机库棚场、示范区机耕道建设、深松免耕作业等项目的补贴资金不到位,并且金融信贷资金也不是很通畅,春耕作业所需贷款难以及时到位,这些都阻碍了农业生产托管的进一步发展。

4 推广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几点建议

农业生产托管是服务型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特别是有利于解决普通农户在适应市场、采用新机具新技术等方面的困难,有助于将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议市委、市政府积极鼓励帮扶,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在全市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4.1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成立专门班子研究农业托管服务推广工作,由市领导亲自挂帅,农业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各乡镇(街道)为成员单位,建立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谋划。组织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等认真研究讨论,制定切实可行工作方案和工作举措,选取条件相对成熟的乡镇、村(社区)开展先行先试,逐步推开。

4.2 加大争取项目力度

2018年,铁岭市已经开展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将铁岭县、昌图县作为试点县,托管面积达到了31.84万亩。2018年11月16日下发的《铁岭市2018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铁市农发〔2018〕236号)文件中,对铁岭市2019年实施农业托管项目作出了安排,具体为:铁岭县3.21万亩、昌图县3.21万亩、开原市1万亩、调兵山市1万亩,每亩补贴100元。按照我们的服务能力和耕地体量,应努力争取承担更大的项目面积,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助力推广农业托管服务工作。

4.3 加强对托管服务模式的宣传

通过现场会、推进会、新闻宣传、宣讲员宣讲等形式,加强对开展农业托管服务工作的意义、效果的宣传,总结推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先进经验和做法,切实转变广大农户不愿做、不敢做的思想。特别是要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向经济作物延伸,向东部山区丘陵、缓坡地延伸,积极与小农户对接,扩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受益范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4 加大引导支持力度

鼓励农技人员、学有专长的大中专毕业生、农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牵头领办创办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鼓励工商资本入股参与托管服务组织服务能力建设,鼓励现有主体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鼓励托管服务组织优先吸纳当地农民打工和参与经营。鼓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积极创新适合托管服务组织的金融产品,简化审批手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解决托管服务组织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设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引导基金,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参照上级扶持政策,确定1万亩左右的启动面积,也按照每亩100元的标准,对农业托管服务工作予以支持。

4.5 推进托管服务规范发展

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品种、不同服务环节,制定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服务过程监督管理,引导服务主体严格履行服务合同。提高规范化运营水平。积极制定完善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际的监督管理、示范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发到每一位经营者手中,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4.6 建立人才培育机制

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轮训和进修制度,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水平。力争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领军型人才成为农业服务主体管理者,提升农业托管服务水平。

4.7 積极拓展托管服务领域

着眼满足普通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需要,立足服务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重点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范围,把服务范围拓展至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服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农机作业及维修服务、农产品初加工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推进农业服务水平提高、农产品价值提升。

4.8 探索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

促进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鼓励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通过派驻人员、挂职帮扶、共建载体、联合办公等方式,为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提供全程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探索农技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的前提下,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获取合理报酬的新机制。

猜你喜欢
农机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不一样的农机展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